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朝冷门诗人,却写出一首最动人的思乡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你总是说很忙,狼狈地去追逐着时光,让自己每天活得担惊受怕、慌慌张张,却不知有多久没停下脚步,好好看看夕阳,仔细打量着故乡。

故乡,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处地方。

思乡,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念想。

看见夕阳,很多人总是会触及自己思乡的柔肠。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因为中国几千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节奏,那夕阳沉落的黄昏,早已定义成倦鸟归巢、农牧还家、亲人团聚的时分。

当欲归难归,盼归未归之天涯人,又见天边落日西沉,心中的感伤可想而知。

正所谓“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见夕阳,思故乡,那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题材,也是容易出爆款的领域之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唐诗宋词元曲中,此类佳作层出不穷。

年少时读这样的诗词,感触并没多深。如今读来,总能引起内心共鸣。

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读来更是感情激荡,感慨良深。

它们就像一首首哀婉幽怨的乐曲,拨动着情感的音符,奏响了游子的心酸。

长风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首很动人、很凄美感伤的望日思乡诗,它是北宋李觏(gòu)的《乡思》一诗,写尽最沉痛的乡愁,令人泪目。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诗文大意:

人们常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是天涯;虽然天涯很远,还可以看得见,而穷尽目力,也无法看见自己的家乡。

本已悔恨青山阻隔着视线,不能看到自己的家乡,现在青山又被暮云遮挡,就又多了一层障碍,越发看不到了。

诗人李觏比较冷门,但他这首《乡思》很热门,写出了思乡的最高境界呀。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这两句极平凡而又极震撼,堪称思乡的千古名句。

因为在空间上,在人们意识中,世间最远的距离莫过“天涯”,可作者离家的距离却比天涯还要远。

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诗的前两句李觏引用此典故,也是来突出家乡的遥远。

作者登高望远,见景生情,见眼前天涯落日,念心中故乡。

只是天涯落日尚能可见,我那故乡却遥不可及。

看乡不得见,思乡不能归,如此对比,极尽故乡距离之远的同时,也表现游子内心失望之深。

山头落日是天涯,家乡更在天涯外,仅是如此嘛?并不是。

因为自己和家乡之间不仅空间距离远,而且这遥远距离之间还有重重阻碍。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本来就因为重重山峦阻碍了视线,让我看不到故乡,让我有千般怨恨。

可现在连这眼前山峦前头,还有那层层暮云遮掩,让我与故乡之间,又添了许多障碍。

这如何不让人痛苦,如何不让人难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独在异乡的游子,思乡已经很苦,而望家的视线又被接二连三地阻隔,使得诗人的无奈和痛苦,又徒增了不少。

眼前暮云与碧山越多越凝重,他内心的情感、愁恨也随之越来越强烈。

诗人目光所及,那山峦重重,暮云层层,何尝不是他心中思乡之情重重,未归游子的怨恨层层。

全诗首句说“落日天涯”,二句就用“天涯”和家乡作比,三句写“碧山”,四句“碧山”又被阻碍,语言一环扣一环,情感一层进一层。

再加上选用“望极”、“已恨”、“云遮”等字眼,让令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层层递进的家乡难望之恨,思乡难归之浓,直至浓到化不开。

虽然短短28个字,但苍茫暮色,碧山落日,天涯故乡,道阻且长,这种种件件却能让满纸充满了无限思乡念乡的悲伤愁恨。令读者生悲,念者凄然。

流传千古的好诗魅力之一,不就是能够走进读者的心中,在某一刻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嘛。

这首诗就是如此。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苏轼一首冷门宋词,无一生僻字,却美得心醉,温柔而治愈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诗,20字道出民生疾苦,流传千古

宋朝最风流的文人,勾引小尼姑不成,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篇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