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与众不同的咏雪诗,全篇无一雪字,有韵味更有深意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秋远去,天已寒,转眼又是一年冬天。
冬天是一年的收尾,是四季的压轴。每到冬天,我们最不可错过的,便是那一场雪的盛事吧。
“瑞雪兆丰年”,不分古人还是今人,都对雪景有着格外的偏爱。
只不过我们没有古人那般文采,能将一场场大雪的风情,描绘的美不胜收,令人无比向往。
历来写雪的诗词就很多,经典更是浩如烟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将冬天雪花飘洒千树的景象,比作春日梨花盛开时的情景。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想象力浪漫的诗仙,将漫天飘雪看作被天仙醉酒后揉碎的白云。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将人生感悟融于雪中,即歌颂了雪的美丽,也蕴藏着对于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之情。
……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无论是大雪纷飞,或是小雪轻盈,飘扬的雪花中总藏着缱绻的诗意。
故而在古诗词里给我们呈现的更多是对雪的赞咏,但也有诗人另辟蹊径写出雪的别样意境。
晚唐有一位“十上不第”的落魄才子罗隐,他也曾在天降大雪之际有感而发写过一首《雪》诗。
罗隐的这首诗虽然是写雪,但除题目之外通篇读来都不见一个“雪”字。
诗意简析:
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丰收年又能怎么样呢?你看长安城中还有许多贫穷的人,在这场大雪中受苦受难,这样的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此诗读来不难看出诗人,这是在借这场大雪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以达到讽喻的目的,这也是他这人的写诗风格。
罗隐,本名罗横,字昭谏,晚唐著名的诗人。他从小就很英敏,善属文,但长大后他的科举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罗隐大半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数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他总共的考了十多次,却次次榜上无名,就得了一个“十上不第”的光荣称号。
坎坷的人生经历,让罗隐看到了晚唐社会政治腐烂、百姓生活艰难的残酷现实,所以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批判相当深刻,有着很强的讽刺战斗性。
由于罗隐诗歌作品用词用语简单通俗口语化,这让他的作品在民间流传颇广,为时人所推崇。
罗隐这首借题发挥,讽刺意味十足的《雪》诗就是他笔下的经典之作。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也流露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天降大雪,很多人会对着大雪说一句“瑞雪兆丰年”。
因为下雪能够杀死地里的害虫,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一些,这本是令来年风调雨顺正常之事,但作者这里却发出“为瑞不宜多”不同的声音。
原来是罗隐看到,发出“瑞雪兆丰年”这种感叹,是长安高门大院里那一群有吃有喝,在这个冬天吃饱穿暖的达官显贵,并不是那些底层民众,劳苦百姓。
所以从他接下说出就算是下雪了明年是丰年又能怎么样呢?
在这个冬天,在这场大雪之下,不仅仅只有那衣食无忧的贵人,长安城中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
此时不是盛唐,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让很多农民处于流离失所、少衣少食的悲惨境地,他们最怕的就是冬天。
生活中他们没有诗,只有眼前的苟且,冬天过冬物资不充足,天降大雪感受不到丝毫诗意,却能感觉到天寒地冻的残酷。
一夜风雪,有多少百姓见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反而会被这“丰年瑞”冻成路边骨。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所以作者发出这雪还是“为瑞不宜多”的观点。
看似一反常理,但实际上使得这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既有韵味,更有深意,也更加的感人。
因为它充满了愤怒和谴责,他讽刺了那些故意做作,假装关心天下民生疾苦,却对现实置若罔闻的人,读来让人大呼过瘾。
这首《雪》诗,罗隐没有落笔于眼前白雪,而是以另一个角度来描写,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世态的解读,更表现出自己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您喜欢嘛?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