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狄仁杰去世,儿子在遗物中翻出一道奏折,揭开他与武则天真正关系
【每天 古诗词品读 点个关注不迷路】
狄仁杰在当时不仅受百姓的爱戴,而且非常受武则天的恩宠和重视,正是武则天她一直重用狄仁杰,狄仁杰才成为了国家的丞相。
然而,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有人认为他们是敌人,因为狄仁杰曾经反对武则天篡位,也曾经揭发过她的阴谋。有人认为他们是朋友,因为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器重。甚至有些人还认为他们是情人,只因为武则天曾经对狄仁杰说过“我与卿无二心”,也曾经让他陪她游览春宫。
那到底狄仁杰和女皇武则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也许这个答案,我们可以从狄仁杰死后遗物中的一道奏折中揭开。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
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
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的王德寿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同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曾感叹:“从此之后,朕的朝堂空无一人了”,并因此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狄仁杰不仅得到了李氏皇族的认可,更是得到了武周朝廷的重用,在历史上的很多小说和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狄仁杰是心向李氏皇族的。
但是他在武则天取代李唐王朝自立时,并没有站出来公然反对,只是在心里面有所期许,这点武则天是明白的。
按理说他们二人是绝不会安然相存的,但是历史总是那么不可思议,这两个政见不合的人居然达成了高度的默契,狄仁杰从不公然反对武则天,他在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或许是他们二人太过于默契了,因此在后世流传着他们的流言蜚语,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微妙的感情。
分析史料发现,有这样的流言出现,无非是因为三个因素。
首先是同乡之情,他们两人都是来组山西并州,有天然的亲近感;
然后是狄仁杰是个睿智之人,他知道武则天的逆鳞是什么,所以他可以规避,避免引起杀身之祸,武则天也不和他谈论敏感话题,两人之间只谈朝政;
最后一点就是武则天善于用人,她知道狄仁杰之才,重用狄仁杰这位内心亲李唐的人更能体现出自己的胸襟,也笼络了士大夫们的心,更有利于稳定大周朝局。
他们两人亦是君臣亦是朋友,甚至有惺惺相惜之感。在狄仁杰死后,他的家人为其收拾遗物,偶然之间在他的书房中发现了一封密信,这是一道密折,他的家人打开之后在上面发现了武则天写的八字批文:“朝堂之事,与卿推心。”
这短短的八个字就能看出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异性君臣间竟然已经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这不免让人看出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宠幸和信任。
狄仁杰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做出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虽然最后还是因为他的原因推翻了武氏政权(狄仁杰推荐张柬之等人登阁入相),这也是他坚持本心之举。
☆ 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