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喝醉酒回家被关在门外,无奈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作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这种液体可谓是“出道即巅峰”的存在,自从它诞生至今,在市场的热度丝毫不减,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基于酒的基本特性,一般小饮怡情,强饮容易伤身害命,因此古往今来针对于酒,溢美之词有之,告诫之语同样不少。

酒的善与恶,造成结果的好与坏,更多还是取决于饮酒之人。

中国古代文人多爱饮酒,酒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创作灵感的催化剂。我们熟知的大诗人、大文豪,很多都是嗜酒如命之人。

苏轼就是一位非常爱酒以及懂酒的文人,一生中所创作的诗词很多都有和“酒”有关。

他非常喜欢喝酒,以至于当他被贬谪生活陷于困窘没有钱买酒时,他还尝试自己酿酒喝(东坡自言此生“尤喜酿酒以饮客”)。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酒量并不好,他在《稚酒赋》中说"吾饮少而辄醉兮,与百楂其均齐"。意思就是我虽然酒量不好,喝不了多少就醉了,但我体验到的快乐是和那些可以畅饮百杯的人一样。

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这是苏轼的饮酒观,这也是他酒量不好最完美的借口吧!

虽然对自己酒量心知肚明,但喝酒这行为特别容易上头,一上头就飘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最后的结果就是喝醉出糗了。

“饮酒只求雅趣”的苏轼也不例外,而且喝醉酒出糗的次数还不少,甚至有喝醉在路上连家门都进不去的情况,为此他还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是他因“乌台诗案”已经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顶着“团练副使”这个无权无势的差使,苏轼一家人连生活都成问题,为了补贴生计,他在住所不远处开垦了一块荒地种菜种树,还在上筑屋名雪堂。

和前两年战战兢兢闭门谢客的生活不同,此时的苏轼心境大为改变。他常躬耕于东坡之上,和好友相聚于雪堂之中。

某天,苏轼和好友赏月饮酒,谈诗论道,好不快活,因而到了深夜,苏轼已经是酩酊大醉的状态了,但他还是拖着踉跄的脚步到了家门口。

但也只是到了门口,他想进门的时候因为门童睡着了,没办法给他开门,醉意朦胧的苏轼只好睡到家门口了,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阕主要是叙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词一上来就交代了喝酒的地点时间和程度。

“醒复醉”喝酒的过程,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喝了很多,自然也喝了很久。“仿佛”很好的表现了喝多了之后醉眼朦胧、懵懵懂懂的状态。这简单两句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趁着还没喝断片,好不容易回到家准备歇息,但怎么敲门都没人来开门。原来是喝太晚了,连家童都抵不住困意睡觉了。听着门童那如雷的鼾声,苏轼也知道这一时半会醒不了,苏轼只好倚靠在藜杖上,徒自听着江水的声音。

江水奔涌的声音,在这个万籁寂静的夜晚,落在苏轼耳中,宁静而悠远。

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大脑的冥想和思考,所以接下来的下阕苏轼主要是抒情。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只恨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就连自己这副身躯,感觉已不是我自己所有。我累了,倦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将那些虚名浮利给忘却,让自己彻底解脱。

这一句表达了苏轼对现实生活中争名逐利的厌倦,以及对自身陷入这种生活的困境而无法自拔的无奈,好在这个时候他慢慢的顿悟想通了。

“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句心与景会,神与物游。它是现实中夜风消失,江面平静的景象,同时也是苏轼心境宁静安谧的状态。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是因为苏轼此时已经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余生要乘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遨游在那山水烟波之中,什么政治呀,名利呀都与我没有太大关系了。

这一句写得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是东坡久困世俗的顿悟解脱,是他接下来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是他不计得失、自由自在精神追求。

从此以后,苏轼旷达不羁的个性渐渐显露出来了。

当然这里他只是虚写,并不是真的他就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漂泊江湖了,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误会。

知州徐君猷听到了这首诗,还真以为苏东坡“畏罪潜逃”,那责任可就大了,他急得赶忙遣人寻找,最后却发现还没醒酒的苏轼在家里呼呼大睡,真让人哭笑不得。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最好的回答,读懂令人受益一生

词入宋朝,才是巅峰,带您看完最美的宋词,最牛的词人

唐代最美好的一首夏日诗,是位武将所写,流传至今让无数人叫好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