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与日照丨白鹤楼二三事

日照日报 2023-12-12


白鹤楼二三事

江南武汉有黄鹤楼,处蛇山之巅,临万里长江,自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始建,迄今已近2000年。身为江南三大名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吟咏,肇端于南朝宋文学家“俊逸鲍参军”鲍照《登黄鹤矶》,盛名于唐开元诗人崔颢《黄鹤楼》,致使诗仙李白搁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一时名满天下、风光无两。

江北黄海之滨亦有白鹤楼,位于古密州,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九仙山南麓。地处深山,名虽不显,但与一代文豪苏轼渊源颇深,文化底蕴亦很丰厚。

坐落

自九仙山南麓丁家楼子村逶迄西行,有巨石堆积山谷,溪水潺潺,南侧小路上行,有巨石森然而立,长两丈、宽丈余,石顶方而平整,上有九孔,寸余,直线等距排列,乡人云此即白鹤楼之底座或栏杆。石东壁竖刻“白鹤楼”三字,长宽皆十余寸,上款漫漶,下款署“熙宁九年九月”,此即苏轼所题,县志有载。石南壁有明丁耀斗摩崖:“宋熙宁九年,苏轼书于右东,明万历四十年丁耀斗摹此”,亦可为证。


缘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初唐大臣苏味道(文章四友之一)之后。1057年,二十岁的苏轼随其父苏洵、与其弟苏辙进京应试,得主考官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的赏识,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名动京师。正欲大展身手之际,其母程夫人病故,父子三人回乡奔丧。1060年,三苏返京,苏轼历任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判登闻鼓院、任直史馆,初登仕途颇顺。1066年,其父苏洵病逝,苏轼与其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的1069年(熙宁二年),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启变法,其间,包括欧阳修在内的苏轼师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纷纷被迫离京。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御史谢景温借风闻奏事之便,上书弹劾苏轼借丁父忧归蜀之机,贩卖私盐、苏木等,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九月,在杭州副市长位置上干了三年的苏轼,调任知密州军州事,主政一方。


缘结
从江南富庶之地杭州初到密州的苏轼,应该是大吃一惊:久旱无雨、蝗灾频仍、群盗蜂起、民不聊生,好在37岁的苏轼初任主官,踌躇满志,抗旱、祈雨、抚孤、缉盗,妥善应对。熙宁八年十月,经过苏轼一年的治理,蝗灾、旱灾基本杜绝,盗贼渐绝,其治下的密州出现少有的稳定富庶局面。而且他的仕途再现光明:此年二月,罢相十个月后的王安石虽然再次拜相,但宋神宗与其已有分歧,且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吕惠卿罢相,知制诰陈襄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十月,吕惠卿外调知陈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当月,苏轼再次去常山祭谢求雨成功后,于归途中与随行人员会猎,写下了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纵情放笔、气概豪迈,报效朝廷、建功立业之情溢于言表。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熙宁九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二月,长子王雱病故,王安石极度悲痛。八月,京城有消息传来,称苏轼将迁任汝州。汝州相较密州,离汴京更近,也是个好消息。中秋佳节,喜不自胜的苏轼于超然台大醉后,写下了千古奇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酒以兼怀苏辙之名抒发求为国效力之愿,较《江城子·密州出猎》,更多了理智和谨慎。

也正是因为形势向好,加之密州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苏轼更有心情和闲暇寄情山水,卢山、障日山、马耳山都曾亲临并赋词作诗。此年九月,苏轼登临九仙山,留下“白鹤楼”题字至今。



然而好事多磨,原来相传的知汝州改为知河中府,河中府地处军事要冲,按照惯例新任知州需进京面君,也是不错的选择。十月,心情仍不错的苏轼写就《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为九仙山留下了“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

同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从此离开历史舞台。但苏轼接到的邸报却是:罢密州,徙徐州。幻海沉浮,苏轼最终留下了“真个是超然”“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的诗句,挥手作别密州和白鹤楼。

湮灭

苏轼走后数百年,白鹤楼名不见经传。明洪武二年,起置于隋开皇五年的密州,延续七百余年后被撤。嘉靖进士丁惟宁建石祠于白鹤楼东的丁家楼子村,是为丁公石祠。万历四十年,其子丁耀斗登临白鹤楼,摹苏字于石南,其间,明万历进士、诸城名士王化贞亦做《题白鹤楼》刻于白鹤楼山腰石壁上。丁耀斗摹字时不知是否还有白鹤楼矗立,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整个鲁南夷为平地,白鹤楼亦不能幸免,从此,世间空留“白鹤楼”三字摩崖。



谈薮
论楼。此地目前只有苏、丁二人题字和王化贞题诗,凿孔若干。关于其楼有二论,一说苏轼登临此处,见石上有翘檐式玉楼一座,如白鹤亮翅,故应乡人之请,欣然题名“白鹤楼”;一说苏轼于密州修葺超然台后,于此处建白鹤楼,以供登临咏赋、寄情山水。
其实,目前国内尚有南北两座白鹤楼。北白鹤楼在辽宁沈阳法库县奚王岭上,相传始建于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后因连年战乱未能竣工,堪称“大辽第一烂尾楼”。史传苏轼之弟苏辙出使辽国,造访白鹤楼故地,想起其兄苏轼曾在九仙山留下过“白鹤楼”的墨宝,见此处山峦起伏、树木葱郁,风光雄浑阔大,不禁赞曰:大辽福地。苏轼两兄弟算是跟白鹤楼有缘。
南白鹤楼在福建三明尤溪县城关,又名青晖楼,始建于北宋淳化(990—994)年间,为二进制重檐悬山顶建筑,是一座道观,紧邻朱熹故居南溪书院,也是一处赏荷胜地。

品字。苏轼诗、词、书、画俱佳,其书法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诸体皆擅,“白鹤楼”是其早期作品,恰如其门人弟子黄庭坚所评: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白鹤楼”三字丰腴饱满,字型偏扁,用笔偃卧,确实符合“媚”之风韵。至于后期在黄州期间行书大进,写就“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却已是后话了。


(本文图片由沈凤国提供)

来源:日照日报

编辑:张珊

审校:丁晓丽‍‍

责编:王宗敏
推荐阅读


肖枭李在武会见吴一帆

日照市各区县、功能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周主要工作(11月6日—11月12日)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