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良的情绪反应和受损的情绪调节与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衰老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担忧和沉思等精神病理学相关,甚至可能是痴呆症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健康负担。但支持老年人熟练的社会情感处理和情绪恢复的神经基质仍未得到解决。
负面情绪、焦虑和抑郁被认为会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痴呆症的发作,它们对大脑的影响如何?它们的有害影响是否能被逆转?为了弄清楚负面情绪对痴呆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来自日内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对年轻人和老年人在面临心理痛苦时大脑的活动进行观察,他们发现老年人的神经元连接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惯性,负面情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度改变它们,特别是在后扣带皮层和杏仁核中,这两个大脑区域与情绪管理和自传体记忆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认为,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可能有助于限制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研究成果以“Exposure to negative socio-emotional events induces sustaine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networks in older adults”为题,发表在Nature Aging上。
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如何对情绪做出反应。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了解在感知情绪刺激的那一刻会发生什么,然而之后会发生什么仍然尚属未知。大脑如何从一种情绪切换到另一种情绪?如何回到初始状态?情绪变化会随年龄变化吗?情绪管理不善会对大脑造成什么后果?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没有答案。
先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快速改变情绪的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而如果不能有效调节情绪,长期处于同一种情绪状态的人,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向志愿者展示了显示人们处于痛苦状态的视频短片,比如在自然灾害或遇险情况下以及带有中性情绪内容的视频,然后使用功能性MRI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首先,研究人员将一组27名65岁以上的人与一组29名年龄在25岁左右的人进行了比较(实验1),然后对127名老年人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实验2)。后扣带皮层是受痴呆症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表明这些症状的存在可能会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不清楚是情绪调节不力和焦虑增加了痴呆症的风险,还是相反。他们假设,更焦虑的人情绪纾解能力较差或根本不存在,衰老背景下情绪惯性的机制可以解释为,这些人的大脑通过将他人的痛苦与他们自己的情绪记忆联系起来,而保持“冻结”在消极状态。实验1揭示了年龄依赖性对大脑活动和连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消极社交场景之后的休息期间占主导地位。老年人通常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大脑活动和连接模式,这在默认模式网络的激活水平上尤为明显。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种在静息状态下高度激活的大脑网络,它的活动经常被抑郁或焦虑干扰,这表明它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在老年人中,处理自传体记忆的后扣带回皮层显示出与处理重要情绪刺激的杏仁核的联系增加。
图2 实验1中年轻和年长成年人的脑图
—
来源:[1]
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更容易关注积极的细节,即使是在消极事件中也是如此。
实验2中再次验证了这些结果,此外还证实,情绪驱动的后扣带回皮层和杏仁核连接性变化与焦虑、沉思和消极想法有关。
这些发现揭示了老年人同理心相关功能的神经动力学,也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基本情绪功能保存完好,但对社会负面事件的反应和从中恢复的特征仍然很差。
基于以上,那是否有可能通过作用于情绪惰性机制比如冥想来预防痴呆症?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介入研究,以评估是否可以通过冥想练习来有效预防年龄相关的痴呆症风险。这项研究是欧洲大型研究MEDIT-AGING的一部分,旨在评估非药物干预对改善衰老的影响。
综上,该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老年人积极偏见的神经和行为标记,并揭示了健康老年人皮质边缘脑回路的情绪惰性。在老年群体中,后扣带回皮层显示出与处理重要情绪刺激的杏仁核的联系增加,这种增加与焦虑、反刍和消极思想内容有关。这种静止连接模式构成了情绪惯性的合理神经基础,这些发现为更好地理解衰老大脑中情感恢复的同理心和机制提供了基础。
负面情绪会促进年龄相关痴呆症等病理性衰老过程的发展,或许有效管理情绪可有效预防病理性衰老。
来源:生物探索
审校:南风 | 咏彤
声明:本文仅作为科普,拒不接受商业用途的转载申请,亦不构成任何建议。
登陆知识星球,获取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