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文史品读 点关注不迷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放眼整个中国历史,王朝更迭从未停止过,即使强汉盛唐,也就只有数百年的历史。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历经千年不倒,但世家传承却能超过千年。


所以有“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的说法。



世家能够传承千年,一方面是因为在“家国天下”思想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相比于国家利益,人们其实更加看重本家族的利益。


故而也是改朝换代过程中,世家门阀能够为了家族而选择左右逢源。


世家的发展与扩大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着宗族规则和血脉来支撑。


在生产力低下,皇权不下县的年代,宗族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每个人都要靠宗族来生活。


这也让中国人尤为重视血脉亲情,宗亲关系的。而且人们还把亲人划分得十分清楚,有“九族五服”的说法。


那“九族五服”到底是啥?又为啥有了“五服之外无亲戚”的说法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九族“大家看古装剧时,有人犯罪了经常会有“诛九族”这个桥段,现在也还有“株连九族”这个成语。那具体是“九族”是哪些人呢?


对“九族”的最常见的说法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简单来说,就是以自己这一辈为中心,往上数四代,再往下又数四代,这样加起来正好九代。注意,这里包含其配偶亲族。

“五服”,最早是天子对地方的管理划分。根据古书记载: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阐发过“五服”说:“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这五种不同的服,和天子亲密程度不一,对中央朝廷自然有不同的朝贡频率。亲密的一天一次,疏远的一年一次。



就是因为这种亲疏关系,所以五服就很容易运用到亲戚关系里。分别是:高祖父之兄弟,曾祖父之兄弟,祖父之兄弟,父之兄弟,己之直系


亲属服丧时,就也按亲密关系来区别成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音同“崔”)、齐衰(音同“资崔”)、大功、小功、缌麻。最亲密的“斩衰”服孝三年,最少“缌麻”只需要三月。


所以“出五服”的意思现在很清楚了,表达的是亲属关系已经超过五代了,不再为之服丧。


在划分亲戚关系时,也会默认将超过五代的人划出,这也就有了五服之外非亲戚的说法。


这里要说一下“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所以将“亲”字在前面,“戚”在亲后。


因为“亲”指父亲这一脉的亲属,“戚”指母亲这一脉的亲属。在男权社会,父亲这一脉的亲属血缘更为亲近,所以叫“族亲”、“宗亲”


母亲那一脉的叫“外戚”。“外戚掌权”、“外戚干政”,也就是形容古代朝廷中太后、皇太后那边的宗亲掌握朝政大权时,而不是皇帝这一脉的“族亲”人。


划分九族以及五服时,也多指父亲一方的族亲为主,九族五服以外的人大多已于自己这一代没什么血缘了。


而前面也说了,血缘关系是维系宗族、家族和睦团结的核心,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中,很多人会靠着联姻将家族关系捆绑的更加牢靠,亲戚之间也会“亲上加亲”。



这时候,“五服”就可以成为男女双方能否成亲的标准。


众所周知,男女如果近亲结婚那简直就是造孽,因为生出的孩子基因很大可能会出问题。


划分“五服”后,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了这种情况,所以古代也一直规定了五服内禁止通婚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断亲,对九族五服更是不太了解,对亲戚更是不想去维护。



但我想说的是,亲人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有时候亲人还是很可靠的,毕竟血浓于水,所以关系还是要维护。


五服虽然是古代等级制度下的产物,但是在维护亲戚关系方面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大家还是要了解清楚。


- END -

出轨为啥叫“戴绿帽”?

“合卺之欢”中“卺”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老而不死是为贼,作为圣人的孔夫子为何要骂老人?其实这是个误解

庙为何叫庙?寺为何叫寺?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可别搞混淆了


关注长风文史



☆ 原创文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