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唐诗,不是出自李白杜甫,而是这首千古名篇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他们的国民从骨子里就是崇拜强者,所以你对他们越仁慈,他们会得寸进尺,只有把他们打疼了,反而他们越温顺。

在唐朝时,日本曾野心大涨,派兵进攻朝鲜半岛,结果被唐朝大军以少胜多,惨败而回,从此深埋觊觎之心,虚心向大唐爸爸学习。

在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将近两个半世纪里,岛国先后向大唐派出了十几次使团,到大唐学习。

他们讲汉语,穿唐服,取汉名,对大唐的文化非常痴迷,特别是当时的诗歌文化,更是让小国之民非常崇拜,人人以唱唐诗为荣,其中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唐诗,还被收录进了他们的教科书里。

据了解,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唐朝诗人不是潇洒快意的李白,也不是博大深沉的杜甫,反而是“长恨歌主”白居易,因为白居易的诗歌是出了名的通俗易懂,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理解。

那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唐诗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嘛?

答案便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作者张继,字懿孙,襄州人,生卒年不详,但他非常幸运,因为有这么一首名篇流传,所以他本人也留名青史。

据记载,张继在公元753年科举高中,但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史之乱,他的仕途还没开始,就悲催的背井离乡踏上了逃难之旅。

当时战火主要是在北方,帝国的南方还算太平,所以他来到江南。

一个深秋的傍晚,张继途经姑苏寒山寺,夜晚泊舟在山下枫桥镇

这一晚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渔火点点,钟声袅袅,空气中压抑的能够挤出水来。

如此江南深秋夜景,自是很容易引发人内心的愁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惊艳岁月的唐诗,全诗愁得令人心碎,但也美得令人心醉。


这首诗以“月落”起兴,因为月落光线的变化,让原本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惊醒,发出了凄厉的鸣叫声,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环境。

也许是鸟儿叫声扰了游子清梦,所以半夜悠悠醒来,感觉被霜意寒意所重重包围,游子再也睡不着,让这悲凉又添了几重。

前面的月落让江边渔火更加显眼,睡不着的游子透过江面,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映衬这江边影影绰绰的枫树,这一静一动,一暗一明唯美的秋江夜景,如今只能愁心相对。

诗人为何而愁?他在愁这不如意的世道,愁这不顺遂的人生,愁自己的仕途,愁远方的家人……一愁起来,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了,看着江枫渔火,就更容易失眠了。

在诗人还在苦愁冥想时,远处的寒山寺忽然传来悠远的钟声,让原本就难以入眠的诗人,心中更加添了几缕惆怅了。

任谁被吵醒在这又冷又潮的夜晚都有点烦,何况吵醒还要挨寒受冻的听一宿的钟声、鸟叫声那就更忧愁了。

所以全诗用“愁”字作为基调,通过夜晚羁旅游子的视觉和听觉,使所见所感的月落、乌啼、霜华、江枫、渔火、钟声等意向,和诗人内心情感达到高度的结合,从而创造出绝美艺术意境,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游子在江南深秋之夜的仕途之思,家国之忧,羁旅之愁。

如此简单浅显却又不失意境的好诗,一经面世,便风靡一时,所以当日本遣唐使见到这首诗时便爱不释手。

他们就把这首诗传回国内,便引发了追捧热潮,很快这首诗就在日本家喻户晓,后来还把这首诗编到他们的教材中去,成为日本小学生必背唐诗之一。

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他们肯定挑通俗易懂的下手,他们倒想读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大江大河的诗,但岛国贫瘠,感受不到那种氛围,反而那种抒发情感的诗文很适合他们,生离死别,爱憎怨悔等七情六欲,是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这首诗对日本影响有多大呢?

因为寒山寺搬不走挪不动,他们就将诗中的景物一一在日本打造了一处真实的景观。他们建有一座寺庙名为寒山寺,布局和风格都完全按照苏州寒山寺建造,寺旁还立有一座石碑,上面刻有《枫桥夜泊》的全诗。

他们修了一座“枫桥”,还修了一座钟楼,并且钟楼里的钟声,也带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的习俗,在辞旧迎新的那一刻,全日本寺院和神社都要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

日本国民对这首诗也非常痴迷,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沦陷时,日寇烧杀抢掠的同时,千年寒山寺第一时间迎来了这些数典忘祖、恩将仇报的侵华畜牲。为的就是前去看一看寒山寺,去感受一下诗中的意境,并且和石碑合影。为首的是战犯松井石根。

念了千年唐人的诗,干着强盗的事,也就日本这种岛国才能做得出来,可悲,可叹。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唐代最丑的一位诗人,写了一首很洒脱的诗,安慰了无数失意人

陆游最经典的一首纪游诗,颔联成千古名句,鼓励了无数失意人

苏轼看到好友妻子漂亮,当即题首词夸赞她,最后一句感动后世千年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