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及摘要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目   录


01



研究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作者:黄蓉生

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与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文丰安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作者:靳玉乐 赵瑞雪

02



政法与社会

组织异化:对业委会偏离社区治理的一个解读

作者:陈 锋 李明令

社区人格化自治及其逻辑———兼论社区自治体系重构

作者:王德福

03



哲学研究

市民社会人类社会———世界观变革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种社会观

作者:黄学胜 易 江

马克思全球空间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创新实践

作者:刘 洋 胡跃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社会权力理论框架的确立

作者:潘 乐

04



经济与管理

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能促进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吗

作者:温 涛 刘亭廷

数字金融研究进展:源起、影响、挑战与展望

作者:王定祥 胡小英

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作者:刘新智 黎佩雨 张鹏飞

机构共同持股与企业债务负担

作者:杜 勇 何盈玉

05



教育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水平测度

作者:朱德全 彭洪莉

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逻辑、困境与出路

作者:李 政

“大概念”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释义与实践理路

作者:刘义兵 汪安冉

新时代劳动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重塑

作者:林克松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培养“真正的人”的三重逻辑与时代价值

作者:孙 丹 徐 辉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精细化治理:逻辑理路、动力转向与溢出图景

作者:杜建军 张瑞林 车 雯

06



文学艺术

中国比较文学的核心是语言比较

作者:高 玉

启蒙如何可能?———论早期中国动画评论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崔雨橙 聂欣如

叙事实践:文学艺术作品中法律故事的疗愈作用

作者:白 雨 李 静

07



历史研究

早期拜占庭帝国的多族群融合及身份认同

作者:董晓佳

晚明言路政策的调整与言路秩序的再造

作者:马子木


摘   要


0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黄蓉生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生动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成为人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命题和价值取向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要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不同层面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多层次多方面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精神富裕;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需求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2

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与创新路径研究

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方位的共同富裕,因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当前,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共同富裕;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在防止人的异化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相统一,在协同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共建与共享相统一,在全民参与中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价值体系;协调发展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3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靳玉乐1,赵瑞雪2

(1. 深圳大学 教育学部,深圳 518060;2.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要内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新时代表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思想,指引着中国教育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以文化自信自立发展教育以守正创新的思想发展教育以问题为导向发展教育以系统协调的观念发展教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展教育,从而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擘画了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战,由此形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二十大;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逻辑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4

组织异化:对业委会偏离社区治理的一个解读

陈 锋1,李明令2

(1. 北京工业大学 文法学部/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北京 100124;2. 厦门大学 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要: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有的组织在实践中偏离了治理初衷本研究以业委会为,剖析业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异化及其演生机制研究发现,公益性和能动性是业委会发挥自治功能的必要特性,然而不少业委会由于公益性和能动性的双重不足,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异化,具体包括虚置型余型牟利型和受制型之所以发生异化,是因为社区结构制度设计和行政干预力度等三个因素不适配业委会的功能发挥,迫使其遭遇从特定社区延伸至组织场域的多重运行困境,造成组织的脱嵌和失灵业委会异化的类型分析与机制探究,有助于理解社区自组织的发展乱象,为社区治理主体的规范化建设提新的视野

关键词:业委会;异化;结构;制度;自组织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5

社区人格化自治及其逻辑———兼论社区自治体系重构

王德福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潜能尚未充分释放,既有研究多从重组组织单元角度探求组织与空间的适配,陷入组织执念”。研究表明,非均质性的生活事件是理解社区自治更合适的实践场域,自治主体的人格特质与行动逻辑是影响居民自治实践样态和实践品格的关键因素,塑造出具有人格化属性的社区自治实践面向人格化自治实践,现有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应该遵循扁平简约高效的原则重构,整体性设计其组织架构,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与群众工作支持机制,实现社区自治的充分激活和有效运转

关键词:社区自治;人格化自治;生活事件;积极分子;群众工作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6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世界观变革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种社会观

黄学胜1,易 江2

(1.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学界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争论多在市民社会人类社会的区别乃至对立的理论前见下,围绕着两种社会之社会市民人类的不同,要么在价值层面”,要么在事实层面展开研究,都错失了马克思世界观变革的重要旨趣及意义应放弃上述理论前见,“市民社会应当理解为由原子个人组成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这是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基础人类社会则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所构成的从古至今存在且通向未来的人类社会历史世界,它包括市民社会且通向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概念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不在于社会化或价值立场的不同,而是二者借助各自的哲学原则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这种理解将更有助于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其他内容及新旧哲学的差别,对于解决学界相关争论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世界观;实践活动;新哲学;市民社会;人类社会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7

马克思全球空间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创新实践

刘 洋,胡跃荠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动着全球空间的不断展开,人们在享受其红利的同时也因世界金融危地缘政治冲突生态污染转移等问题,愈发感受到全球发展断裂失衡带来的空间正义问题,由此作为马克思空间理论重要组成的全球空间正义思想得以揭蔽出场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全球空间拓展的历史过程及矛盾界限,揭露了资本逻辑的全球谋划是全球空间正义问题的产生根源,并在对其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全球空间的发展走向在当今时代语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空间维度正是对马克思全球空间正义思想的当代激活和发展创新,通过弥合全球经济空间发展的断裂失破除政治空间运转的依附性秩序打破文化空间的殖民主义倾向破解资源的全球掠夺与污染的空间转移,推动了全球空间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马克思;全球化;空间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社会权力理论框架的确立

潘 乐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20)


摘 要:马克思将社会权力理解为来自于客观社会生活领域中人对于人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年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社会统治为核心线索,不断加深对人类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研究并逐渐确立社会权力思想的理论框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异化劳动为线索阐述了社会权力理论的动态结构,并且从对象性活动原则出发,将社会权力理解为人类劳动对异己社会力量的不断创造和扬弃的过程这一逻辑框架贯穿于马克思日后成熟时期的著作之中,并在马克思的历史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进一步展开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权利;社会权力;政治经济学批判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9

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能促进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吗

温 ,

(西南大学 经济管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可以影响家庭金融决策,是提升农户数字金融资源可获得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均能促进农户的数字金融参与,金融素养水平及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农户越倾向参与数字金融,且越倾向参与更多种类的数字金融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对农户的数字支付使用深度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不同风险态度年龄段是否为相对贫困群体以及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文建议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教育普及,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社会信任水平,而提升农户数字金融参与,使数字金融能更有效服务三农发展

关键词:金融素养;社会信任;数字金融参与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0

数字金融研究进展:源起、影响、挑战与展望

王定祥1,2,胡小英1

(西南大学 1. 经济管理学院;2. 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金融加速演变,正重塑着经济金融发展态势与格局,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但目前的研究对象范围结论等并不一致,也存在诸多研究缺失和不足本文基于概念与理论渊源测度方法与数据经济金融后果风险与监管思路梳理分析了数字金融相关文献,研究发: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内在动力是提升金融功能,外在条件是数字技术进步,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网络经济理论;测度方法和数据缺陷是阻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主要表现为竞合关系;数字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效果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消费与企业生产等;数字金融使金融风险传染金融风险承担等发生了改变,需要基于数据工具等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实现智能监管与动态监管未来,金融业将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场景化与路径依赖成为必然,数据及其价值应用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学界应重点探讨数字金融理论框架构建融和科技要素贡献分解数字金融标准与机制问题数字金融与数字货币数字金融国际合作治理等,并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学学科贡献理论智慧

关键词:数字金融;传统金融;经济发展;金融风险与监管;数字金融学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1

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刘新智1,2,黎佩雨1,张鹏飞1

(1.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2. 中国西部非公经济发展与扶贫反哺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固定效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8—2020年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对产业转型升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技术进步对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力度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并且城市规模越大,营商环境优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力度越强;一步拓展分析发现,中小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237。,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应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与产业的适配度,并结合自身条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2

机构共同持股与企业债务负担

杜 勇,何盈玉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基于2007—2020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债务负担的影,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缓解企业债务负担,且机构共同持股联结程度和机构共同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缓解企业债务负担;同时机构共同持股能够发挥抑制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害的作用从作用机制上看,一方面机构共同持股发挥协同效应使企业的商业信用增多;另一方面发挥监督治理效应,降低企业与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代理成本在区分分析师关注度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后,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债务负担的缓解作用在分析师少和小所审计的企业更显著从机构共同持股视角入手,研究这一新兴股权模式对公司治理及企业债务负担的影响,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构共同持股;企业债务负担;商业信用;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3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水平测度

朱德全1,2,3,彭洪莉1

(西南大学 1.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 教育学部;3.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是衡量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刻度尺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采用熵权 TOPSIS法构建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等五位一体的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以2020年截面数据为基础测度我国职业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发现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虽总体基本面良好,但呈现出领跑型省份稀缺、“并跑型省份较少、“跟跑型省份居多的空间分布格局,突显出东部地区居上、“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差异特征,表现出职业教育区创新发展不足、“协调发展一般、“绿色发展薄弱、“开放发展阻滞、“共享发展欠缺的水平样态助推中国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全方位指数式高质量发展,需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浇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坚实基座;强化结构协调深度,增赋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持续动能;延展学习空间广度,打造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健康生态;深化国际交流强度,畅通职业教育开放发展多元渠道;提升资源公平高度,永葆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精神品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熵权 TOPSIS法;水平测度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4

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逻辑、困境与出路

李 政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 要: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涉及三个核心问题:谁是标准制定的主体如何确定标准化的范围和程度如何维护标准化的效力不同国家会基于本国国情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大致经历了基础设施标准建设阶段教学标准建设阶段和标准体系化阶段在解决职业教育标准化三大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通过合法化策略调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梯队化策略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通过绩效化策略调节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模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还存在官方知识界定权的多方博弈与潜在冲突、“泛标准化的超限规范与功能迷失标准化执行的监督缺位与信念不足标准化工作的专业缺失与低质内卷等困境未来应建立标准化层级决策模型,构建功能明晰的职业教育标准矩阵;完善标准化治理的内在建制,整体提升标准化治理的专业化水平;以制度改革和理念认同为抓手,促进职业教育标准化治理行稳致远

关键词:标准;职业教育;教育标准化;职业教育标准;标准化治理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5

“大概念”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释义与实践理路

刘义兵,汪安冉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旨归,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遵循,是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大概念作为具有网络状迁移性持久性等特征的中心概念,能在联结整合零散庞杂学习材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研究从大概念视域出发重构劳动教育课程系统,以哲学的下位演绎与实践的上位归纳为逻辑理路,深层解读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时代意蕴,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建以劳动素养劳动价值与劳动伦理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大概念分析系统,并提出重解课程目标激发劳动素养概念的深层认知,拓展课程空间构建劳动价值概念的感知情境,深化课程实践体认劳动伦的关怀效用,转变教学行为开展对话大概念单元教学的系列举措,以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与实践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概念;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6

新时代劳动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重塑

林克松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推进劳动课程落地扎根的关键在于重塑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厘清劳动课程实施系统的运作机理在中小学实践场域,劳动课程实施遵循目标共生的上位逻辑结构整合的中位逻辑与实践协同的下位逻辑根据不同课程主体的参与程度,劳动课程在学校实践中呈现出任务执行式”“课程联动式理念融通式三种形态新时代,要推进劳动课程在中小学校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构建适应性转化机制,推动劳动课程名实相副”;建立实践性理解机制,推进劳动课程深度实施”;确立创造性生成机制,形成劳动课程文化实践”。

关键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劳动课程;课程实施;底层逻辑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7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培养 “真正的人”的三重逻辑与时代价值

孙 丹1,3,徐 辉1,2

(西南大学 1. 教育学部;2.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3.国内合作处,重庆 400715)


摘 要:为社会主义培养真正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而劳动教育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审视劳动教育与培养真正的人的内在关联,系统诠释了劳动教育培育真正的人的公民品格提高真正的人的综合能力和丰富真正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三重逻辑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锻造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使命,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契合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培养真正的人的三重逻辑因此,重温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培养真正的人的理论与实,对于推进我国劳动教育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真正的人”;三重逻辑;时代价值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8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精细化治理:逻辑理路、动力转向与溢出图景

杜建军1,张瑞林2,车 雯2

(1. 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摘 要:精细化治理范式是为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的重要历史转型探骊精细化治理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逻辑关系,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精细化治理在体系构建和功能输出中的基本遵循从主体维政策维技术维的立体视角,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精细化治理的动力特征,塑造无缝隙应性的治理格局与治理流程基于成本收益矩阵,深入洞悉精细化治理的主体博弈矩阵,构建纵向结构层横向目标层相互耦合的精细化治理图景,为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精细化变革提供治理形态与行动方案

关键词:体质健康促进;精细化治理;博弈矩阵;靶向施策;溢出图景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9

中国比较文学的核心是语言比较

高 玉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的本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中外文学的差异性深植于语言的差异,语言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在当今比较文学中是明显缺席的,原因既与比较文学历史问题的设置有关,更与比较文学界所持语言观比较传统有关以现代语言观来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研究的问题,其问题等级以及研究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语言研究会使影响研究更为实证化,能够让平行比较重新焕发生机,克服过去过于宽泛虚空随意的缺陷言研究对于比较文学最大的发现是中外文学具体研究的本体地位,这才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并为国学派提供切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语言比较;影响研究;平行比较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0

启蒙如何可能?———论早期中国动画评论及其当代启示

崔雨橙1,聂欣如2

(1.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2. 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上海201100)


摘 要:中国动画评论发端于1920年代的上海,于三四十年代形成以启蒙为特点的评论传统,生了以图像叙事为原则的媒介认知与传播共识现代科学传播下的理性启蒙”、动画美学建构下的化启蒙以及图像叙事逻辑下的实践启蒙”,构成了早期中国动画的三条启蒙路径评论者们将动画的启蒙意识从经济领域扩散到文化领域,从生活直觉推进为政治自觉,深刻影响着动画的创作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关于动画启蒙作用的认识,对中国普通教育观念的形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乃至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动画启蒙论传统仍然生生不息早期中国动画评论反映了动画参与中国民族国家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为我们今天探索中国动画学派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线索与案例,启发我们从媒介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中透视动画研究的多维视角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早期电影;中国动画;电影评论;启蒙思想;当代启示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1

叙事实践:文学艺术作品中法律故事的疗愈作用

白 雨1,李 静2

(1. 重庆市公安局 渝中区分局,重庆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400016)


摘 要:叙事疗法是疾病叙事领域的治疗工具,主张用语言问题外化”,重视支线故事”,重新建构新的生命故事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法律———特别是讲法律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是法律与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核心基础,而大多数学者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叙事文学来研究文学中的法律以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法律———特别是讲法律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为研究载体,以叙事疗法作为疾病叙事的治疗工具,窦娥冤》《威尼斯商人》《十五贯三部戏剧作品、《基督山伯爵》《复活两部小说作品、《肖申克的救》《人民的名义两部影视作品为典型案例,研究文学艺术作品中法律故事文本的治疗作用,发现在叙事治疗实践中,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法律故事在叙事语言的外化作用下,从一个问题故事再到重新建构新的生命故事,故事中主角的问题故事被解构,主角也从悲伤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救赎以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法律———特别是讲法律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作为叙事治疗实践中的行动蓝图,用叙事疗法解构法律故事的实践过程作为认同蓝图,可以描绘出叙事疗愈的蓝图

关键词:疾病叙事;叙事疗法;文艺作品;法律故事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2

早期拜占庭帝国的多族群融合及身份认同

董晓佳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在早期拜占庭帝国时期,多个族群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并定居于帝国境内在这一过程,一些族群成员不同程度地融入拜占庭帝国经济军事政治与社会生活之中与此同时,这些外来者通过寻求在帝国政治体系中地位的晋升而逐渐形成了对于帝国的政治认同,通过皈依基督教信仰而形成了对于帝国的宗教认同,通过接受与使用帝国官方语言而形成了对于帝国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早期拜占庭帝国;族群;身份认同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3

晚明言路政策的调整与言路秩序的再造

马子木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明言路失序始于对张居正的清算,新进言官的崛起动摇了既有的权力与名分秩序,造成新旧对立与公论解体以出位之禁为起点,明代言路政策屡次调整,士大夫亦提出重塑言路秩序的诸多方东林视公论为天理之公的外在发用,以道德的正当性作为政治活动合法性的基础;亦有士大夫主张讲求职掌别白虚实,通过制度裁衡公论但前者缺乏制度化的表达渠道,后者需仰赖运转有效的行政机制,在万历天启年间无从实现,遂形成公论纷纭言路为政的局面崇祯年间限制言路风闻,旨在以实行消弭浮言淡化派系之争对言路的影响,虽未彻底解决言路失序问题,却为清初言路政策的形成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对公论的再界定以及对言路制度约束的强化,两者相互关联,构成了晚明言路秩序再造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晚明;言路;科道;公论;东林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目录及摘要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