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诗词有一定的区别,但如果追根溯源,词其实属于诗的一种。词这种文学形式,它源自古老的诗歌,它与音乐相互辉映,成为“歌”的华丽篇章。经过历史的漫长沉淀,它在唐代开始绽放光彩,五代十国后更是迎来了它的兴盛时期,至宋代发展达到了巅峰,因此词以宋为尊。
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其实在唐朝时就有不少诗人开始写词了。光收录在《全唐诗》中的里面的词就有十二卷,细数之下居然有400余首之多。这些唐词浪漫而风雅,每一首都脍炙人口,尤其以一首只有短短27字写春天的词最为经典。它就是那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堪称冠古绝今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大家都很熟悉,但对于他的作者张志和,却相当陌生。所以我们鉴赏诗词之前,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词人。
张志和,最开始叫“龟龄”,只因732年他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做了一个很梦幻的梦。梦中有神仙给她献灵龟,所以她就给自己儿子取名“龟龄”。有了神仙BUFF加成,张龟龄自然成了小天才。据说他从小读书就过目不忘,3岁能诵诗书,6岁就能写文章。小小年纪的他在宫中受到玄宗的当面考较,都能轻松应付,所以受到当时的太子李亨赏识志和这个名,就是他16岁时那年太子李亨赐的。朝廷有人好做官,张志和之后几年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贵人的赏识,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但他受自己舅舅李泌的影响,当官之余还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取号玄真子,还时不时想隐居山林潇洒修道。安史之乱爆发后,不忍坐视的张志和始终追随肃宗,不仅阵前能作战,而且还时常与舅李泌谋划献策,可谓是有勇有谋。当时肃宗急于收复两京,答应了回纥苛刻的条件,时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吏部大夫的张志和因据理力争,遭到贬谪。
这件事也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和肃宗的为人,所以生了隐退之意。恰好当时张父去世,他便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虽然后来肃宗多次征访,但他仅26岁的他铁了心要浪迹江湖,过渔樵为乐的生活,找各种理由推脱。大历七年暮春,张志和驾舟去拜谒湖州刺史颜真卿。游山玩水期间即兴唱和,张志和作词五首《渔歌子》。上面这首便是其中之一,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绝美画卷,惊艳了世人千年。词的开头两句选取“白鹭”、“桃花”、“鳜鱼”等山水意向,既描绘了西塞山(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明丽秀朗的湖光山色环境,又表达了自由、闲适、美好的隐居环境。三言两语便将江南的美好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
接着镜头里出现了人物,那是江南水乡最常见的渔夫,毕竟靠水吃水,渔夫自然不能错过这捕鱼的好时机。他们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即便是斜风细雨,他们仍然自在潇洒的垂钓而不匆匆归去。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又捕捉了渔父惬意自在的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构思巧妙,色彩鲜明,读来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当然这首词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文字之美,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它完美体现了张志和独具匠心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他志存隐逸、淡泊超脱、潇洒自由、悠然闲适的生活意趣和生活追求。
自它面世以来,引来无数名家模仿,就连苏轼、黄庭坚等人都几乎原封不动地搬用其中的诗句。不仅如此,它还在日本广为流传,在当时受到了日本各界的青睐。嵯峨天皇甚至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唱和《渔歌子》,后来还被选入了日本的教科书中。总的来说,《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惊艳世人千古绝唱,更是张志和人生追求和审美观的完美体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读者,可以读一读《诗词里的中国》这一套书。这套书根据当代人可能遇到的人生场景,解答了精选的数百首诗词,让读者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更好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意境,找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