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宋第一流行明星柳永:不必在意他人眼光,做个俗人又何妨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请点击上面即可免费订阅本账号!

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沂州费县柳县令家又添丁了。

柳县令慈爱地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嘴里默念着:君子三变,为父希望你成为一个举止端庄、温文尔雅的正人君子,所以你的名字叫——柳三变。

柳三变,是柳永最初的名字,取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也可以看出从小就寄托了老父亲厚重的希冀。

柳永又因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得了外号柳七。他还有几个哥哥叫柳三复、柳三接,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按照柳家的一贯传统,柳永确实也会和他几个哥哥一样,长大后学而优则仕,为政一方,或者是成为进士郎,但没想到在进京考试前意外发生了。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18岁,柳永带着父母亲人的期望,准备游历入京赶考。他途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佳丽地时,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暖风熏得柳郎醉,把功名富贵抛之脑后了,一心扑在秦楼楚馆之中,这一扑就是五年。

“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知名虽久,识面何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在这五年里,柳永用胸中墨,手里笔给江南娱乐场留了下一首首精妙无比,意蕴无穷的艳词,也为他积累了第一批铁粉。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终于离开江南到了汴京,他对自己才学非常有自信,来年的科举必定蟾宫折桂,可现实不会陪你演戏。

当时皇帝是宋真宗,他对科考工作作出的指示是“读非圣贤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遣之。”柳永恰恰是“属辞浮靡”这一类,于是在公元1009年,光荣落榜了。



柳永看着录取结果,有点傻眼,但他没有放弃,一次不行我再考,结果是接二连三都光荣落榜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泥菩萨还有三分脾气呢?这什么科举,老子不稀罕,于是柳永借着酒劲发着牢骚写下了“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

词是好词,句也是好句,很快就传唱开了,柳永这句酒后牢骚话,居然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皇帝耳边。

后来柳永再次应试,幸得中第,可就在“临轩放榜”之时,仁宗皇帝瞧见了“柳三变”的名字,想起这句牢骚话心中自然不悦,用“且去填词”当场将其除名。

从此,各种青楼妓馆里多了一位自号“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青楼,可是汇聚了各个阶层的形色人种,特别是青楼女子,说到底还是底层市井可怜人群。

当柳永目光对准市井曲坊生活,尤其是与歌妓的情爱纠葛时,他的词仿佛种子有了肥沃的土壤般,变得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渐渐的柳永也成了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多情文人。

当时,一个歌伎如果能和柳永合作,其身价立马上涨。在她们那个圈子还流传各式各样的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贯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如果擅长写言情题材的柳永生活在雅俗共赏的当代,他会有更好的发展,可是在当时,柳永却遭到了文人圈的集体排挤。究其原因,主要是俩字:太俗!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但文人开始大量写词之后,确实提高了词的品位,但发展到北宋初期词的题材基本上也就限制在文人生活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意思就是说文人写的东西那是给文人圈的人看。



当时有两个“相”,一个是“太平宰相”晏殊,一个就是“白衣卿相”柳永,二人一俗一雅,活跃在词坛。

柳永曾经去当朝宰相晏殊家拜过码头,希望能获得他的赏识。可晏殊是谁?人称“富贵宰相”,写的词那都是“低调奢华有内涵”型的“珠玉词”。

二人相见后,晏殊问道:“你还填词吗?”

柳永答:“是啊,跟您爱好差不多。”

晏殊反讥道:“哦,我虽然也作词,可从来不会写什么‘针线慵拈伴伊坐’的句子!”

果然,晏殊根本看不起一个以艳词俗词闻名的浪子柳永。这就是当时文人圈对柳永的看法,让他们感觉到词坛被俗词给玷污了。

李清照评价他“词语尘下”;王灼说他的词像“野狐涎(口水)”

……

都说“真名士自风流”,可是体面人谁会把风流事摊到台面上讲呢?都是私底下偷着乐。

可柳永不管文人圈喜不喜欢,你们不待见我,说我“俗”,“奉旨填词”的我还不想写给你们看,既然世俗大众喜欢我的词,那我就写给他们看,做个“俗人”又何妨。


不做官的日子里,柳永浪迹天涯,足迹遍布全国。每到一地,他都创作大量的“俗”词。

由于柳永的“俗”词经常使用市井方言俗语,比如说“恁”“怎”“伊”“消得”等等用词,甚至会加入大白话,这种通俗易懂的风格让百姓很容易看懂,也能读懂,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到了民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

青楼歌妓对于柳永的爱慕,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他一到,歌妓们都争着抢着“包养”他,连柳永去世后,还是众歌妓凑钱为其处理后事。

柳永出殡之日,满城缟素,哭声震天,原来城内的青楼歌妓全部出动,为其送葬,这等奇观,在古代文人除了柳永,再无其它。

因为柳永词所谓的“俗”,是通俗、市俗,并不是恶俗,不是低俗。



那些风花雪月、诗与远方我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每天睁开眼后想的更多还是眼前一日三餐的苟且生活。

柳永为什么受到主流文人排斥,却在市井大受欢迎,并且能够成为北宋第一流行词人。

因为他是个“俗人”,他的词读来没有那种附庸风雅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是一种“俗感”。他的“俗”是生而为人的现实、是人间烟火气的事实、是情感流露的真实,让人忍不住的喜欢。

柳永,不必在意他人眼光,做个真诚坦荡的“俗人”又何妨。

-END-

图片来源网络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汉字不好惹,汉字组成的诗词更不好惹,这些诗词你让老外怎么懂

杜甫最深情的一首诗,写出最缠绵深切的思念,千年来打动无数人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点个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