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世民率领10名心腹发动玄武门之变,这10个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文史品读 点关注不迷路】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入朝,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同年八月,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征程。


那么,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这十人最后又都是什么结局呢?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好得没话说,两人自幼为友,是布衣之交,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受遗命辅佐唐高宗,但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


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尉迟敬德可以说是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先是射杀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然后又拿着两位皇子的脑袋,喝退了前来救驾的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接着又身着重铠、手持兵刃以保护李渊为名,从李渊手里拿来了兵符印信,剿灭了太子和齐王的余党。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敬德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七,死后谥曰忠武。


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


但因此居功自傲,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侯君集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泄被杀。


不过几年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有侯君集一席之地,位列第十七。



张公谨


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


李世民登基后,以张公谨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以功封邹国公。三十九岁时病故,谥曰襄,排名凌烟阁功臣第十八。


李孟尝


李孟尝初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从李世民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参与玄武门之变后,李孟尝被封武水县开国公,后因破东突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


唐高宗年间,拜右监门卫将军,迁右威卫大将军,仍奉敕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


乾封元年,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时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予谥曰襄,陪葬昭陵。



杜君绰


杜君绰早年跟随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加过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等各种战争。


玄武门之变后,杜君绰晋升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任忠武将军,行左监门中郎将,加护军,担任玄武北门、翠微宫、玉华宫等宫殿的守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正除右领军将军,加上护军。死后被高宗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公孙武达


李世民登基后,公孙武达任肃州刺史,封东莱郡公,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才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赠荆州都督,陪葬在昭陵,谥号壮。


刘师立


刘师立,原来是王世充的亲卫将军,洛阳平定后归附秦王李世民。贞观年间,刘师立平定了罗艺叛乱,先后打败党项和吐谷浑,先后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



独孤彦云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但在颉利可汗与唐对峙中牺牲。



郑仁泰


郑仁泰是玄武门之变的先锋之一,李世民登基后,实封二百户,先后任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后讨平铁勒叛乱不利而被降职,不久病死。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决定,虽然手段残忍,却也没得选择,李世民和李建成,总有一个要死。


而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这些人也大都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即使侯君集因后来参与谋反被诛杀,但李世民也并未因此将其从凌烟阁抹去


玄武门之变是贞观之治的起点,也是恢弘盛唐的起点。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都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 END -


关注长风文史


☆ 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