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整个天下都归皇权所有,天下之利也都归皇权,这就是家天下的来源。管仲和商鞅都讲到了“利出一孔”的思想,就是在家天下的时期,皇权应该牢牢掌握住一切社会资源,国民要想要获得利益就只有一条,那就是由皇帝分配给下去,这样国家才会发展,不容易亡国。从秦皇统一到大清宣统,商人的地位一直都很低,其实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大夫的官位是皇权选的,农民的土地是皇权给的,这些都可以把控的,给你就有,不给你就没有。但商人不一样,商人逐利,唯利是图,商人不需要通过皇权来获取利益,只需要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得高额的利益,又可以用这巨额财富办很多事,动摇国家根本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现象是皇权是很难容忍之事,这也是以皇权不喜欢商人,对商人的社会地位进行污蔑性打压,把商人的地位排到最低,甚至商人子弟不准科举当官的原因。但皇帝毕竟是拥有最高权力,掌握着生杀大权之人,所以商人即使再多钱,只要你还在这个国家内,如果皇帝想搞你,你也只能默默地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明太祖朱元璋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事中略知一二。沈富出生在一个商人世家,他父亲在元朝之时就积累一大笔财富,从小机灵的他就和父亲走南闯北,学习了经商之道,父亲也认为他有发扬家业的潜质。但元末乱世烽烟,让沈家的生意一落千丈,沈家便率领族人来到周庄开垦荒地,开始搞农业。沈万三并不甘于如此,仍然苦心钻研经商之道,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商人陆道源。陆道源看中了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便资助了他一大笔财产,并要他帮自己打理生意。沈万三得到了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凭借自身发达的商业头脑,不仅把生意覆盖了整个江南,而且靠着海上贸易这条路,把生意都做到海外去了。沈万三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自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天下皆知沈万三之名,都说他是天下第一富豪。沈万三有了钱,自然渴望权势,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开始金钱铺路,结交官员。当时正是元末明初四处起义,江南这块财赋充裕的地方,当然是各方势力垂涎之处。当时朱元璋和张士诚势力都比较大,两方势力免不了为了争夺江南,发生战争。沈万三原先是看好张士诚,大撒钱粮助张士诚成大事,在朱元璋攻苏州城时,张士诚之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作为苏州富商之首的沈万三,在背后可是出了大力气的。但张士诚还是败在了朱元璋手上,朱元璋收复江南之地时,对支持张士诚的治下百姓并没有太多好感,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首富沈万三因此不仅没有捞到好处,还给自己留下了隐患,但他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为了讨好朱元璋,开始拿出一大笔钱财来资助朱元璋的同时,又积极的修城墙,修桥补路,收买人心。朱元璋看在金钱的份上,暂时饶过了他,但心里一直有芥蒂,经常会找理由来刁难他。有一次沈万三邀请朱元璋来家中赴宴,席上自然是好酒好肉的殷勤招待着。两人相谈甚欢之际,下人正好端了一道猪蹄上桌,朱元璋见状便问沈万三这菜叫什么名?沈万三听到朱元璋的发问,一看桌上那道菜,猪蹄二字差点就脱口而出,好在他及时收住了。这“猪”与“朱”同音,要是直接说猪蹄,那小命可就难保了,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此时可不能乱说,但又不能不说。
背上冷汗直流的沈万三,心下飞快地转了好几回合,最终拱手向朱元璋回答道:“此乃万三蹄,陛下可尽情品尝”。这个回答虽然贬低了自己,但是却向朱元璋暗中表明了示好的意思。朱元璋一听沈万三的这个回答,不禁大笑起来,对着沈万三说道:“沈先生真是幽默呀!”沈万三极力附和着,才完美地避开了朱元璋的刁难,缓解了宴会的气氛尴尬,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沈万三知道朱元璋可不是好易处之人,于是此后更加积极地掏钱办事,拍朱元璋的马屁。有一次甚至还想自掏腰包代替朱元璋犒赏三军,而他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朱元璋本想直接杀了拍马屁到皇帝马脚上的沈万三,好在有马皇后还算清醒,极力的劝慰朱元璋,这才让沈万三才保住小命。何况小人无罪,怀璧其罪,在利出一孔、皇权至上的时期,拥有财富越多,某种程度上其实会越危险。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