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苏轼临终给儿子的诗,短短四句话道尽人生三重境界,值得一读再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风
而这样的成长,一般人都会经历,难的是第三重境界。有些人汲汲营营了一辈子,最后才恍然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我们已不复当年的纯真。世间万物,犹如过眼云烟,这种返璞归真的认识便是第三重境界了。大多数人困在第二重境界,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而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临终时曾给小儿子苏过留下一首诗,这首诗首尾相同,却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此诗名为《庐山烟雨》,全文如下: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 《庐山烟雨》苏轼晚年参禅已登堂入室,而这首《庐山烟雨》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道偈子。在他意欲大展拳脚之时,母亲和父亲相继病逝,他弟弟苏辙只好返乡守孝。当他还朝时,发现京城早已不是当年所见之景象,当时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排挤,无奈之下只能自请出京。他辗转各地为官,表面上虽是自愿,但心中还是有几分不平之意。1079年,43岁的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当时的他正在湖州任职,当朝廷派人来拿他时,他曾想过自杀,为了不连累亲友,这才勉强支撑下来。他在监狱中呆了大半年,才等到朝廷的判决,圣谕下发,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的那段日子里,他写下了人生最豁达的词,“一蓑烟雨任平生”,鼓舞了无数人。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处便是他的贬谪之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被贬惠州之前,他曾有过短暂的“复起”。在这段时间里他甚至官至龙图阁学士(从三品),然而这次的复起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苏轼也曾汲汲于功名利禄,几十年官场的起起伏伏,让他明白了: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他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才会以“庐山烟雨”为喻,教儿子莫要执着于官场功名,这是一个老父亲的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令人感动。这一生,我们常常会这样那样的执着,或是人,或是物,看不开,放不下,所以才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痛苦。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若因此生出了执念,那么痛苦将如影随形。我们这一生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既然都是零,又何必过于执着呢?这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看淡放下,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END
▼
看完顺手点个关注,方便每天读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