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信仰破灭!最后要我们来兜底吗?
半个月前,我们刚写完关于“国家账本”的分析。
没想到2023开年,就目睹了地方城投对银行贷款展期20年的“骚操作”。
地方城投的债务水平,没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惠誉在近期针对中国城投企业的展望中,给出了“恶化”的评价;标普则认为,城投企业2023年尾部压力犹存。
(想看完整研报的,可以到文章底部,扫码进群滴滴我们)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会一脸疑惑——
什么是非标?什么是债券实质性违约?
城投展期算不算“暴雷”?城投展期和房地产行业和房企有什么关联?
别急,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们还整理了央行自公布数据以来,政府发债融资和目前政府债券存量余额的情况。
去年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那今年,有没有可能是城投?
“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来,先关注这只懂财经的喵~
01
开年第一雷,是遵义最大城投遵义道桥,就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
前10年不还本只付息,后10年分期还本,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
这可能是至今为止,展期时间最长、展期债务体量较大的一笔地方城投债。
要等20年,命都可能没那么长。
遵义市2021年度的收入合计为270亿(决算数),GDP为4170亿。
这笔展期的债务就占到了全市收入的58%,全市GDP的3.74%。
图源自遵义道桥公众号,遵义道桥集团学府新苑项目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现在最怕是有样学样,债务都展期,以后就没人敢借钱当冤大头。
早在去年7月,遵义道桥就在官微就提到过一句话“持续巩固银行债务重组,加快推进非标债务重组,全力争取借新还旧”。
但这篇文章在发布后一周,被删除。
那时,城投的债务问题,早就若隐若现。
我们顺势查了下这家城投企业,背后实控人是遵义市人民政府,在天眼查的工商信息中显示,所属行业为“房地产”。
实际上,遵义道桥的房地产投资比重不到9%,它是遵义市重要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之一。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遵义道桥的总资产1704亿,总债务622亿,并非资不抵债。
而比较棘手的是,遵义道桥的短期债务占比较大。
这就有了后来156亿银贷贷款展期20年的“佳话”。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银行各方都同意了这笔贷款展期,就无话可说了。
但问题也来了,此役之后,城投信仰会不会破灭?
02
在仰赖信用的资本市场里,银行贷款、非标展期都不能算实质违约。
非标指的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即未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资产,包括信贷、信托、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等。
而公开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就是最后要守住的底线,这个如果违约/展期,那就真的出大事了。
如果标债违约,那相当于给国内债券信用市场一记重锤。
漫画 说财猫绘
我们统计近五年ZF债券的情况发现,2020年以来,ZF债券每年的净融资额在7-8万亿的水平。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的社融累计新增规模32万亿,其中有7.12万亿流向了“ZF债券”(净融资额),占比22.25%。
据wind数据,尾部的几个省(自治区),过去一年的净融资额为负数,里面就有贵州,遵义道桥出了这个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负数意味着,在一边还债的同时,能拿到的新融资额少了,融资现金流处于“净流出”的状态。
目前在证券市场上挂牌上市的ZF债券余额,达到60.19万亿,再次创新高。
ZF债券存量余额占整体社融存量的17.5%,同比高0.6个百分点。
但是,这60万亿的城投债券存量规模,只是冰山一角,还有非标、信托等等。
若是走到“债务重组”这一步,就说明城投融资和资金链......。
标普在近期关于城投企业的研报中就表示,城投企业今年的非标展期、债务重组的主体数量或将增加,但债券实质性违约的概率很低。
这份“城投信仰”保持了30年,自1993年以来“零实质违约”。
图源自网友提供,部分城投非标、定融展期名单
为什么政府要举债?
说到底,要发展,但是穷。
03
至于有多穷,可以看我们之前整理的数据——
去年前11月(12月数据暂未发布),地方的赤字已经达到了9.6万亿,去年一整年,地方的赤字可能会超过10万亿。
入不敷出。
而地方举债,一开始是为了城市发展,只不过慢慢地,就变了味。
一个城市的崛起,少不了花钱,所以地方会设立投融资平台,先借钱搞开发。
地方也做了很多事,比如为了搞房地产,吸引开发商前来投资,地方政府首先就要做好基础准备,把“生地”变成“熟地”,做好“五通一平”,还要完善基本的配套设施。
再比如道路、绿化、工业园等规划,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投入。
这50多年发展下来,城市的面貌确实改善了很多,但也有很多无效开发。
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地方的债务率也随之攀升。
2021年数据显示,天津的债务率超过了400%,重点省市债务率几乎全部超过100%。
在数十个省市中间,广东、北京、上海、山西的债务率较低,天津、江西、贵州的债务率较高。
债务率攀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借的钱越来越多了,另一方面就是财政收入减少了。
今年前11月,土地出让金累计同比正增长的只有2个地方,一个上海,另一个是海南。卖地收入同比减少最多的,分别是吉林和天津。
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减少的省市及自治区,占比接近2/3。
事实上,和房企欠钱的性质不同,城投企业的债券最终还是会有兜底,只不过非标和银行贷款会有重组或展期的风险。
说得更实在点,房企欠钱要还,但城投企业具有ZF性质,最终还是会通过借新还旧进行续命。用刘博的话,这实质都是一种发钞方式。
城投企业,无非是披着ZF外衣搞房地产及基建开发的公司。
在大多数房企倒下的2021-2022年,城投扛起了地方拿地的使命。
债务率高不可怕,可怕的这可定时炸弹会不会有爆炸的一天?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到,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关键的8个字,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手上还有城投企业非标债务、银贷的金融机构 ,恐怕是凶多吉少。
这也是为何这几年我们在整顿金融秩序,试图回到一个更良性的发展轨道。
你们怎么看呢?有任何想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还可以扫码进群~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