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充电时刻:从另一个维度揭秘价格的波动

Burgess 开源交易 2020-10-12

一场寻常的古董拍卖会

      想象一下,在一场古董花瓶的拍卖会上,主持人从10万起叫,一次加价5000,台下众多买家热情高涨,拍卖会拉开序幕。


      在众人的竞相加价之下,拍卖的价格快速的上涨,很快被哄抬到了20万,这时人们开始冷静,思考。现场的嘈杂声也渐渐开始没了,渐渐的有人放弃了竞价,开始在场外观望,拍卖在犹豫中进行,还在参与的人都在衡量到底自己最高的能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最后,场上只剩下两个人还在竞价,大家屏气凝神,等待宝物最终花落谁家,价格被抬到了30万,两人加价的速度越来越慢,终于,随着主持人倒数计时结束,现场最高价产生,宝物找到了主人,拍卖会圆满落幕!


回到过去的时代


      开篇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轮竞价的完整过程,十分容易理解,可是和复杂的金融市场又有何关系呢?


      如果我们回归到市场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市场的运行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拍卖,多空双方不断的竞价,如果一方更加踊跃,就会造成供需关系被打破,市场机制会自发的调整价格,以重新适应当前的市场状态,这个市场不局限于我们所说的交易的市场,我们所探讨的是任何存在竞价的市场,包括我们门口的菜市场。


       或许我们这样描述还是不够清晰,那让我们回到过去的场内交易的时代吧。

      可以看到,这是过去场内交易的盛景。那个时候计算机时代还不成熟,没有可以在家就能交易的便利的条件,当时的华尔街交易员就是在交易大厅,扯着嗓子,嘶哑着向交易所递交自己的下单请求。没错,这就是交易的雏形,这就是最原始,最真实的交易环境,人们躁动的,疯狂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价格迅速的变化,人们安静,沉默的时候,往往是行情枯燥无味的时候。没错的,有没有感觉到这和之前提到的拍卖会的场景很像。


      所以,交易真的不复杂,我们看到所有的K线,各种理论,指标,系统,仿佛把交易搞得非常高深,其实交易真的不复杂,但是我们需要回归到价格运动的本质。想象下拍卖会的场景,人们总是喜欢在自己觉得价格便宜的时候购买,在觉得价格高昂的时候出售,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拍卖理论。



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


      用一句话描述拍卖理论:拍卖理论描述了市场运行的主要原则,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市场为何会存在,很简单,为了“促使交易发生”,价格变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买方和卖方能够愉快的交易,交易所通过双边竞价机制来达到这一简单的目的,价格一直上涨直到再也没有买方愿意在高位收购,同理,价格持续下跌直到没有更多的卖方愿意以此价位出售自己手中的货物,换句话说,市场通过上涨消化潜在的购买意愿,通过下跌消化潜在的抛售情绪。


       更进一步的,开盘后市场会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运行,直到遇到另外一方的回应性行为,市场才会开始反转,如果没有回应,那价格会一直以相同的方向运行下去。


      如果每当价格运行了一个小波段后,都出现另一方的回应性行为,则价格会进入震荡的状态,不断的在高低点间波动,这是市场最有效率的状态,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是供需平衡的。


      然而,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一方的力量开始增强的时候,价格就会持续性的朝一个方向运行,也就是所谓的趋势的产生,拍卖理论认为,趋势是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参与者不断的竞价过程中,价格会持续的运行,直到进入一个新的价格区间,重新回归平衡状态。这个区间必须令买卖双方都满意,也就是区间上沿是大多数买方认为价格过于“昂贵”的价位,而区间下沿是大多数卖方认为价格过于“便宜”的价位。在这个区间内买卖双方交易踊跃,都对当前的价格很满意,则市场重新进入供需平衡的状态,这个价格被称之为“公允价格”。

    

    在拍卖理论中,将70%的交易量发生的区间称之为公允价格。

       价格从平衡到不平衡的状态,就是趋势和震荡间两种状态的切换,不过市场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震荡,也就是平衡状态,因为这是最有效率的,寻找公允价格,使得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是市场机制存在的根本目的。


       理解拍卖理论的三个基础要素:

    

      首先是价格,价格是最多变的因素,相当于一种广告,吸引着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然而当我们试图理解市场背后的内在逻辑时,价格波动有时对我们也是一种干扰。


      之后是时间,时间是最恒定不变的因素,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市场中的参与者是否对当前的价位感到满意,从而推测之后价格的走势。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成交量,成交量代表了竞拍的成功与失败,成交量也是变量,但没有价格那么不可捉摸,成交量是多空双方竞拍的结果,反映了交易者对当前的价格认可的程度。


      关注成交量尤为重要,成交量是衡量当前的竞价过程成功与失败的基石。


      Volume Profile(成交量分布)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哪个区域的价格感兴趣,对哪个区域不感兴趣,读懂成交量也就是读懂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价格是竞拍结果,向众多的市场参与者进行推广。


      时间让市场的参与者进行思考,进行决策下一步自己的行为。


      成交量描述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它告诉我们哪些价格是大众认可的价格,哪些价格被市场所拒绝。


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的现象是交易者需要考虑的:


    1.知道当前市场的背景


   2.了解哪些价格是被接受的或者曾经被接受的,这个可以通过Volume Profile(成交量分布)来判断,哪些价格区域,最多的参与者进行交易,也就是市场最为认可的区域。


    3.了解哪些区域是曾经被拒绝的,这也可以通过Volume Profile观察,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不认可的价位。


背景:

    了解当下的市场背景非常重要,相当于让市场告诉你当下发生的故事,当前是处于平衡还是不平衡,多空双方谁更强?对当前的情况和即将到来的交易机会有框架性的认知。


    从以下

维度客观的评价当前的市场状况:


    1.当前属于哪一种市场结构

    2.当前是处于平衡状态,震荡还是处于趋势中。

    3.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先从大周期入手,对日内交易而言,应该先观察日线图,然后再看30-60分钟周期的图表。我个人会通过30-60分钟的图表寻找交易机会,在更小的周期结合订单流(Order Flow)进行入场的操作。

 

接受:

       我们通常会寻找之前价格对哪个价位感兴趣,以及现在对哪个价位感兴趣,市场总是倾向于回归之前的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公允价格。


       公允价格会促成大量的成交,但并不是一个好的入场点,不过这个区域是止盈的好选择,而入场点需要在前期被拒绝的区域寻找...


拒绝:

      被拒绝的区域,也就是价格过于"昂贵"或者"便宜",导致买卖中的一方不愿意在此交易,从而没有形成大量的成交,但这是我们寻找潜在入场点的好选择。


    为何这个区域被拒绝,因为每次价格来到这个区域,这些或“昂贵”,或“便宜”的机会被场外的交易者们疯狂争抢,形成了极端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市场无法维持平衡状态。


    被拒绝的结果就是价格离开当前的区域,而我们需要等待的正是这种机会。


方法论:

       因此,一切似乎都简单的多,我们需要在成交量稀薄的,被强势拒绝的区域寻找阻力位和支撑位,执行下单操作,再价格回归到公允价格重新进入平衡状态的时候出场,我们交易的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交易不是赌涨跌,是参与重新定价的过程,在价格“昂贵”的时候做空,在价格过于“便宜”的时候做多,在价格合理的时候离开。


 

理论模型





应用场景

       事实上,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本身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可以说是经济学理论的分支,从市场竞价机制的角度解释了价格的运行,和博弈论有一定联系,在国外的大学中都有开设讲解这一门学科的课程,如大名鼎鼎的斯坦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一理论,同时对这方面研究的著作也有不少,最权威的莫过于James.F Dalton的是一本Market Profile:

      当然,还是有译者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的,叫《投资的直觉》,在各大网购商城都能搜到,不过小编亲身经历,书中内容晦涩,建议谨慎入坑...

       可以见得,不论是从学术层面还是从应用层面,该理论都有用武之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们运用更加先进的工具,从越来越科学,实用的角度解释市场中发生的一切。


       本文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明了市场的机制,启发大家从新的角度理解价格运行的过程,欢迎了解这一全新的领域。





添加下方小姐姐微信,进入订单流技术分析群:

开源交易,做中国交易员的领军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