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诗,深沉大气,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只要有人,那肯定就有比较的存在。

是个人都喜欢比,比有钱,比有名,比谁更好,比谁地位更高……

开元二十五年的一个冬天,长安城里的一个普通的酒楼上,三位底层士子就在较量。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一派火热,只因三个失意落魄的文人在喝酒吟诗时,突然争论起谁的诗最好。

这三位分别是王之涣、高适和王昌龄,在当时皆有诗名。

文无第一,加之文人相轻,一时间如何分出高低。

在三人吹胡子瞪眼睛,谁也不服谁,气氛一度很尴尬之时,正好有梨园伶官和几位歌妓一行来到此地卖唱。

于是三人商量着看这些歌女都会唱谁的诗,是谁咱就在这墙上画一个记号,到最后统计数量多的获胜,反之就今天这顿就要掏钱。

三人深以为然,也都非常自信,坐等着开唱。

不一会,第一位歌女就在悠扬的丝竹声中唱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我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得意地看着二人,顺手在墙壁上画一笔。

接着第二位歌女轻启朱唇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有了,这是高某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还不等歌女唱完,就把酒杯放下,迫不及待地拿笔在墙上画一笔。

很快,第三个歌女也上了舞台,她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仍然是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听完不忘在墙上再画一道,对着二人说道:“我可两首了!”

目前为止,王之涣一首都没有,心里有点不淡定了,却表现地云淡风轻。

王之涣说道:“前面几位歌女俗地很,品位低,所以没唱我的诗,如果那个最漂亮的歌女还不唱我的诗,那我甘愿认输。”

很快,第四位女子就登场了,在三人期待的目光中,唱出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歌正是王之涣的代表作《凉州词》,高适王昌龄二人连连称服。

这便是唐朝诗坛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王之涣凭着《凉州词》和王昌龄分了高低,但是几百年来王昌龄最经典的七绝《出塞》和王之涣笔下的《凉州词》,到底哪篇是七绝的压卷之作,至今仍是争论不休。

其实品诗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要把诗歌分出第一、压卷这种绝对位置,最后肯定因读者而异,实在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诗确有优劣之分,就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首《出塞》,确实为王昌龄笔下最为经典的七绝作品。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就犹如横空出世,把最广袤的空间和最遥远的时间同时出现了读者面前。

这是一句互文,不单单只是指秦和汉这两个朝代的边关月,而是成百上千年至今的边关和月。

这雄关和月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战士惨烈的厮杀,见证过多少生命的来去,见证了多少长征人再也不能回到故土

因为这些人化作关下的黄沙,月下英魂。现如今唐朝的将士自然而然就这样被嵌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这景象是何等的壮阔呀,心中的感慨又是何等深沉,更使人想起战争是多么的灾难。

既然从古至今有长征人难还这么残酷的事实存在,那又为什么会有一代代将士愿意远赴边关,甚至埋骨边关也在所不惜呢?

这首诗的后面两句王昌龄就给出了一个回答,那就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要保家卫国,因为当这片神圣的土地有敌人入侵,是个男儿都应该站出来保家卫国,所以才有从古至今那一代代军人的舍生忘死,他们都是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山脉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一个交界地带,这里也是代指边疆。

而“飞将军”,则是泛指那些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将军。

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

后面两句既是议论又是雄壮的抒情。

通过这两句豪迈的宣言,既让前面的“人未还”那沉重的牺牲变得有意义,也是歌颂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

短短28字,却有千年的历史、万里的烽烟,有将士们众志成城、舍生忘死的豪情,有对和平的向往,如此苍凉悲壮而又意味深长的作品,也难怪乎后人常之为“七绝压卷”。

正文完

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辛弃疾一首冷门词,豪放不羁文采飞扬,藏着对考生们最好的祝福

他是臭名昭著的汉奸,写下一首经典小诗,告诫我们要刻苦学习

张九龄最经典的爱情诗,句句情意绵绵,20字感动世人千年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