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弃疾,军事上的鬼才,文学上的天才,是大宋最靓的仔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历史太长,遗憾很多

年少横塑,有万夫莫当之能;中年赋诗,有治国理政之策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弃疾是他爷爷辛赞所起,和大汉冠军侯去病之名类似,也是给予英雄报国的寄望。

而幼安和稼轩的字号,皆是南归之后辛弃疾自己所取。在此之前,爷爷辛赞给他取字是——坦夫。

毕竟大争之世做英雄,那注定要背负很沉重的包袱。爷爷也希望辛弃疾无论成功和失败都要坦然面对。

不得不说中国的取字传统,真的太有学问了,现如今怎么都丢了。

当金兵挟风带雨从燕云而来时,赵宋毫无招架之力,黄河以北的国土顷刻之间就沦为异族之物。

辛家是山东济南府的耕读世家,家主辛赞不是没有想过南迁避难。

但一来赵宋太弱鸡了,还未反应过来,黄河以北的国人就已经成了亡国奴了;

二来故土难离,加之到处兵荒马乱,举家千里南迁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有灭族之祸。

思虑再三之后,辛赞还是决定待在济南暗中积蓄力量,以待他日报国。

只是他没想到,等待的时间是如此的漫长,直到他死时,都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好在之前他将自己的期望,自己积攒的力量全部托付给了孙子。

辛弃疾也确实能担当起责任,在爷爷的培养下,文韬武略皆是超群,年龄轻轻却掩不住人中龙凤之姿。

他也把抗金大事当成人生头等大事,为此他一直在准备。

习文练武之外的时间,他用脚步丈量江北土地,做到了山河地势了然于胸。甚至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曾两次借着参加科举的名义,去到燕京探查金国情报。

辛家几代人准备多年,一直在等待机会,可惜辛赞没有等到,但辛弃疾等到了。

辛赞带着遗憾去世的次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立马吴山,荡平天下。

辛弃疾趁金兵后方空虚时振臂高呼,多年的准备让他很快就拉起2000余人的队伍。并且率领军队转战山东各地,打的金兵节节败退。

他还知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率兵加入了耿京的义军,担任队伍掌书记,江北形势一片大好。

但很快金兵南侵的军队被南宋虞允文所阻,并在采石矶遭到惨败。金主完颜亮也死在军中,南宋压力骤减,但压力给到了山东义军。

金兵大军班师后有精力来剿灭境内的起义军,而当时宋朝政府军也无心北顾,不能引以援军,处在金国腹地的义军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
有战略眼光的辛弃疾,开始劝说耿京南下归宋,得到允许后亲自快马南下,负责和南宋朝堂对接。
南下计划非常顺利,但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待辛弃疾回来后却听到了耿京被叛徒杀害,义军土崩瓦解的噩耗。
来不及悲伤的辛弃疾此时面临“战”“逃”两个选择。

耿京的人头被叛徒带入金军军营,而驻扎的金军有50000人。那己方义军刚刚经历一场变动,人心浮动不说,人员更是所剩无几。

如果要开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选择暂避锋芒,战术性撤退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


严峻的形势没能给辛弃疾太多时间考虑,他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张安国必须得到惩罚。

辛弃疾对众人大义凛然道:“张贼,为下却杀帅,此为不仁;慕富贵投敌,此为不义;何况张贼蛊惑军士投敌,毁抗金大业,是为不忠,我辛弃疾誓不与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之徒同活于世,张贼辛某必杀之。”

但他也知道此番行事,有死无生,便没有要求众人同去。只是见辛弃疾义无反顾,也毫无惧色的决定跟随他。

辛弃疾点兵五十,一行人如风,马如龙,朝着金军大营方而去,漆黑的夜色是他们行动的最好掩护。

辛弃疾行动非常快,快到金兵的斥候还没把军情传回军营,辛弃疾的队伍就已经到了金军营外。

此时金军大营中因刚刚取得重大胜利正在庆贺,张安国也在寻欢作乐,庆祝自己寻到了青云之路。
辛弃疾大脑飞速运转,很快就谋划完毕,随即发起了进攻。手下等人放火的放火,鸣金的鸣金,各司其职地冲入军营,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混乱中敌军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只是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喊打喊杀的敌人,很快整个军营就陷入更大混乱之中。

而辛弃疾有心算无心,抓住机会骑马像离弦的箭般直冲中帐,一边观察周边环境,一边还高喊“张将军,敌人杀过来了!”借此来确定叛徒的方位。

果然如他所料,张安国为查看情况,在亲兵的护卫下出现了。

辛弃疾哪能放弃这个好时机,策马直往他而去。此时义军投降过来的金兵才发现来者是掌书记辛弃疾,于是纷纷避让,不敢阻拦。

开玩笑,这个掌书记辛弃疾爱兵如子,经常和士兵打成一片,另外他在义军中负责的其中一条就是士兵的赏罚,谁不对他又敬又怕。

最主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自己这三脚猫功夫在辛弃疾眼里根本不够看。

从前有个叫义端的和尚,自恃武艺高强,在义军中少有敌手,因此他飘了,不满自己在义军的地位,偷了大军印信想投敌。

辛弃疾最不齿叛徒,说三天把人头带回来,三天之后义端血淋淋的人头和被偷印信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义端的前车之鉴在这里,你让大家去拦英勇无双的辛大人,这不是找死嘛。

张安国也没想到,营中自己人这么多,辛弃疾却能如入无人之境般就杀到了眼前。

他看着眼中带有退意的士兵,刚为自己争辩点什么,就只见一只大脚直接怼到脸上了,摔了个四脚朝天。
辛弃疾深知此番行动讲究的就是一个时间差,趁敌兵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队伍才能全身而退,当然不能久待,怎么会给他说话的机会。
辛弃疾将人从地上提溜缚在马上,向队伍发出撤退的命令,义军收到命令结束了和金兵的缠斗,迅速集合撤出了金营。整个过程配合得十分默契,丝毫不拖泥带水。

直到队伍中最后一人脱离了战场,在后面压阵的辛弃疾义正言辞的对之前投降的义军说道:“张安国杀主求荣,我奉朝廷命令前来抓捕,朝廷大军在后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千万不要犯错,谁还愿意抗金的,快回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能参加扛金的士兵,心里都存着大义,先前耿京被害,很多人不知道内情,又莫名其妙的听张安国蛊惑,才稀里糊涂的投降金军,现在听到辛弃疾一号召,顿时热血沸腾,原先投降的义军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

就这样,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风驰电掣一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辛弃疾的目的地是南方,一路上他带着队伍巧妙地避开了金兵的围追堵截,安全地回到了南宋。

张安国被也交与朝廷,朝廷宣布了其罪状后斩杀他于建康行营,并将其人头高悬城门口示众三天。

很快辛弃疾率五十骑勇闯五万金营生擒叛徒的壮举在南宋流传开来,很多人都为国家多了一员大将而高兴。

辛弃疾的用他的英勇征服了一大票粉丝,也因为回到故国,背后有了更强大抗金的力量而开心。

他想得很远,甚至想到了收复国土以后,他可以到济南爷爷墓前问心无愧地拜祭了。

他感觉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因为此时的金朝正处在内乱之中,正是朝廷北伐的好时机。

但他不知道的是,政zhi比军事更难懂

南宋朝堂的衮衮诸公以及高高在上的皇帝赵构,只想保住这半壁江山,根本不想和金国开战,在当时要是谁有北伐的意愿,迎接他的只有打压和贬谪。
直率耿性又顶着归正人(江北过来的)标签的辛弃疾,很快就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了,那陪伴他在金营七进七出的宝剑,也在此后再未饮过金兵的血。


据不完全统计,辛弃疾在南归后四十三年的时间被频繁迁调、弹劾往复多达三十七次,其中贬谪赋闲最久的时候他在农村待了二十余年。

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忘记爷爷的嘱托,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依然热爱着这个国家和人民。

他手中的剑无用武之地,他就用笔来指点山河。

他结合自己在江北所见所闻和敌国的情报,写下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著名军事论文,系统地陈述了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及谋略。

其超前的思维理论和认识,如今我们站在上帝视觉下仍觉得震撼。

比如“与虏骑互相出没,彼进吾退,彼退吾进,不与之战,务在夺其心而耗其气”这不就是游击战的精髓吗?

仇虏(金国)六十年必亡,虏亡中国之忧方大。结合历史进程,是不是完美的预测了金宋蒙三国的命运。

其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辛弃疾的一片苦心,都被南宋朝堂束之高阁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非常无奈,渐渐地对朝廷北伐也不抱希望了。

他开始在山下种起了地,并给自己取了稼轩的号。又是庄稼,又是农轩,是有点隐居的意思了。
人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得不到时候,就会表现得对它丝毫不在乎。

辛弃疾虽然身在稼轩之地,但内心仍向往前线。

“栏杆拍遍无人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笔下的词处处流露出他想上阵杀敌的欲望。

只是懦弱的南宋朝堂,皇帝换了几个,主政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后的结果仍是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
直到1203年,朝廷终于要起用主战派再次北伐了。但这次北伐只是毫无准备的冒险行为,是权相韩侂胄为了捞取政zhi资本的豪赌,因此辛弃疾对此多有劝诫行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是不想北伐,他比谁都更想北伐,但他只是不想草草行事,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韩侂胄不听辛弃疾的劝告,反而觉得对方老了,担不起事了,于是他一脚踢开辛弃疾,执意对金国不宣而战,最后惨败而回,自己也成了宋金议和的牺牲品。

这一年发生在南宋宁宗开禧三年,史称“开禧北伐”。这一场战役的失败,彻底打断了南宋的脊梁骨。

战败的消息传来杨万里痛哭流涕,大声骂娘:“奸臣佞作,以至于此”后去世。

陆游在悲愤中卧病三年,心有不甘地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后溘然而卒。

南宋朝堂这时候想请辛弃疾出来主持大局,但此时辛弃疾年近七十,重病在身,加之精气神被消磨殆尽,就算有心也无力再承担重任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的一天夜里,辛弃疾就在悲愤中溘然长逝。


这一年他68岁,来宋朝总共46年,但是他到最后一刻还在怀念他前22年的时光。

因为他去世的那天,他的家人清晰地听到弥留之际的辛弃疾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杀贼、杀贼、杀贼……

就如同22岁那年的辛弃疾,虽五万人其犹往矣的气势。

那一年他是整个神州大地最靓的仔,但那个时代却让他活成了世人的意难平。

END

关注长风文史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