查看原文
其他

先前看椿碗还只是怀疑自己的智商,现在开始怀疑自己的神经了

文字客魏剑美 非常魏道1 2022-04-18

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有些综艺节目都不让说了。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的瓷器,叫“椿碗”。


这个“碗”呢,也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才会捧出来,里面装些什么菜,历来都是大伙热议的对象。


尬就一个字。


但最近这些年,这个碗里的内容,怎么看怎么像前年风行天下的《平安经》。


《平安经》这个梗大家都懂,一个公安厅副厅长首创的著名“艺术形式”,包罗万象囊括一切,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绕来绕去,无不落到“平安”这两个字上。



以前人们常说,椿碗就是一个加长版的“欣闻莲钵”,现在则更像综艺版的《平安经》。只比“平安”这一个主题词更多了高大上的一些主题词而已。


虎年椿碗的众多主题词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磁带感”,大伙用看《平安经》的心态来看一看整个椿碗,是不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酷炫的技术和华丽的音效,不知向前穿越了几个磁带。而看陈旧的包袱和辅导报告主题,却又不知道向后穿越了几个磁带。大约,这就是给人强烈印记的“磁带感”?



作为综艺版的《平安经》,手法当然要远多于区区一个纸质的出版物,而大量运用歌曲、舞蹈、小品、相声、杂技、魔术、念电报、介绍现场嘉宾等多种形式。


而无论哪种形式,当然都得和整个《平安经》的风格一致。譬如《平安经》中有“呼吸系统平安”“消化系统平安”“循环系统平安”“生殖系统平安”,你就不能单独在“神经系统”这里加一句“不明觉厉的神经系统平安”。



虽然“神经系统”可能真的格外地“不明觉厉”一些。


初看《平安经》的,都会大吃一惊,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商: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书还叫“书”吗?


如果从没看椿晚的人第一次看椿碗,那感受绝对和第一次看《平安经》的感受一样一样的。


相声小品这类玩意,据说本意是要让人笑的,但现在椿碗上的相声小品却只让人觉得好笑:这也叫“相声”“小品”?


就好像有人一本正经介绍说《平安经》是诗歌,是经书。


虎年椿碗还别出心裁整出一个“音乐脱口秀”,名字叫《快乐气氛组》。但几乎所有人看完都一头雾水:这?这这这叫什么玩意儿?



《这一个字过大年》,单凭这个歌曲名字,就足以让所有中文系毕业的怀疑人生。


说实话,以前看椿晚我还只是怀疑自己的智商,但这回看台上王勉、大张伟那俩哥们蹦蹦跳跳地胡言乱语,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精神状态了。


同样不明觉厉的还有椿碗钉子户郭冬临。坦白地说,回顾整个椿碗的历史,我第一个服气的就是这伙计:只要有他出场那就是全程净尿点,保准你听不到一句有意思的。


尤其厉害的是,他整个表演下来,你都不知道这节目的归类:什么时候尬聊也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这感觉和你读《平安经》是不是也是一样一样的?不读它,你都不知道“北京火车站平安”“西安火车北站平安”“郑州火车西站平安”也能印成皇皇典籍卖299元一本?



同样让人尴尬的还有姜昆,据说此人是“传统相声”的捍卫者,但他整个儿的台词居然都是照搬人家外国人大山的。更丢人的是,居然还没有人家一个外国人说得好。大山一个的活,让姜昆和戴志诚两个人来干,反而干得更磕巴。据说全中国只有郭德纲一个人看笑了。



《平安经》这玩意,虽然毫无文采,连最起码的文学素养都没有一丝一毫,但人家一是主题高昂,通篇都是吉祥话;二是兼济天下,从本国平安到整个亚非拉都平安,只差太阳系银河系和整个宇宙乃至于多元宇宙都平安了。



有兴趣的认真读一读椿碗各首歌曲的词儿,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个艺术性和思想性了。


还是要说句椿碗的好话:相比《平安经》299元的定价,椿碗好歹不直接找我们收钱,运气好的,居然也还真的能抢到红包。呵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