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神童登山写下一诗,短短二十字,却成流传至今的千古名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古代有很多天赋异禀的诗人,在我们幼儿园刚毕业的年纪,就能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
例如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鹅鹅鹅》;
如果你觉得这诗比较幼稚的话,七岁的黄庭坚写下《牧童》一诗,一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就相当老成了吧!
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你会发现那些能够青史留名的诗人,很多都是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才华,在他们年幼之时便崭露头角。
“三岁识千字,五岁写文章,七岁能赋诗”的神童,更是比比皆是。
“渭南三贤”之一的寇准,也是一位著名的神童。
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寇家是书香世家,家中藏书丰富,文化氛围浓厚。
他的父亲寇湘也是博古嗜学、善于诗文之人,并且还是后晋开运二年这届科举的状元,后来任魏王记室参军。这也为寇准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寇准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有神童之称,在年仅 19 岁的年纪,参加科举便考中进士。
寇准走上仕途后,为官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政绩卓著,深受太宗、真宗的赏识,后来官至宰相。
寇准最著名的一件事应该是在辽军南下时,连哄带骗的让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在大胜辽军。
只是真宗太怂了,胜利的情况下还和辽军订立了“澶渊之盟”,不过这也让宋辽之间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局面,为宋朝的稳定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寇准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不低,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世人人所称道。
其中,他七岁时所作的《咏华山》一诗,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以险峻奇绝而闻名于世。
相传寇准七岁那年,他跟着父亲登上了华山之巅。那山峦连绵,云雾缭绕,雄伟壮观的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便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站在华山顶上,放眼望去,仿佛只有天空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再也没有其他山峰能够与华山相媲美。
这两句诗从垂直的角度出发,用“只有”和“更无”两个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那高耸入云、高大巍峨的华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诗则从水平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诗人抬头仰望,感觉太阳离自己很近;回头俯瞰,只见白云在脚下飘荡。
通过“举头”“回首”这两个动作,将华山的高峻与自己所处的位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华山的雄伟气势。
同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红日和白云作为参照物,将红日与白云、高与低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华山的高大。
简单的两句,描写出了华山巍峨和震撼,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开阔的胸怀、豪气的内心,仿佛他要以华山之高为起点,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般。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雄浑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人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华山的雄伟高大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领略到华山雄伟峭拔、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华山的雄伟高大,象征着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而诗人站在华山顶上,也寓意着他敢与华山比高,敢于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故而能够流传至今。
如此磅礴气势,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七岁儿童之手。
这首诗很好的体现出了寇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赋和才华,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唐九位著名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最后一首圈粉无数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