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去哪了?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每天文史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党地盘,最后在长平一带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起初只是小摩擦,但经过时间的发展,秦赵双方投入兵力越来越多,逐渐打成了国战。
双方到最后更是最大程度征发了国内兵力,一不小心就让“长平之战”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围歼战。
这年九月,赵军被秦军团团围住,粮道也断绝了,形势处于下风。
在断粮多日的情况下,几十万赵军的主帅赵括,率领军队突围未果,死在了战场上。赵军群龙无首,弹尽粮绝之下,只能选择投降。
战后,秦军只将年纪尚小的240名赵军士兵放回报信,其余皆被斩杀。
各种史书记载,此次丧生在秦军刀下的赵国士兵以及上党百姓多达45万人。
在此战之前,赵国也算是七国中实力颇为强劲的国家,文武阵容也比较强大,有廉颇、蔺相如、李牧、安平君田单、乐毅、平原君赵胜;
但此战过后,赵国有灭国之虞,这些人的命运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其中就包括廉颇、蔺相如这二人。
名将廉颇和智者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在后世尽人皆知,却很少有人关注长平之战后他二人的下场如何。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首先说说蔺相如,他是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完璧归赵和绳池之会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他的有勇有谋。
在长平之战前,面对韩国上党这泼天富贵,老辣聪慧的蔺相如非常担心秦国的态度,曾经极力劝阻年轻的赵孝成王要谨慎,但被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头脑发热的赵孝成王抛之脑后。
结果,蔺相如担心发生了,秦国果然发起了上党争夺战。双方对峙之下,秦国使用瞒天过海计将名将白起调到前线,同时使用反间计将赵国这边廉颇换成赵括。
对此蔺相如苦王上劝赵括不可为将,可孝成王综合考虑之下,又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结果长平之战的噩耗传来,本身在病中的蔺相如,又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
后来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可能蔺相如就是在这个时段去世,这才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蔺相如从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临死前却是一派国破家亡的景象,想来他的晚年,必定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无奈。
同样廉颇的结局也让人唏嘘。
太史公曾言: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
确实如此,廉颇的前半生凭借自身英勇无敌的能力,为赵国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
秦军对战廉颇,头都是大的。
长平之战初期,廉颇任赵军前线主将,发挥自己稳扎稳打的作风,虽说略有弱势,但整体问题不大,双方互不相让,让秦军数年来并无太多进展。
战争进入了对峙阶段后,考验的不止是前线的人,更同样也考验后方君王。
秦国是在位挺近半个世纪的秦昭襄王,赵国则是即位没几年的赵孝成王。一个老谋深算,一个建功心切,结果反间计奏效,廉颇被替下,最后赵国惨败。
长平之战,惊惧之下的孝成王重新重用老将廉颇,廉颇得以在邯郸保卫战、燕赵之战、赵魏之战中发光发热,再露锋芒。
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即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悼襄王上来就解除了廉颇的军权。廉颇愤怒之下离开赵国,投奔魏国。
在魏国的廉颇,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赵国,他很想再次披上战甲为赵国而战,可惜再未得不到重用。
本来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颇,还特地派人去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结果被奸人郭凯从中阻扰诬陷,说廉颇老了,吃一顿饭要上三四次厕所,已经不堪重任了。
赵王听完才作罢,放弃了廉颇。
在魏国郁郁不乐廉颇后来又去了楚国,但同样不受重用,最终在楚都寿春度过他的晚年,至死都没有回到故国,渐渐被世人所遗忘了。
这就是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的真实结局。
他们二人都曾是那个时代的意气风发的英雄,但最后的结局都比较凄凉,这真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所以历史老师并不想多讲。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寡妇出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秀才对出千古绝对,让她红脸出嫁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的下联太经典,和珅直接跪了!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