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夏时节,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诗,道尽江南农村的旖旎风光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 古诗词品读 点个关注不迷路】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根据文旅部的数据统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其他多项数据同比之前有明显暴增趋势,甚至创下“五一”历史峰值,堪称中国“最旺五一”。
产生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之交,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才会把握这个不冷不热的好时机去体验诗和远方。

我对“五一”这个节日的记忆非常深刻,当然不是因为放假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因为我很长一段时间的五一是属于真正的“劳动节”。
我的老家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农作物是以一年两熟的水稻为主,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初就是早稻插秧的时间。每年学校放五一假期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叫放“农忙假”,因为一放假就要在水田里帮助大人插秧,几天下来还是会累的腰酸背痛,内心感叹还是坐在学校读书好。好在“五一”这个时期的天时地利都比暑假双抢时侯好太多,满腿泥污的直起腰环顾四周,蓝天白云之下是星罗棋布的水田,水田两旁的树上鸟叫声不绝,水田里的男人正呵斥着驮着犁具的黄牛加快耕田,女人则在秧田教半大的孩子捆秧,插秧。

一派好风光。只是可惜当时一心赶快忙完农活,再加上自己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要不然就赋诗一首了。
当然,中国古代诗人那么多,也留下了不少田园诗,这种场景先人早就有描绘了。

宋代诗人翁卷就有一首《乡村四月》的七绝,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翁卷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了蚕桑又插田。




南宋诗人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擅长写诗,与当时几个会写诗的浙江老乡一起被称为“永嘉四灵”。
在那个学而优择仕的年代,他为了安心自闲地写诗,甘于生活在社会下层,就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就开始云游四方,最后在一个深山村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隐居,直到六十岁左右去世。
因翁卷志在四方天地,故其诗整体风格平淡简远,多是采取白描的手法来写野逸之趣,生活景物,民情风俗,虽只有寥寥数笔,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有传神之妙。
上面这首《乡村四月》就是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放眼四望,山坡田野上满是绿色,一块块的水田反射着白光。杜鹃声声啼叫,一帘帘春雨落下,天地之间一片富有生机的朦胧。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寥寥几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水乡初夏时的广角镜头。中国诗词魅力就是这么大,就14个字,就把此处特有自然景物形象生动的传达出来。
“绿遍”白满”是不仅是广阔的视觉,同时如此色调鲜明也表达出了当地雨水充足,草木茂盛的特征。“子规声”是听觉,接着“雨如烟”彷佛是如烟细雨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极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了蚕桑又插田”,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诗这两句承接上一句写景后开始写人,来歌咏乡村的繁忙农事。


插田和蚕桑,这农桑活是乡村农活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代表,因为它们关乎着衣食。



诗人在这里选择这两项,一来是“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二来是用“才”“又”代指此时乡村家家户户的忙碌,感觉一刻都停不下来,也是表达了他对辛勤农民的敬仰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翁卷这首诗只有寥寥数笔,却细腻形象的描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美,既有动态美也有静态美,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极富有生活气息,也难怪会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 END -

秦观偶然写下的一首诗,短短28字却富含哲理,读完令人豁然开朗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写下一首唯美的山水小诗,后两句惊艳世人

满江红中一首穿越的词,作者是宋朝最后的名家,结尾三句惊艳世人

周敦颐很美的一首诗,只用了淡淡几笔,写出了不一样的暮春美景


关注长风文史

每天学习古诗词



☆ 原创文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