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数据解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细胞王国”
导语 / Introduction
本文总结了近14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临床研究现状,包括临床试验数量、细胞来源、疾病种类、给药途径、专利、细胞剂量等情况。自1976年Freidenstein等人首次发现MSCs以来,MSCs已从人类许多其他来源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来,包括脂肪组织、骨骼肌、脐带血和华尔通胶等。在2007~2012年间,全球注册的MSCs临床试验呈快速增长,随后进入一个平台期,在2018年又出现“陡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一简单评述,并对细胞治疗的给药途径和使用剂量进行了汇总分析。一、纵观全球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
»2期临床试验初步考察有效性
»3期临床试验全面考察有效性
3期临床试验成功后,新药就可申请上市。其后4期临床试验,可在细胞药物销售阶段进行。临床试验的“夭折”率非常高,特别是进入2/3期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于对患者安全负责的态度,安全性评估会贯穿整个1~4期临床试验。
2004~2018年新增临床试验数量,按阶段分类
—
来源:干细胞者说
»1期临床试验
1期临床试验在2014年前呈稳步增长趋势,之后陡升,到2016年达峰值,此后有所回落。这一数据反映出每年注入整个MSCs临床试验项目的增量。
»2期临床试验
纵观整个临床试验,处于2期的占比最高。从全球MSCs的整体临床试验分析,安全性评估基本都可通过,但很多临床试验都止步于有效性评估。整体趋势是,从2007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到2011年以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3期临床试验
3期临床试验在2012~2014年间达到顶峰,最高达到了近12%的峰值,此后又回落到6%以内的比例。
2004~2018年新增临床试验数量,按自体/异体来源分类
—
来源:干细胞者说
不同来源MSCs临床试验趋势
—
来源:干细胞者说
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析
不同来源MSCs临床试验的专利化程度
—
来源:干细胞者说
上图反映了MSCs临床试验中企业的参与情况,有24%的临床试验拥有专利细胞产品。按其比例排序,胎盘>脂肪>骨髓>脐带>其他。
这可能反映了胎盘和脂肪中的MSCs来源更复杂,制备技术更多样化,相对容易形成专利技术。
各公司开展MSCs临床试验情况
—
来源:干细胞者说
在注册的MSCs临床试验,总共82家公司参与。有3家开展的临床试验就占比30%,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产品:Mesoblast(骨髓)、Anterogen(脂肪)和Medipost(脐带血)。
各国注册MSCs临床试验情况
—
来源:干细胞者说
从国家来区分,中国占22%,MSCs临床研究最多;美国其次,占19%;韩国、西班牙和伊朗紧随其后;欧盟大概占17%。
但上图中并没有干细胞研发强国日本(大概是因为日本以iPSC开发为主)。在2005~2017年间,日本只开展了6项MSCs临床试验,其中4项使用了脂肪MSCs,4项治疗肝脏疾病,迄今没有一项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项目。
三、临床适应证和细胞剂量问题
适应证
»占比5%左右:糖尿病、炎性肠病、骨科、肝脏、肺部疾病;
»占比3%左右:肌肉、生殖、皮肤疾病;
»占比更低:败血症、癌症、血液、肾脏疾病。
MSCs临床试验适应症的开展情况
—
来源:干细胞者说
从研究数量与患病率的对应相关性来看,GVHD研究最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次之。对应相关性偏少的适应证有:败血症、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心脏病和关节炎。
关于关节炎、心脏病和糖尿病注册的MSCs临床试验的绝对数量排在第1、第2和第5位,但患病率却大大高于其他疾病,这是其对应相关性偏少的原因。而败血症则可能是现有治疗手段能解决问题,由于市场份额小,因此研究少。
区分给药途径的MSCs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
来源:干细胞者说
有多项临床试验使用了生物材料或基质来递送MSCs,在图中以“植入”代表其给药方式。3期临床试验占比最高的给药途径分别是静脉给药、骨内给药(骨髓腔内)、心内注射给药。
区分适应证后给药途径的差异
—
来源:干细胞者说
静脉输注的给药方式使用频率最高,但某些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给药方式。比如关节的关节腔内注射,心脏的心肌注射,肌肉的肌内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经疾病的给药方式中,静脉输注的使用频率依然超过了鞘内输注,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
细胞剂量
细胞剂量是影响临床试验疗效的关键因素。在检索的临床试验方案中,仅有53%的数据包含细胞剂量。为了统一标准,研究人员将以每kg体重表示的细胞剂量,按人均70kg体重进行了换算。
结果发现,静脉输注的细胞量最高,心脏内和肌肉输注的细胞量范围跨度较大,关节腔、骨内和动脉输注的细胞量范围跨度较小。
为探索最佳剂量,分析了同时出现有效剂量和无效剂量的研究。结果,有16项静脉输注、3项关节腔内输注的研究符合要求。同时发现,剂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细胞数量过高和过低的剂量都效果不佳。研究人员推测:免疫调节过度是过高剂量反而无效的原因。
在16项采用静脉输注给药的MSCs临床试验中,14项的最低有效剂量在(70 ~190)X 106/人次之间,超出这个区间的剂量无效。
其余4项剂量递增试验结果表明,MSCs的最低有效剂量在一个更狭窄的区间内:(100~150)X 106/人次之间,剂量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其有效性。
此外,3项关节腔给药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有效剂量范围在(50~100)X106/人次之间,10X106/次和150X106/人次的剂量无效。
本次研究只归纳出,静脉输注给药和关节腔内给药这两种给药途径可能适用的最低有效剂量区间(仅供参考)。
四、小结与展望
»不同的细胞制备工艺流程
»不同的倍增次数
»不同的给药途径
»不同的剂量范围
»不同的疾病差异
最后,研究人员还给出了静脉输注的分组建议:
参考文献
Maciej Kabat, Ivan Bobkov, Suneel Kumar, et al. Trend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 clinical trials 2004-2018: Is efficacy optimal in a narrow dose range?[J].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20;9:17–27.
-END-
来源:干细胞者说、干就有未来
审校:南风 | 咏彤
声明:本文仅作为科普,拒不接受商业用途的转载申请,亦不构成任何建议。
登陆知识星球,获取独家资讯
其他好文
《老年学杂志》: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延长衰老脆弱个体的健康寿命
美国肾衰患者出国接受1.2亿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2个月肌酐恢复正常!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上方二维码,登陆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