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啥2000年来都不长草?专家:看看下面埋着什么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文史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中国祖先们披荆斩棘奋斗,给我们留下了辽阔壮美的山河国土,丰富的政治遗产。


展开地图,你会发现中华版图的东边是浩瀚的大海;东北是经久不化的雪原,西边则是一望无垠的荒漠,西南是高大巍峨的高原;南边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北部与草原地带相接;版图中间则是有很多平原,丘陵、湖泊、河流……



华夏儿女并不贪婪,讲究温良恭俭让,这种版图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也就足够好了。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古代,最适合搞农业,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东西南的大海、荒漠、群山、高原都是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中原王朝想征服征服你们很难,你想过来打我也不简单,所以相对比较稳定。唯有北方的草原,成了国防唯一的缺口。


所以翻开历史书,中原王朝换了一代又一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两者之间的拉锯战争基本没有停过。


公元前221年,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最终由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嬴政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始皇。



自诩“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秦始皇,当然不满足只是灭掉六国。他既想让自己国家的领土越来越大,也想自己的帝国长治久安,所以开始对外扩张。


首当其冲的就是北方趁中原内乱而浑水摸鱼的游牧民族——匈奴。


匈奴部落在战国末期往往利用骑兵的优势,对中原发起进攻。中原诸侯国因种种原因无暇顾及匈奴的进攻,只能被动修长城防守,从而让匈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放肆。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有效解决内忧之后,终于不想惯着他们了,开始把目光对准北方的匈奴了,希望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秦始皇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他对付匈奴有一整套法子。


一方面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迅速夺回河套以南之地,之后更是将匈奴侵占的六国故土全部收复了。


另一方面,他根据匈奴人善于骑射,却难于攻城的作战经验,开始造城。也就是在之前诸侯长城的基础上扩建连接,修成了铜墙铁壁般的万里长城,用来扼守关隘、抵御匈奴。



经过秦军的行动,有力的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制止了匈奴人对中原的无止境的掠夺和侵略,让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他为了方便行军,也为了保障北方各地军队的后勤,他开始修建高标准,高要求的驰道。


就这样,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它起于秦朝都城咸阳,终于长城边的重镇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穿越14个县,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路上还有相应的驿站、烽火台、哨卡等设施,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秦直道”。


在地图上看,笔直纵横呈南北走向的秦直道像一只锋利的箭,横贯东西连绵万里的长城又像一张弓,张弓搭箭,正是射向北方敌人的架势。



秦始皇修的这条要道,不仅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命脉,而且在后世也影响了千年。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在没有水泥或是沥青之类的物质修建的秦直道,却几乎不长草,这着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不少人带着这个疑问开始认真研究起了,经过专家翻阅古籍和实地调查,考古专家们得到了结论,也对古人的工匠精神钦佩不已。


原来秦始皇对于这条道路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当时的工人们发挥了聪明的大脑,在采用了精湛的技艺,对泥土进行了特殊处理,将泥土分为上中下3层。


工匠将土壤进行烧炒,利用高温将土质变得十分细腻,也让土壤里的有机物全部被烧成灰,而且加入了特殊材料,增强了土壤的坚硬程度。


然后,在土壤上铺设了一层精心挑选和加工的石块,确保了道路的坚固耐用,这样做可以大大阻断植物的生长。



之后再铺设一层带有盐碱物质的黄土,并且一遍又一遍夯实这些黄土,使得道路像铁疙瘩一样,隔绝水分和氧气,让植物根本没法存活。


所以如今即便是过去了2000年的时光,秦直道上才会寸草不生。


修建秦直道的技术当时堪称前所未有,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呀。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皇上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讲: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保住了命

老公醉酒出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妻子下联牛

皇子装疯几十年,被太监当傀儡推上皇位,一道圣旨震惊所有人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