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7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初读就已断人肠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大哉乾元”,这个国号中,寄托了他包容万物、大一统的理想。

当时如果偏安江南的赵宋开了上帝视角,他会发现所能看到的土地,除了江南外几乎被蒙古人都征服了,内心必将非常的无助。

王业不偏安,忽必烈加紧了对南宋的征伐。元军突破襄樊防线,长江天险名存实亡。

沿汉水顺流而下的元军势如破竹,沿江重镇皆其被攻陷,兵锋直逼临安。

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俘虏宋恭帝和太后北上,宋朝名义上灭亡。又三年,宋流亡朝廷与元军大战于崖山,最终宋军大败。至此南宋灭亡。

享国319年的宋朝,从一开始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崇儒重教。

只是故国灭,新朝立之际,那些自小读圣贤书,多以忠义自负的文人,选择不尽相同。

有人抗元牺牲,如文天祥、谢枋得等;有人望风而降,谄媚新朝,如留梦炎等;还有人隐居不仕,如周密、郑思肖……

蒋捷就是属于第三种。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是咸淳十年(1274)的进士。这一年是赵宋最后一次开科取士,但在元军的步步紧逼之下,这一届的进士并没有踏上仕途。

蒋捷没当过一天赵宋的官,但宋亡后却铁骨铮铮,立志不仕蒙元。

在顺之者昌、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面前,作为亡国之人却抱节守志的做法,自然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多苦难、流离和漂泊

民生多艰的日子,他时不时想起曾经的时光,他的词中不断流露出怀念故国的感伤。即使日子久了,他也老了,但看着雨,听着风,仍然还会想起那风吹雨打去的一切,包括自己逝去的曾经。

于是就有了一首听雨的千古绝唱,稍微读到,沧桑感就扑面而来。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优秀的摄影,在拍人物照时,往往能捕捉到某些人物的精神状态典型的瞬间,而这些宝贵的瞬间,却能成为人物一生命运的浓缩。

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同样,蒋捷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仅凭少年、壮年和老年"听雨"这样一个就完美道尽了他那一生的沧桑经历和心态情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年少的时候,是在歌楼上听雨,楼外雨涟涟,楼内却是红烛摇曳,罗帐轻盈。

"歌楼"、"红烛"、"罗帐",还有一个“昏”字,寥寥数字,便给人一种少年风流、意气风发的感觉。

那红烛罗帐的背后,是数不尽温柔缱绻,道不尽的儿女情长。

蒋捷出身江南世家,他的少年时光只管潇洒,不知愁为何物。江南佳丽地,闲来无事就是勾栏听曲

岁月安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你直面生活压力时,又是另外一种状态。

经历过国破家亡人到中年的蒋捷,听雨的场景和心态又是另外一种。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到中年,为了生活四外奔波,背井离乡,在他乡的小船上听雨。江面茫茫,一只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哀鸣阵阵。

蒋捷壮年听雨的地点是"客舟",他听大雁在风雨中哀鸣,何尝不是在写自己。

这个时期的他,因不仕新朝又要生活在新朝,可想而知得多艰难。

作为一家之主,他不得不为了生计漂泊四方、颠沛流离。一个“客”字,既是在怀念故乡,也是在怀念故国。

那西风中的孤雁声,也是他这断肠人漂泊天涯的苦楚和辛酸。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如今自己鬓发斑白,已是暮年,在寂静的僧庐下,静静的窗外细雨点点。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经历了那么多世态炎凉、人事无情,心里清楚世事变幻,人事聚散,不会因你不想而停止,既然如此,那便让雨自顾自的滴下去吧!

这里“任”字给人他到暮年释然、放下的感觉,但真的放下了吗?

可是他放下了,就不会无眠的听雨了。那阶前雨滴,点点都敲痛作者的心。

说"悲欢离合总无情",其实是无情却有情,这只是对现实,对人生一种无可奈何之语。

他从没忘记国仇家恨,自己之所以到如此悲苦凄凉的境地,一切拜蒙元所赐。

这既是当时广大正直、落魄文人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实的愤怒控诉。

蒋捷这首寥寥五十六字的小词,通过对少年、中年、晚年的境遇与心情的对比,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那长长的一生,也恍如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的一生。

毕竟众生皆苦,众生皆孤独。

听懂了这场雨,读懂这首词,便领悟了人生中的百般滋味。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李白被人蒙骗,写下最敷衍的一首诗,却让后世膜拜1200年!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已成千古绝唱

北宋亡国之君,被俘途中写下泣血之作,成《宋词三百首》开卷词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