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最惊艳的一首《玉楼春》,其中两句太深情,感动了无数人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天圣八年(1030年),双十年纪的欧阳修进士及第,次年任西京(即洛阳)留守推官,正式踏入仕途。
这一年,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被欧阳修刚被恩师胥偃定为女婿,夫妻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欧阳修终于熬过了少年时过的苦日子。
美中不足的是妻子在婚后的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自己的任期也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届满。
这年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被召回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离别之际,众好友设宴践行,席间少不了吟诗作词,欧阳修便在席上写下一首深情又伤感的咏叹离别之千古名作《玉楼春》。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词牌名《玉楼春》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春晓曲》。
此调因仄声韵较密,且有四个仄起律句因而声情较为沉重压抑,适于表达沉闷、惆怅、感怀之情。
欧阳修用此调作词二十余首,多写花间尊前情事,亦有酬赠、写景、咏物、离情等作。
诸多首的《玉楼春》当中,这一首写得最为深入人心。
词的上片,欧阳修便是表面了内心的一种感伤情绪。
自古多情伤离别,三年时光,洛阳城中的知己,不幸去世的爱妻,离别在即,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婉转的深情。
无奈说“归期”,却“未语春容先惨咽”,渲染了他与洛阳过去三年人和物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道出了心中对于离别的不忍和婉转情深。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一句诗,最为流传,也是传诵不衰的千古名句,至今仍被引用不绝。
人,因情而识,因情而痴。情之一字,与风花雪月无关,与良辰美景无关,是“发乎于心腑,源乎于本性”是一种天生就存在的情感。
在这两句中,欧阳修把现实转为思考,把那眼前种悲伤的情绪、一件情事的感受,转入了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从而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事的认知。
下阕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还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伤心,还有什么场面比离别更加凄婉动人?
“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离别时,不用多言其他,执手相对,不用再谱唱新曲,即便是随便一曲就能叫人肝肠寸断,感伤不已。
离别之苦,只有离别之人,才会深刻地体会到那种苦楚与哀伤。相逢之后却是分别,有情之后,却要斩断痴情,自古以来,又有谁人能真正做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豁达呢?
最后,他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豪兴结尾。
最后这两句,欧阳修看似随意,实则饱含深情。减轻离别之痛的方法,就是在洛阳城牡丹盛开,繁花紧簇时,最后再和大家同游一场,一起看遍了洛阳满城美丽的鲜花,再与你在和煦的春风下轻松道别。
自古洛阳之俗,大抵春时观赏牡丹。牡丹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欧阳修也喜爱牡丹,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
这些书中共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这两句诗,在把离别的愁绪写到极致的同时,又把情感写得豪宕有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评:“于豪放之中有沈郁之致,所以尤高。”此时此刻,他大抵也是因为离别伤怀,借共赏鲜花的浪漫,来消解离别的愁苦的吧。
整首词细细读来,它并不是一首简单的离别词。
从开头直接叙写眼前情事,再转入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樽前话别的情事,最后写出了遣玩的豪兴。
它立意不只是儿女情长、卿卿我我,而是在伤别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理性思考。
这首词刚一面世,就轰动一时,传唱不绝,当然也有争议,有人说他在写爱情,有人说他是在写友情,千年以后的我们也未能祥知。
但无论如何,整首词写得很是伤感,也无比的深情,字里行间尽是词人一片深情,以及他内心的依依不舍,这种情感,至今还非常能打动人。
PS:下面这个宝藏文史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哦!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