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对!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太经典,无人不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风
中国汉字的历史极为悠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美的一种文字符号了。
汉字博大精深,其美其妙,无论是从字体、字音、字形、字意上,都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对联就是由汉字组成的一种游戏、一种艺术文学体裁,充分的展现出了我国汉字的无穷趣味和魅力。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它起源于先秦人们日常生活中在门前挂桃符驱鬼辟邪的民间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内容丰富、技法巧妙、应用广泛,深受大家的欢迎。
对联的流行、繁盛与汉字息息相关,特别是对联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意结合,出现了叠字联、嵌字联、部首联、重字联、数字联、回文联、拆字联、合字联、谐音联等趣味无穷的类别。
千百年来,更是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绝对、趣联。
今天长风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对联,据说是出自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笔下,当属于对联种类当中“谐音回文联”。
因难度太高,导致下联过了200年后到了清朝,才有人对出来。
一年夏天唐伯虎与好友相约出门游玩,一行人边走边吟诗作对,不知觉就到了一处寺庙。寺里的和尚甚是热情,带着唐伯虎一行入庙参拜及赏玩。
盛夏炎炎,但在山中却感觉不到,尤其是深处那一方池塘旁的柳树下,更是格外的凉爽。
池中布满了田田的荷叶,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南风习习,荷花摇曳,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湖畔边早有个老和尚用笔墨把这美好宜人的夏日荷花景给记录下来,绘成一幅绝美的荷花图。
老和尚得知眼前人是著名的画家及才子唐伯虎时,便极力邀请他给自己刚刚完成的荷花图题几个字。
唐伯虎也没有推辞,顺手就接过老和尚递过来的笔,沉思片刻后就在龙飞凤舞的在画上题下了“画上荷花和尚画”七个字。
唐伯虎说这是一个上联,在场众人都可以来对。
这七个字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众人刚开始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但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讲究也很多。
唐伯虎这个上联无论正读还是反读,都是一模一样;而且首字、尾字均为“画”,虽是同字但一个画是“名词”,一个画是“动词”。
这是典型的“谐音回文联”,若想巧妙的对出这样的上联,那就非常考验个人的知识储备及文化素养了。
当时在场的文人都在摇头晃脑,感觉太难了,根本没有像样的下联。
这日唐伯虎下山之前对方丈说道“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但这个奇才始终没有出现,就这样这个上联连带这幅画,就被当做镇寺之宝挂在庙里,一挂就是两百年。
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遍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刹时,来到了这个寺庙,发现了寺中画妙字绝的荷花画。
李调元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也发现其中之妙处,但他略加思索,心里便有了好下联。
李调元随即向寺中长老和尚借来了笔墨纸砚,在那幅画紧靠唐伯虎上联之旁,袖手一挥写了下联。
待李调元搁笔之后,众人围上前去观摩,才发现“画上荷花和尚画”旁边题上了“书临汉字翰林书”七个字。
这李调元的下联正着念、倒着念读音一样,声调也一样,读音也平仄押韵,和上联相对,非常完美。
而且下联首、尾字均为“书”,首字名词,尾字动词,词性也符合要求。
众人读完不禁拍手叫好,大呼绝对。
和尚想到当初老和尚说过唐伯虎曾经留下的那句话,能对出来这个下联的人必定是当代神童,一问方知唐伯虎所料非虚。
李调元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5岁即读四书五经,7岁即能属对吟诗,长大后更是有清代四川三大才子、清代蜀中诗人之冠的高度赞誉。
有两大才子的题字,这幅画从此更是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了。
唐伯虎的上联,如果是你,你会对出怎样的下联呢?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才女出上联: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男子妙对下联,女子脸红了
看完顺手点个关注,方便每天读诗词
看完顺手点个关注,方便每天读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