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最旷达的一首词,百读不厌,千年来抚慰了无数人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入秋了,天空只要开始飘起了雨滴,那凉意就难免的袭来。
窗外正在淅淅沥沥下着雨,思绪也如雨滴般滴滴答答地涌上心头。

一卷诗书一阵雨。

在这样的下雨天,你最先想到的是哪首诗?

是蒋捷的“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麻木;还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亦或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叹!

每一场雨,落在同一片天地中,但是在不同的人眼里看来,却有截然不同的感悟。

相信很多人都会深刻记得元丰五年(1082)春的一天,那一场突来的大雨,因为这普通的一场雨,因为苏轼的一首词,抚慰了世人千年。

苏轼这事要从三年前开始说起,那时候的苏轼还不叫苏东坡,但仍然是北宋文坛、政坛一面旗帜。

当时整个朝廷就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小心翼翼行驶的大船,有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船覆人亡的后果。

而苏轼这种文坛领袖这种身份就注定着他在北宋处于变革的浪潮中不太平,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双眼睛盯着。

变法初衷是好,但实施过程中却有点不切实际,和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

苏轼不是变法派,也不是反对派,在他心里,变法对国家百姓有利的,他就支持,变法某一条对国家有害,他就反对,所以他就被人“针对”了。

御史台的官员联名上书弹劾苏轼,说他在各种诗词中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抨击新法,讥讽皇帝。

宋神宗御笔一挥,下令彻查,震动文坛政坛的北宋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发生了。

漩涡中心的当然是“旗帜”苏轼,他深陷牢狱,有很多变法派官员都欲杀他而后快,但同时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希望保全他的性命。

两方经过多番较量,最后退隐金陵的王安石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让宋神宗动容,苏轼才得以保全,但仍被贬在黄州任无名无实的团练副使。

可是受此打击的苏轼,却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豪迈大气的不朽名作。

时间来到1082年,这是苏轼在黄州的第三年。

这一年春天,春光甚好,苏轼与朋友约好出门踏游。

他们在返回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穿过树枝,噼里啪啦的打在树叶上。

众人都慌忙小跑去找避雨的地方,只有东坡泰然处之在雨中高声吟唱,缓步而行。

就是在路上淋了一场雨这样的环境下,苏东坡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定风波》,既升华了自己的灵魂,也传唱千年感动了无数人。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用“穿林打叶”这几个字突出了雨势,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一般人必定是惊慌失措,如同苏轼同行的那些朋友,多少显得有些狼狈。

可是苏轼却不以为意,反而一路吟诵,一路“竹杖芒鞋轻胜马”在萧瑟风雨中悠然前行。

苏东坡这种云淡风轻、泰然不惊的精神,让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动容无比。

这首词非常美,也充满了哲理,看似是在写一场雨,其实更是在写自己的内心,抒发自己的思考。

事实上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越来越明白,不追求功名利禄,简单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人生。

很多人羡慕苏轼的洒脱,但又有几人能不拘泥眼前祸福得失,不追求功名利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状态。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话也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苏轼告诉我们不必恐惧人生的风风雨雨,既然我们逃不开,不如坦然面对。因为风云总有散去的那一刻,雨后总会有放晴的那一天,要相信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要有希望,忧患中也会有喜悦。

所以在词的结尾苏轼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你真正把事情完美解决,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回过头你才会发现,你成长很多,从前的一切的痛苦甚至包括欢乐,都感觉很平淡,曾经发生的一切,不过如此。

这首词苏轼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度的哲思和美丽的文笔写就而成,每次读完我都会被深深折服。

要想活得坦然,活得自在,那我们就要有发现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这样不管世事如何,风雨多大,我们都能像苏轼那样具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和勇气。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唐代诗人写下一首情诗,句句肉麻,却成为流传千年的情诗经典

落第才子罗隐,想起诸葛亮,写下一首经典诗篇,颔联是千古名句

黄庭坚最经典的一首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火了千年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