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资料”来看产品和用户定位,以及大菊观的重要性
本来是不想写这事儿的,但今天遇到个读者和我发生了一些对话,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原动力……
故事是这样子的,还记得上周吧,我发了一篇关于简历模板回复关键字的文章吗?「我面试过没有上万人也有十几个,简历要这么写才有hr要你」
从和加我微信回复者中,我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而这位读者是独一档,那我就先从这独一档开始说起。
0.
首先来看下他和我的聊天记录,考虑了下,还是帮他匿名了吧。我只是拿来给大家说个事情,不是来人肉的。
因为简历模板需要分享到朋友圈么,然后我看他分组了,那我就说你分组了,他就产生下面对话了。
按我这暴脾气,遇到你这样子的对话,对我出言不逊,还这么强硬,我能忍???
我忍了。
我忍是有道理的,不是说我一个七尺男儿,怕他。我就是怂了……他都举报我了,万一我跟他一喷,再截个图,我的号怎么办啊。
不行,是男人就忍……
后来么就把我拉黑了,我发了串神秘代码过去,是别人收不到的,但可以用来识别是否拉黑。
想要获取神秘代码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神秘代码
1.
再来说第二种,说我骗子、垃圾,还有要取关的……
这个放后面一起说。
2.
第三种就是拿完就删,因为我刚发完,然后正好有件事耽搁了,然后在回复他的时候,就被删了。
3.
说谢谢我的。
4.
一共4档吧,前面三档总的来说人也不是那么多,我粗略统计了下10%左右吧。
说实在的,我对说脏话的是真的提不起兴趣,也激发不了我的战斗欲望。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我准备了一份自己搜集的资料,并且花了时间去筛选,现在免费送给大家,规则不能由我来定吗?
对于这类人,是不是生活中处处都在抱怨上天的不公,社会的险恶,只有自己是sunshine boy?
换作是我,很简单的两条路,看不惯,不削分享的,那就拍拍屁股走人,连回复我都懒得回复。
要么分享后,截图发我微信。
简单得很,因为这是规则,玩游戏就要按照规则来办事。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没看过的读者可以看下:「人间不值得。在既定的规则面前,除了遵守,还能有什么?」
对于另一波要取关我的,说了多少遍了……要取关就早点取关……别弄的跟投资我了,准备撤资一样……这年头王思聪都撤资熊猫了,还差你一个么。
我希望我的读者都是知大事,明大理的人。不说个个积极向上,每天为了梦想奋斗,起码也不要做个网络喷子,屏幕后的键盘手吧。
剩下的“谢谢”们,我自然也是笑脸相迎,甚至和几位读者聊上了,因为现在是招聘季,要简历的要么是大学生,要么是转行,或者对自己当前面试情况不如意的,想要从简历上优化下。
我收到谢谢后,一般都会问一句,是刚毕业吗?还是在找工作遇到困难了。
当然我也给了其中一些小伙伴内推的机会,成与不成自然看大家的刷子。
5.
既然说到这了,我就给大家上个高度,分享点自己的经验。
这篇文章不是吐槽篇,所以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我对以上不良行径并没有说明太多。为什么?因为没必要对这些人生气是不?
从产品角度出发,用户圈可以分为4层:
种子用户。
也有人称为内测用户。这批用户对于产品是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有的beta版本都会优先发给种子用户试用。维护好他们,你的产品报告就不难写。他们也是你产品能不能面世的关键。
比如我之前的「大航海计划」,招募了3批种子用户,对我来说收获颇多,除了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外,还通过他们的实际反馈来打磨我的产品。
顺便说一句,「大航海」马上就要开始新一批招募了,这次是不删档正式开服咯~
核心用户。
这类用户是整个产品的主力军,可以说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在迎合他们的某个生理或心理需求。
普通用户。
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普通用户的人数一定会远远大于核心+种子。
不过有一个例外:微信。
边缘用户。
边缘用户是我加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普通用户是会在他们在某个场景下有需要的时候,会想到你的产品,然后打开app,打开网站来使用它。
但边缘用户就不一样了,他可能是冲着你的拉新活动来的,活动结束,福利领走,删掉app。
而我把公众号看成是我自己的产品,而不只是一个写文章,发文章的地方,所以我有自己的定位。我希望我的读者是往核心用户层靠的。
我对核心用户的定义就是:能读懂我的每一段话;能理解我说的每一个观点;如果可以,和我一起向上。
因为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你有限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口舌上,一来浪费时间,二来如此往复,你的戾气会变得越来越重。你看不惯所有,而很多时候越看不惯的东西,自己正在那么做。
帅张多次说过,中国人羞于表达赚钱,把赚钱放台面上来讲。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非常认同,因为我也认为,赚钱就是赚钱,没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日本商场营业员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你面前始终保持贴心服务,微信待人,弄得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不买一件了。
别人把你钱赚了,你觉得是谁好意思谁不好意思呢?
而我在赚钱的同时,还想做另一件事,那就是让关注我的读者能够提高眼界,拓宽视野。
很多时候,是你的格局限制了你的发挥,你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花盆效应”,觉得这就是对的。
希望今天你的行为不要成为明天的“蛮好”和“早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