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圈钱、并购、尸水事件…这几个月,碧桂园物业很忙

猫姐 说财猫 2023-02-24

在碧桂园“高周转”最疯狂的时候,拿地到出图纸,只需要一个晚上。

 

在碧桂园的小区,工人在蓄水池溺亡导致业主喝“尸水”,到物业做出正式回应,却花了整整10天。

 

在碧桂园的发家之地广州凤凰城,近期又被曝出物业为节省费用,持续使用镀锌管,业主一直在喝不健康的“脏水”。


但与此同时,碧桂园15亿美元投资万达商管,碧桂园服务百亿买下富力物业,它正朝着“宇宙第一物管”大步迈进。


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9月份的头条,属于恒大和碧桂园。

 

恒大的暴雷风波仍在持续,另一家行业龙头、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却在深刻演绎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一投资界名言。


几天前,碧桂园服务刚刚公告宣布,以不超过100亿元的代价收购富力物业。这个并购规模,也打破了此前碧桂园服务自己创下的行业最大规模收购记录——46亿元收购蓝光嘉宝。

 

不禁让人又一次惊叹:哇,碧桂园服务也这么有钱?

 

为什么要用这个 “也”字?因为就在一周前,碧桂园服务的母公司碧桂园集团刚刚宣布,以15亿美元投资万达商管Pre-IPO。详见说财猫过往报道《杨国强投97.5亿给王健林 碧桂园这么有钱?》。

 

15亿美元,约合97.5亿元人民币。四舍五入,也接近100个小目标了。

 

在行业如此暗淡,很多地产公司缺钱缺到就差原地破产的情况下,一家总资产只有516亿元、年营收只有156亿元的物业管理公司,随随便便一撒就是100个小目标,并购标的更是大如富力、蓝光这样TOP30 、TOP50房企背景的物业公司,不禁让人感慨:

 

不仅房地产行业要变天了,与房地产行业休戚相关的物业管理行业,怕是也要变天了。

 

只是,在碧桂园服务“大鱼吃大鱼”再次朝着“宇宙第一”进发之前,还有一个问题:

 

做物业服务,有钱就可以了吗?

 

一笔“价格公道”的交

 

9月20日晚上八点多,在碧桂园服务宣布以100亿元代价收购富力物业的公告发出不久后,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在微信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我很高兴,因为项目质量好,交易价格公道,服务团队优秀。最关键的是,我看好行业!”

 

碧桂园服务买下富力物业的交易价格有多“公道”?

 

我们来算一笔账就清楚了:

 

按照公告,碧桂园服务收购富力物业的代价是100个亿,以现金分两阶段(共四期)进行支付:第一阶段涉及70亿元,分为三期支付;第二阶段为30亿元。

 

富力物业承诺, 2021年经审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会计收入不低于42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管面积不低于0.86亿平方米及总合约面积不低于1.27亿平方米。如富良环球的2021年财务数据未能达成业绩承诺订明的任何财务指标,则第一阶段代价将作出相应调减。

 

同时,在根据业绩承诺约定交付的0.86亿平方米在管面积以外,富力物业及富力物业关联方承诺交付(或促使其他第三方交付)0.66亿平方米的在管面积予富良环球或碧桂园物业香港指定的其他实体。

 

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粗略推算,碧桂园服务收购富力物业对应的PE是14倍(70/5=14),与此前收购蓝光嘉宝的13倍PE基本相当。

 

但需要注意到的是,蓝光嘉宝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管股,即营收主要来自住宅物业管理收入,而富力物业却是相对更为稀缺的商管股。

 

此前,富力物业曾于4月份启动上市进程。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富力物业未经审核的综合净资产价值约为4.28亿元,在管552个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为69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物业的在管建筑面积为581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的在管建筑面积为1120万平方米。

 

可供对比的是,前在港股资本市场,规模庞大的华润万象生活上市之初市盈率便高达120倍,而规模稍小的中骏商管的市盈率也有近40倍。

 

如果这样计算,碧桂园服务以14倍PE收购富力服务,确实挺划算的。

 

碧桂园服务在随后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收购富力物业,一方面,碧桂园服务正需要一线和新一线的业态,包括中高端的住宅物业作为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公司的商写管理能力。

 

同时,碧桂园服务还表示,未来的运营还是原班团队为主富力这个品牌也会继续去使用整合融合过程中也会多给富力的团队去赋能和支持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富力物业原有的商管团队,碧桂园服务应当是认可的。但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个较为知名的一二线住宅、商业物管品牌,此前却一度处于亏损状态,其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碧桂园服务当前的盈利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间,富力物业的收入分别实现18.23亿元、21.7亿元、25.97亿元,期间同比增幅分别为19%、19.7%;实现净利润-1160万元、6380万元和2.4亿元,整体表现并不亮眼。

 

与此同时,2018年-2020年,富力物业的毛利率分别为14.9%、17.9%和24.8%,净利率则分别为亏损、2.94%和9.24%

 

虽然整体上稳步提升,但相对于碧桂园服务33.39%的整体毛利率,56.1%的商业运营服务毛利率,无疑存在较大差距。

 

因而,外界普遍认为,碧桂园服务收购富力物业能否真正发挥成效,取决于碧桂园服务对于富力物业的投后整合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而碧桂园服务此前并不具备核心一二线城市物业管理经验,在商业运营方面更是白纸一张。

 

碧桂园服务的母公司碧桂园,此前就一直被认为不具备一二线基因,只能到三四五六线城市称王,因而,双方能否整合成功、是否具备企业文化不适配的问题,仍存在较大风险。


碧桂园服务的“资本游戏”

 

碧桂园服务能否成功整合富力物业以及更早之前收购的蓝光嘉宝,仍然有待时间去观察。但在当下,看客们的反应都是:

 

哇,碧桂园服务也好有钱!

 

猫姐了解,2018-2020年碧桂园服务的全年营收为46.75亿元、96.45亿元和156.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4亿元、17.18亿元和27.82亿元。

 

什么概念?碧桂园服务近三年来赚的钱,全部加起来也就54个亿,刚好足够收购一个蓝光嘉宝,要想收购富力物业,还差着一大截。

 

物业公司能有什么钱呢?

 

答案是:向资本市场圈钱。

 

就在今年5月份,碧桂园服务宣布,发行50.3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以及配售1.4亿新股融资104.88亿港元。

 

这两笔操作,合共为碧桂园服务募资155亿港元,也让物管行业的募资规模,首次突破了一百亿大关。

 

这样从资本市场圈下一大笔钱之后,碧桂园服务给完收购蓝光嘉宝的46亿之后,手上还握着至少200亿现金,这正是碧桂园服务用来收购富力物业的“弹药”。

 

事实上,配股融资,几乎成为了碧桂园服务上市以来每一年的常规操作。

 

猫姐了解到,碧桂园服务于2018年6月19日上市。次年的1月份,碧桂园即实施了首次配股融资,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1.69亿股份,每股11.61港元(折让约10%),筹资了19.39亿港元。

 

2020年12月份,碧桂园服务又宣布,以每股45港元的价格,筹集约77.5亿港元。

 

再加上5月份的这次配股,仅仅通过配股融资的方式,碧桂园服务就筹集了201.7亿港元,再算上可换股债券,合共融资超过250亿港元。

 

若按照碧桂园服务2020年27.82亿元净利润计算,需要七年半时间才能筹集。

 

事实上,左手融资右手并购的扩张模式,碧桂园服务并不是首创。在碧桂园之前,彩生活、雅生活服务都是当中的践行者。

 

来自克而瑞物管的数据显示,行业强者恒强,大规模的企业估值表现显著优于普通企业。大于1亿平方米、介于1千万平方米和1亿平方米、小于1千万平方米的三组企业对应的平均市盈率分别约为29.0、16.1及6.8。

 

在这样的估值偏好下,上市融资-并购做大规模获取更高估值-再融资-再并购做大规模获取更高估值,成为了一条物管企业弯道超车最直接的道路。

 

只是,这样的模式并非战必胜。比如雅生活服务换股绿城服务。2017年,绿地以10亿元入股当时还未上市的雅生活,取得雅生活20%股份,同时,将旗下绿地物业以10亿元卖给雅生活,相当于以绿地物业100%股权换取了雅生活20%股权。

 

即便通过换股将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雅生活似乎也没能完全拴住绿地控股的心。绿地从2019年年底开始频繁减持雅生活,更在今年7月将上海绿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花样年,并与花样年达成了战略合作。

 

类似的案例还有2016年花样年“鲸吞”万达物业。彼时,有媒体报道称该次交易的金额高达20亿元,涉及物业总面积6100万平方米。但这笔交易直至2018年才通过花样年和彩生活的关联交易正式并表彩生活,耗时接近两年时间。


彩生活在完成这一“蛇吞象”的并购后,也出现了诸多水不服务的现象。比如南京、南宁一些小区部分业主不满服务质量而集体维权,甚至出现业主集体要求赶走彩生活的尴尬局面。

 

在中指院看来,“大吃大”以后,如果后期的整合能够实现协同,产能、研发及共享优势都能充分体现,那么双方都能迎来一个持续共赢的局面。反之,一旦在整合和优势互补过程中,收购方给被收购方赋能的能力不是非常突出,这笔收购就很难发挥预期中的效力。

 

千亿营收的“规模陷阱”

 

在2020年碧桂园服务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披露碧桂园服务2021年~2025年发展计划,称未来5年碧桂园服务的收入和利润将实现年复合增长50%以上,到2025年要实现千亿营收。

 

显然,对于物业管理,碧桂园服务也有着一个和母公司一样的野心——做到宇宙第一。碧桂园服务当下在并购市场上的频频出击,根源也正系于此。

 

但物业管理服务,顾名思义就是物业的管理+服务,对于这样一个注重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大,真的就是好吗?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回应万科物业为何不上市时曾表示,自己是有意为之:“我就特意让物业保持与资本市场的距离,不让它想这个事,我怕资本市场把物业引导坏了,上市后要短期业绩,要发公告。再说物业对我们的收入贡献不大,我们的物业有机会达到千亿市值,我希望它具备了基础和实力之后,再谈上市问题会好一些。”

 

龙湖集团董事局主席吴亚军也曾经公开表示,不认为物业公司现有的模式未来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模式。

 

“按照物业公司目前的模式,人工成本占到了75%,并且每年的人工都在上涨,但物业费的收入却具有非常大的刚性,很多项目七八年物业费都涨不了一成。”

 

吴亚军认为,“物业公司按照既定的模式往前扩张是危险的,物业公司必须要通过变革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郁亮和吴亚军均认为,如果让物业公司过早上市,而资本市场对于上市企业又有业绩持续增长的需求,那物业公司就会更多重视业绩增长,而忽略了业主服务和内生增长,这样做不亚于本末倒置。

 

事实上,在疫情影响的放大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人们发现,好房子,还应该有好物业。

 

但按照资本市场的逻辑,规模大,难道就是好物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此前,歌手李荣浩就曾经写小作文公开吐槽过自家物业,引发网友共鸣。万科物业更曾因收到业主赠予的“干啥啥不行,收钱第一名”的吐槽锦旗,上了一波热搜。

 

而志在成为“宇宙第一物企”的碧桂园服务,如同开篇提到,槽点并不少。

 

此前,广州番禺的华南碧桂园就曾因隐瞒维修工人溺亡小区蓄水池,导致业主疑似喝了几天“尸水”,而引发大规模业主维权。


图源网络,侵权删


就在最近,广州凤凰城碧桂园也被曝出,因小区供水网管老旧漏损严重,而物业为节省费用持续使用镀锌管,凤凰城业主一直在喝不健康的“脏水”。

 


黑猫投诉平台的搜索结果显示,有关碧桂园物业的投诉达到了207条。交那么贵的物业管理费,为什么却得不到满意的物业服务?这大概是所有对物业不满意的业主们心中最大的疑惑。

 

中指物业就指出,无论选择上市与否,企业的战略决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对于物业服务而言,需要坚持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做好基础物业管理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及用户满意度、开辟全周期服务场景、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增值服务,不断“修炼内功”才是放大企业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