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牧游山偶遇高僧,人生顿悟写下一首禅诗,结尾七字妙不可言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杜牧,是晚唐文坛天空中的一颗巨星,无论诗歌还是古文都是当时一流的存在,故而和李商隐被誉为“小李杜”。

杜牧出生于是京兆府万年县人,杜家世代诗礼传家,是当时一流的世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就是说当时的杜家,高得离天只有一尺五寸。


杜牧后来也有说过“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的话,足可见杜家的地位不可谓不显贵。

杜家的祖上是非常显赫,出了好几个宰相,但到了杜牧这里其实还算比较苦逼了吧!

尤其是他九岁时那年祖父去世,没过几年父亲也跟着撒手人寰了,这一下就让杜家衰败了下来,杜牧一度都无家可归。

“某幼孤贫,奔走困苦,无所容庇,归死延福私庙“杜牧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有些人会被困难击倒,而有些人却能在困难中砥砺前行,杜牧就是后者。

困难激发了杜牧立志求学、重振家门的决心,于是他一头埋入了书海中,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一切书籍,也包括兵书。

几年之后,杜牧功力大增,已经博通经史,不仅能够出口成章,治乱与军事更是他的强项。

他紧跟时事,一连抛出了多部大作,其中就包括《阿房宫赋》、《论战》、《守论》、《罪言》、《原十六卫》和《注孙子序》等著作,让他名噪一时。

尤其是《阿房宫赋》大开大合、洋洋洒洒、如虹吐气,震撼人心。然而遗憾的是,昏庸无能的唐敬宗却未能从这篇雄文中看到大唐的危机,最终落得个“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科举考试,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成功高中进士。

放榜当日他意气风发地写下了《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同年杜牧再登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一年内连登两科的才华与功名使杜牧名满天下,一时风光无二。

当然世界那么大,总有不认识他的人,在杜牧游玩之时遇见到的一个和尚,就对他不感冒,甚至表示从未听闻杜牧二字。

这让杜牧有些无奈,为此还写了一首充满着禅机令人回味无穷的诗。


当时杜牧与两位同年进士的朋友去城南郊游,不经意间来到了一处寺庙,游览过程中在寺庙一角众人见到一位打坐的老和尚。

老和尚穿着粗布僧袍,见着一伙气质彬彬的人也不打招呼,于是众人便移步走过去与之攀谈。

老和尚是禅门中人,自然话里话外玄之又玄,这让杜牧等人听的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临走时老和尚还问他姓名时,众人便开始取笑老和尚有眼无珠,连写下《阿房宫赋》、今年的新科进士的杜牧都不认识。


老和尚笑一笑说:“可惜我都不知道。”杜牧听了十分惊讶,心中顿悟,写下了《赠终南兰若僧》一诗。

《赠终南兰若僧》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结构极为复杂,蕴含几重转折。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前两句是说杜牧的家世和成就。


这里其实前面都有介绍,自己不仅是杜家人,而且自身成家也不低。“两枝仙桂”,一枝是他高中进士,一枝是他因为“谏言制策”得官。

年纪轻轻有这番成就,是可以自豪吹嘘的,何况自己的才名也是有目共睹的,可眼前这位和尚就对自己一无所知。

”休公都不知名姓”

杜牧本在埋怨和尚不识泰山,可转念一想,这世上有人为了名利奔波劳碌,也就有人不重虚名,对功名利禄的冷眼审视。

这和尚就是这么一个人。

就在这转念之间,杜牧顿悟了,佛门万事皆空,对于浮名更是无根无稽,和尚没错,是自己狭隘着像了。

想到这里,杜牧不由得对那个僧人肃然起敬。他由衷地感慨道:始觉禅门气味长。

相比于那绵长的佛门气韵,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局还是太狭隘了。

这首诗虽然前面三句颇有点年少轻狂的样子,但最后表达了杜牧对功名利禄的冷眼审视和清醒,已然是入禅了。

这样的顿悟,也许就是他日后官场上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原因之一。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苏轼喝醉酒回家被关在门外,无奈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作

刘禹锡很有哲理的一首诗,告诉了我们许多的大道理,句句充满智慧

岑参逛街时竟调戏老头,还为此写下一诗,竟成千古名作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