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牛吃嫩草”,其实还有精华的下半句,却鲜有人知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我们这个民族有几个重要的特点,擅长学习和总结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对于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生活的感悟,最后往往会用短短几字或者朗朗上口的一句话来总结,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最后就变成了我们口中的俗语谚语。

这些俗语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先人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智慧,所以有些即使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甚至可以指点迷津、令人警醒。

比如“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是来比喻主次不分,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但也有一些老话,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脱离了它的本意,我们今天要讲的俗语“老牛吃嫩草”就是如此。

说到“老牛吃嫩草”,大家肯定会出现心领神会的笑容。这个俗语的意思不就是形容一些年龄大的人找了比自己小很多的伴侣,是很常见的一个俗语。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个俗语它原本的意思并不是如此,而且这耳熟能详的俗语还有下一句“吃鸡要趁早”,同样也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

我们先来说一说上一句"老牛吃嫩草",这个其实最初是由牛的真实习性而来的。

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为主,所以“牛”作为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耕、运输工具,是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历朝历代对于耕牛的管理都很严格,在西周时期,就曾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刑律条文,到了秦朝时更立严法:“盗马者死,盗牛者加”;以后各个朝代政府为了禁止随意杀牛,甚至还出现了“以人命抵牛命”的法律,可见当时牛在古代的地位有多高。

牛又是食草动物,牛要吃饱好干活,只能放牛到草地让它饱餐一顿,或是割草回来喂养它们。

牛的地位如此之高,古人对牛的喂养自然也十分上心,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牙口不好、胃的消化能力也差的老牛,那就只能多给它们吃一些芳香细嫩的小草,这样让它更容易消化,从而能够保持体力干活,于是就有了“老牛吃嫩草”这句俗语,它其实是古人们生活经验的一个总结。

只不过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牛也变得没有那么娇贵,这句俗语渐渐的与人的生活关联不大,却因为被赋新的含义,成为了大家比较常说的话,用来比喻一些年龄大的人,找了比他们小很多的异性伴侣,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吃鸡要趁早”。

鸡是重要家禽之一,相比于贵重不敢私自宰杀吃肉的牛,鸡肉可算是百姓餐桌上能见的到的肉,何况鸡还会下蛋,如此有营养又经济的家禽,在古代基本每家每户都会畜养。


但是,以前的农村经济可没现在这么的发达,平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会轻易吃鸡肉。

因为鸡有下蛋、打鸣的实用价值,对老百姓来说鸡也是家中的一部分财产,一般平民对这种家禽都是很珍惜的。

母鸡留着可以生蛋,公鸡留着打鸣或者逢年过节祭祖用,其他的都会被养大了拿去集市卖钱。就算要杀鸡吃肉,通常他们也是把已经饲养很久、下了很多的蛋,最好是孵出小鸡的老鸡杀了。

然而这种老鸡肉吃起来不会那么鲜美,不但肉质老,嚼不烂,跟新鸡比起来差的可不止一点半点。

所以古人才有了“吃鸡要趁早”的说法,也反映出古代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常识,就是用来说明鸡要趁早杀,鸡肉才鲜嫩可口,不然老了就不好吃了。

后来,这句话“吃鸡要趁早”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跟“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思差不多。

它告诫人们,凡事要趁早,想要做的时候,就要赶紧去做,不然拖拖拉拉等到最后什么都晚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祖宗的这些俗语,都是对饲养家畜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其中还蕴含着不少人生道理,是老祖宗们高深智慧的体现。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屡试不第的落魄诗人,登高时百感交集写下一诗,竟成千古名篇

诗人元稹始乱终弃,求前任复合,却被一诗骂回,真是大渣男

活跃在初唐诗坛的9位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最后一首圈粉无数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