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诗红人不红,笔下一首绝美的山水禅诗,颔联颈联均是千古名句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年),这半个世纪是唐诗发展的顶峰,文学史家把它称为“盛唐”。

盛唐的强盛,也为一大批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有条件有精力的去完善了各种诗歌体裁,创造了各种诗歌风格,形成了不同的诗歌流派。

其中盛唐时期的山水诗,风格以悠闲、惬意为主,加之飘逸闲适,反映了那个时代和谐宁静的一面,给后世的诗歌创作留下了非常大的影响。

山水田园这一流派以知名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当然其实还有很多不太知名的诗人,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绝美的山水诗篇,常建就是其中之一。

诗人常建,生活在大唐开元盛世,据说与王昌龄同榜,但总体来说他的仕途比较失意。

在盛唐时,社会安定,徜徉山水或者是政治失意的补偿,所以一些仕途失意之人一般会寄情山水,常建就是其中一位。

他不恋功名,一生寄情山水,后来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整体诗风娴静淡雅,古朴深邃,比较接近王孟,但名气相对小很多,所以现在我们对诗人常建很陌生。

但是常建笔下的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却是非常知名,这首诗笔法凝练,自然天成,呈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而且其中的千古名句还衍生出两个著名的成语,总之这首诗比常建本人出名多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体会诗人那脱俗的意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多游览名山胜景,神州大地深山古刹、名胜古迹处处可见他的身影,这首诗中的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如今的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诗人在一天清晨,来到破山寺中,他刚一踏入这片净土,便看到树林在朝阳的照耀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也看到山路曲折弯曲,寺院的禅房掩映在花木丛中,还有清澈见底的一池碧潭,搭配着寺院独有的钟磐声,他心下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的首联对仗工整,开始点题,来写进入寺中的时间,写禅房周围的环境。

诗中的初日,指早上的太阳。早晨的阳光照在林间,树林染上金色的光芒。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这里的“高林”不仅写景说明古木参天,林深树高,也添佛门庄严肃穆之感。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的颔联是经典的千古名句。

我们常用的成语“曲径通幽”就是出自于此,单单读这一句都让人能陶醉在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

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

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意境绝美又不失佛门之地庄严、神圣的感觉。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称这一句“造意者唯难工也”,真是浑然天成至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颈联这一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而且蕴含哲理,发人深思。

诗句中悦、空二个字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

日光照林,潭水清澈,本来是山水田园中在普通平常的景象,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都大不一样,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它们能让鸟愉悦,更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佛门圣地的魅力,景与情合,这一句让鸟性,人性,佛性完全融为一体,抚慰了诗人的心灵,也读者受到洗礼。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前面几句还写着周遭事物的动静,然而到了这却只剩下寺里的钟磬声。

这里以动衬静的创作手法,诗人置身禅院中,听到了悠扬的钟磬声,于是他闭上了眼睛,仿佛进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唯有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

诗人的内心,其实也想在这样清净自然的地方,过完自己的下半生。

心静则万物宁静,人世间的三千烦恼,皆源于内心不静。人重累人,心重累心,做人要放轻松,要想活得快乐,就得学会简单,人心简单,生活才简单,生活就快乐。

唐诗佳作很多,常建的这首充满禅意的诗,笔调古朴,构思独具特色 ,艺术上相当完整,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不愧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穷才子黄景仁,祭奠死去的爱情,写下一首凄婉动人的经典情诗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躲在床下,内心酸楚写下一首经典艳词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