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晒根”和“吞阳”指的是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风
中国的俗语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出现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了便于日常交流,它们通常提炼成了一些简短而富有特别意义的句子,这也就成了俗语。
俗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流传至今的,大多还承载着先人们千百年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包括但不限于道德、人生、处世等方面。
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传统文化免不了受到冲击,原本一些简单易懂的俗语,却成为新时代人们难以理解和领悟的话。
就比如有一句老话叫作”日不晒根,口不吞阳”。
相信很多人一见到这句俗语就感觉很懵逼,这几个字是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个俗语的含义,看看它在现代社会是否仍具有参考价值呢?
“日不晒根”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很难理解,它是和古代建筑方面有关的。
首先”日“字,当然是指太阳、阳光的意思;而”根“不是树根,而是指建筑物的地基、墙根,这里指的是内墙根。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建房子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阳光晒到内墙根。
而”口不吞阳“中的“口“,不是指人吃饭喝水的口,而是指建筑物的门口。而“阳”字依然是指“阳光”。
所以后半句的意思其实是说:建房子留的门口,千万要注意不能让太阳光大面积的照射进来。
好,现在这两句俗语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问题来了,老祖宗是基于何种理由,才总结出这样的俗语,让房子多晒晒阳光不是有好处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
现在建房子,钢筋混泥土哐哐一顿造,一座坚固耐用的房子就出现了。
古代可比不上如今,当时的百姓建房子用的最多的建筑材料也就是木材和石料外加黄泥土,而且这些材料也好不上哪去,仅仅只是能用。
所以当他们建一个房子时,为了安全着想,墙根的位置的会尽可能的不让太阳晒到。
用木头和泥土建的房子非常的不牢固,太阳一晒,温度一高,非常容易开裂。
如果是墙根龟裂,久而久之会有倒塌的危险,毕竟根基一倒,整个房子就基本上全废了。
所以古代建房子的时候,会非常注意这一点,以确保阳光不会直接照射到内墙根。
而建房子都会有门,通常大门进来就是厅了,而中国人非常注重家族、宗族,所以厅里面都会拜上列祖列宗的牌位、佛龛等。
因此,人们建房时会讲究大门口的位置和方向,避免阳光直接从大门口照射列祖列宗的牌位。毕竟活人需要阳光,但是逝者对阳光可并不感冒,这点还是相当忌讳的。
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古时候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做北朝南的布局,这样就兼顾了日常采光和传统风水的结果。
总之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以及对逝者尊重的结晶,是对生命和自然的一种尊重和敬畏。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观念已经不合适了,现在我们建房子,更多是追求美观便利,而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所以这句老话也渐渐不为人所知了。
END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