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方面要努力让人相信,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别人不相信

文字客魏剑美 非常魏道1 2022-04-18

老魏出品   篇篇原创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关于丰县“八孩女”的调查报告第五版发布了,与前面四版相比,这一版有更具说服力的一些鉴定机构的加入,比如“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浙江迪安鉴定科学研究院”。


乐观地看,江苏方确实在努力回应舆论热点,尽量就网民关心的几个焦点问题做出说明与解释,也处分了一批地方官员,甚至同时将县长、县委书记拿下,这力度也不能说是“罚酒三杯”。


但这并没有让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譬如:为什么莫名其妙冒出“杨某英”这个名字来,她到底是谁,该地还有多少无凭无据就给上户口、办结婚证的人员?



对公众质疑的问题做出回应,以及允许公众持续质疑,这两者其实同样重要。“塔西佗陷阱”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权威信息的缺失或错误,更是因为公众发声渠道的狭窄与窘迫。


无可否认,现在的“自媒体乱象”确实较为严重,但这绝不是轻易动用禁止、封杀权力的理由。媒体管理除了硬性原则之外,更需行业的把关人制度建设和公开透明的操作流程。


“调查组”以及各种公权机构,拥有无比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取证手段,形成的完整证据链条,本身足以秒杀任何流言。只要持续保持它的开放性,就一定可以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公信力。


那些打着“维护权威结论”旗号,不允许人质疑的,看上去是在捍卫公信力,其往往适得其反。


这让老魏想起托马斯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句话:“只有谬误的东西才需要政府撑腰,真理自己能够站得住脚”。


与这句话的不期而遇,当时真给老魏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它几乎颠覆了我此前全部的人文认知与历史判断。捍卫这个捍卫那个不正是权力和权力媒体喊得最多也最响的调子吗?在杰斐逊看来,只要给以“自由辩论”的空间与平台,真理必然脱颖而出。


在《独立宣言》中,杰斐逊提出了最为著名的观点:“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当法国爆发大革命的时候,正身处巴黎的他建议在《人权宣言》上加上一条:人民的自然权力主要体现为“生命权、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抵抗压迫的权利”。他的全部政治主张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自由权利(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以及反抗非正当政府行为的权利。


托马斯·杰斐逊认为人们如果没有思想自由及表述思想的自由,人就只能是一架肉的机器,只能靠外力活动。他主张人民有权批评政府,不管这个批评是对是错,政府不应该干涉意见的表达。他坚信真理有先天的优势,只要允许“自由辩论”,谬误就没有什么危险。所以最可怕的不是谬误,而是压制。


他对以“思想统一”为旗号的政府行为极为警惕,尖锐地嘲讽说“思想统一值得向往吗?就同面孔和身高划一一样不值得向往”,高压的结果必然是“使世上一半人成为傻瓜,另一半人成为伪君子”。据此,他发表了那个新闻史上最著名的言论:如果让我来决定,到底应该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应该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杰斐逊“坚持正义,哪怕天塌下来”的系列言论并不仅仅是在他作为一个需要为自身权利抗争的“人民之一员”时,也不仅仅是在他处于积累政治资本需要拉拢民心时,事实上作为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以及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政治高位上。建国之初的美国,顶层人物其实有相当大的机会扩大自己的权力,甚至有不少人力主华盛顿称帝。


当时炙手可热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是中央集权的强力支持者。但杰斐逊始终坚持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的约束,他对华盛顿说,“法律应该脱胎于真诚地表达出来的多数人的意志”,所以立法机关的决定哪怕与自己的意志相反,也必须“永远默然同意”。 


1801年和1805年杰斐逊两度当选为总统。这下好了,你杰斐逊不是主张言论自由吗,那我们就来谩骂、诋毁你。一时间,他的对手和仇敌在报刊上长篇累牍地发表各种批评讽刺嘲笑他的言论,从政治决策到个人私生活,无不加以攻击谩骂,甚至捏造种种谣言。正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杰斐逊对此抱着容忍和克制的态度。虽然他完全可以按照当时各州反虚假和诽谤的法律条文来对之做出反制。


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他说:“应当光明正大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实验,看看自由讨论如果不用强权撑腰,是否不足以传播和保护真理——一个热情而廉洁地按照宪法的真正精神行事、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政府,是否能被虚假的诽谤贬低。



即使面对报界一些恶意攻击与诽谤,杰斐逊仍然强调“受制于真理的报界不需要其他法律上的限制”,“无限宝贵的新闻自由与其败坏道德的无耻行为之间是无法另外划一条明确的界线的”,也就是说,即便报界充斥着恶劣行为,但只要有新闻自由,公众就可以“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会自己作出判断,纠正错误的论据和意见”。 


托马斯·杰斐逊在总统任上并没有对报界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也没有对任何攻击他的人进行司法诉讼或者别的回应手段,最终声誉不但没有受损,反而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口碑最好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并且被认为是最具智慧的美国总统。

1962年一个宴请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致词说:“我觉得今晚的白宫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类知识——或许撇开当年杰斐逊独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真理的敌人不是谬误而是压制,托马斯·杰斐逊用他的人生实践为这一理念做注,到今天仍然具有逼视现实的力量,仍然能给世人诸多的启迪。


一个开放的、自信的、文明的社会,应该有多种声音。一些声音或许不那么好听,但我们得承认,那确实也是人家权利的一部分啊。


老魏文章:

徐州方面应高度重视“观众”这个角色的演出

天地良心,人家已经在努力照顾咱吃瓜群众的智商了

人性是经不起检验的,检验本身就是邪恶

完美,看人家外行如何领导内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