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需要有其余养老配置的考量呢?

喜欢叨叨的道长 道叨一下 2022-10-16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上期,咱们聊了下国内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大致情况。
聊几句当下保险销售的底层逻辑以及国内的基本养老保险》
先简单回顾下。
养老金基于这2个账户组成的(主要基于在职员工)。
  •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缴纳的8%,进这个账户;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蓄额÷计发月数(国家直接规定)
  •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统筹账户),单位缴纳的16%进这个账户;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当地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
实际未来能拿多少,其实还是要看变量的。


一、基本养老保险的几个“变量”

【个人账户养老金】第1个变量:“计发月数”,大概率还会增加
月数越多,实际每月到手的现金则越少。
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有个计发月数的变量。按照现行的05年国发38号文,规定60岁、55岁和50岁计发月数分别为139、170和195个月。
而上一次,97年的国发26号文,则是统一的120个月。
139个月,差不多11.5年。
也就是说,可以领到71.5周岁。
*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这个数据出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7月12日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后续这个计发月数必然还会继续增加。
第2个变量:“上年度当地平均工资”,增幅感人
适当拉进贫富差距。
养老金统筹账户】的计算公式里,是会先将职工本人月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进行再平均之后再计算的。
同步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实际到具体地方会有差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22年5月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
工资本身还好,让人惊讶的是平均工资的增速。
10年过去了,翻了一倍多。
平均工资的稳步增长,某种程度上是好事,也代表着养老金的正向提升。
因此,当地平均工资的提升,也可以简单等同于历史退休养老金的提升。



第3个变量:“缴费年限”,系数影响。
正常情况下,从25岁工作到65岁退休,合计缴费40年。
40*1%=40%,叠加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当地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可以简单理解为“月工资”的40%。
要知道单位的养老金缴费比例,是“月基本工资”的16%哦。
缴了40年之后,这个比例只能“月基本工资”的40%,其实怎么算都是“亏”的。
第4个变量:“身故”,意外发生。
当下的养老金,有计发月数的概念,但没有保证领取年限的说法。
实际如果不小心“身故”了。
A.【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余额
该部分会全部返还给法定继承人(历史存入部分,会按记账收益率计算)养老金统筹账户】的部分,则并不会返回。
*当下养老金近5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6.4%,所以还是划算的。
B.还有2个费用,丧葬补助金、抚恤金。
丧葬补助金:约等于2个月的上年度当地月平均工资(各地不同);
抚恤金:约等于上年度当地月平均工*系数(跟缴费年限挂钩,各地不同3-24个月不等);
*退休人员在领取退休金的时候,不幸身故也是有的。
所以,如果仅从个人角度来看,大概率是不亏(具体可以看下下个部分的测算)。
唯一遗憾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如果选择自己缴费,大概率是“亏”的。此时只有8%是进个人账户的,其余进了【养老金统筹账户】
这个跟传统商业养老保险,是有所区别的。


二、基本养老保险可能不够?

上期,分享了一个小技巧,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其实是有个养老保险的计算器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测算计算器,是长这样的(详见下图)。


其中的几个值,简单分享下:
A.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以前年度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上年末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在当地社保网站或某些平台上的社保小程序内都可以查到;
B.参保地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元),一地方统计局的官网可以查到;
C.未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未来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地方统计局的官网可以查到历年的,具体也可以自行估算下;
D.本年月缴费工资(元)、未来缴费工资增长率(%),这2个就需要自我评估了。
我以一位25岁的毕业生,当下月工资1万,9%的年工资增长,叠加当前上海的数据模拟测算了下。
40年后的月退休养老金,约为16,960.75元。
千万别觉得很多,其实也就是当下5,198元的购买力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
如果仅从养老金个人承担的部分来看,还是合算的。
但你要知道月工资起薪1万,每年9%的增长,这可不是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的。
所以说,如果你未来只指望养老金生活的话,大概率是不够用的(生活品质下降)。
当下推进商业养老,大致是基于这个的考虑。
一些观点说养老金未来可能不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大概率是正确的。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国内养老的基础政策,我的看法是可能待遇会少,不会没有。
未来的某个时间点退休的话,养活你肯定是没问题。
最大的问题,还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基于上面聊的,如果你希望更好地养老生活,肯定是需要做一些养老配置的。
那最好的配置是什么呢?个人认为肯定是“资产”。
无论是股票、存款,还是保险等配置,最终饶不开的还是“收益”。
所以,东扯西扯一大堆的,都没用。实打实的,还是要看最后的收益是多少。
毕竟这些配置的资金花费,全部都是需要你实打实的自行投入。
之前,其实有单独一期聊过“养老储蓄”的试点,属于其中比较底层的部分了。
这里,稍微聊下保险的部分。从最近的政府报告和一些文件里,其实已经多次出现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而而且,去年开始一种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事物,开始诞生了。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其实是刚诞生的一个新事物,从21年6月份由6家保险公司在浙江、重庆开始试点的。
从当下来看,试点的效果还是成功的。
22年3月开始,一方面试点范围扩展至了全国,一方面也是开始扩大试点的保险公司主体。
数据方面,截止22年6月末,19.6万件保单,近20亿的保费规模。
产品的保费规模相对传统的保险产品来说,不算多,再分摊到几个保险公司身上之后,更是寥寥无几。
但是这种产品的形态,还是对这些保险公司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什么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说直白点,基本就是年金。
可以简单理解为,保费直接进入一个“万能险账户”。
保险公司会使用这个账户里的钱去投资,实现增值。
同时保险公司会承诺你一个保底利率,保证每年能稳定增值不亏损
表面上看,产品基本都采用“A+B”的形式。
A.保证收益
固定比例,最高有3%
B.浮动收益
超过固定比例之外的部分,一般上不封顶;
A.保证收益+B.浮动收益=实际结算利率。
具体每年的收益实际多少,完全以保司披露的为准。
等你到了退休的时候(60周岁),账户转换为年金,每年/每月给你养老金。
*具体产品不同,会有差异。
优点:
1.门槛很低,最低的每月100起投;
2.可以随时断缴、不影响后续;
3.有保底收益(最高保底有3%);
缺点:
1.账户实际收益存在波动,未来能拿多少年金,不确定;
2.领取后,就无法退保了(可以理解为,开始领养老金之后,本金就无法支取了,除非出险);
当下的几款,从保险责任来说,没太大区别。
身故、失能、年金基本都是标配。
咱们先随便找1款来看看,比如某款有保底3%的产品。
该产品分2个账户,稳健型和进取型。
稳健型,保底3%,21年实际结算是5%;
进取型,保底0.5%,21年实际结算是5.3%
那就到期能拿多少呢?
以上述保底3%的产品为例,35周岁,一次性投入1万元。
按5%计算,60岁开始,每月可以领160元左右,领终身。
按3%计算,60岁开始,每月可以领99.12元左右,领终身。
这种产品,你会考虑吗?
下期带来详细的评测!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如需加群,请回复“微信群”,跟一群低风险偏好的朋友们,一起交流银行存款、低风险理财产品(拒绝发布任何广告)。

*为营造更好的交流环境,微信群内不再发布任何银行“白名单”、“福利活动”信息。该部分内容会直接更新本公众号菜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