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甫在春天写的一首诗,读懂它,我们就读懂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众所周知,诗圣杜甫最最擅长的是写律诗,尤其是写七言律诗。

杜甫对仗工整、语言精练、风格沉郁顿挫的七言律诗,代表着这一体裁的最高成就,也是历代诗人、文人学习的典范。

后人蘅塘退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一共选入杜甫诗作38首,数量为众诗人之首,其中律诗占了23首,将近三分之二。

绝句就相对少了,只有两首。

五绝七绝分别一首,五绝作品是《八阵图》。

前面我做过介绍,杜甫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堪称其五绝的压卷之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杜甫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绝作品,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一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这一首诗是杜甫七绝中写得最好、最至情、最有蕴藉的一首,虽然只有28个字,读来却有一种再读唐玄宗盛衰史的感觉,简直就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这首诗饱含了丰富深厚的时代生活内容,以及世事的无常变迁,世态炎凉、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更是得到了“子美七绝,此为压卷”的评价。

这首诗是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到江南,在一个暮春时间遇到同样流落于此的昔日宫廷乐师李龟年,有感世事无常人事唏嘘所作。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的前两句,作者在用最平淡的语气勾勒了一个最美好的开元盛世:我们曾经在歧王的宅邸经常见面,我也有幸崔九的堂前多次聆听到你的歌声。

故人见面轻松平常,抛出往事拉近距离感,就和如今咱们两个人偶遇打招呼般,先说你好呀,我们曾经一起干过什么什么事呀,这么多年没见,你还记得我不?

这里的岐王和崔九都是开元盛世时的达官显贵,文化领域的荣誉人物,领军人物。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崔九他是唐玄宗的宠臣崔迪。二人都是学工书,擅音律,经常和诗人文人混在一块饮酒赋诗的大人物。

当时的歧王、崔九的府宅是开元鼎盛时期丰富多彩演艺中心,经常大办宴席,邀请文化艺术界的红人大咖们交流心得,而李龟年又是当时的音乐大家,是大明星,所以经常受邀到岐王宅、崔九家里做客出席宴会。

众人酒到酣处,情至兴起,也会饮酒高歌,李龟年则会走到演奏区域乐宫中间,拿起琵琶等乐器旁若无人的演奏起来。众人也习以为常,反而对李龟年赞赏有加。

“寻常见”和“几度闻”,说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美好回忆在当时谁也没当回事儿,在盛世中,这些都是理所当然、普通不过的事。

开元盛世不止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物质上的开元盛世,还有一个精神文化上的开元盛世。

透过这两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音乐盛会,我们能看到杜甫的回忆片段,也能想象到曾经的盛唐气象,开元盛世。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是接下来两句就把目光拉回了现实。现实是如今天涯沦落的二人重逢在江南他乡的一个落花时节。

这个时候已经是大历五年了(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四五十年,连皇帝都换了几个了,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唐国家仍是四分五裂,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

过去有多么热闹,而今就有多么落寞,过去的繁华盛世,更映衬老诗人和老艺人如今境况的凄凉。

杜甫这时候已经接近60岁了,半生辗转漂泊到潭州,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而当年整天出入权贵豪门府第的音乐大家李龟年,如今也只能是到处卖唱聊讨生活。

“正是江南好风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白头翁重逢了。

江南的“好风景”依旧,而属于他们共同记忆的岐王和崔九已经死去几十年,高高在上唐玄宗也已经黯然离世了,他亲手创造开元盛世更是一去不复返。

以乐景写哀情,这不是杜甫和李龟年两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悲哀。

在这种情况下又逢君还能说什么?

两个人谁也不需要说什么,所以杜甫也真的是什么都没有说,但他又什么都告诉我们了。

“落花时节又逢君”,一个“又”字,好像刚刚开头,但却已经结束,40年历史沧桑巨变,让人无限感慨。

杜甫不愧是诗圣诗史,一首短短四句28个字的绝句,有如此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容。

读懂这首诗,更是读懂一个时代的变迁。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王维晚年最著名的一首诗,颔联颈联均是千古名句,禅意无限

史上最惊悚的一首诗词,内容很唯美,读后却让人头皮发麻

李煜:原本只想平平凡凡过一生,奈何生在帝王家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