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逃票40余次被拘留:不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读书再多也无用
逃票40次,合计1430元
又一个博士在网络上走红了,可惜不是以正面的形象。
这名博士,是杭州的一名医生,高学历并没有带给他高尚的品格,相反,他用自以为的“聪明头脑”钻了高铁换乘检票的空子,伪造购票短信、假装换乘到候车室出站。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他最终被执勤民警逮了个正着。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名博士的女友,身为一家贸易公司的会计师,居然也是共犯,二人在大概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共逃票40次,所逃票款合计约1430元。
这1430元,为他们换来的是行政拘留5-10日、列入失信名单,当然,对于他们以后人生的影响还未可知。
真的很令人费解,拥有高学历和正当职业的医生和会计师,居然会为了占这么一点小便宜,将诚实守信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抛之脑后,亦将遵纪守法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置之不顾。
众网友也表示无法理解:
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省钱”,恰恰相反,这是代价更高的消费方式。
贪占眼前的小便宜,反而会导致失去的更多。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省钱”要不得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学生都敢光明正大的逃单了吗?
两个男生一起吃饭,吃完后一个男生先走,留下一个男生买单。这个男生以微信付款码扫不出为由,要求加老板微信付钱。
主动加老板微信,这是一种表达诚信的行为。
老板也觉得这个孩子加了自己微信后,应该会马上付款。
结果,男生做出一副正在手机上付款的样子,边操作边往店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就开启了百米冲刺的模式。
傻眼的老板,追出去后,这个男生已经不见人影。
事后从监控中看到,先走的男生一直躲在厕所等待后走的男生一起逃跑!
这种“省钱”,并不是真正的节约,而是孩子内心的吝啬意识在作祟。
理财专家李石华曾说过:“吝啬的孩子难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关系。并且,吝啬的孩子极易遭遇失败的人生。他们在事业上、家庭上、人生发展上、情感上都可能因这个性格而遭受磨难。”
前文的博士已经为这种吝啬付出惨痛的代价,而这两个逃单的男孩子尚不知以后会如何,但愿他们能迷途知返。
正确认知自己的财富,才是省钱真谛
罗伯逊说过: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那么,孩子所拥有的财富是哪些呢?
我有一个朋友以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睿智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朋友的孩子去同学家玩了一趟,回来就叹气:“轩轩有好多好多零花钱,可是,我只有一点点,我太穷了。”
朋友蹲下身子,微笑着问孩子:“你真的觉得自己穷吗?”
得到孩子肯定的答案之后,朋友继续问:
“那妈妈问你,如果给你20万,把爸爸卖掉好不好?”
“不好!”
“再给你20万,把你的小胳膊小腿卖掉好不好?”
“不好!”
“再给你30万,买你的聪明好不好?”
“不好!”
“那再给你30万,买你的好品德好不好?”
“不好!”孩子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对妈妈的提议全部拒绝。
“你看啊,妈妈刚才一共出了100万,你都不肯卖,你还说自己很穷吗?”
孩子眨巴眨巴眼睛,恍然大悟,然后对朋友说:“妈妈,除了这些,妈妈我也是不卖的!”
就像经济学家薛兆丰在《奇葩说》中对年轻人说的那样:你们都是百万富翁。
真正的快乐并不会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因为那些原不属于我们的身外之物,而让我们失去自身的独特财富,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
花钱这件事,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比较不善于和孩子谈钱,总觉得钱是太市侩的东西,担心跟孩子谈钱或让孩子接触钱,会使孩子“钻进钱眼里”,或是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这样的认知,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孩子从小不能对金钱形成正确认识,成人之后也无法合理使用钱,要么太大方,要么太小气。
太大方带来的可能是挥霍浪费,太小气带来的可能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这些人教出的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大家都可以想象。”
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培养孩子不要让道德为钱财让步的意识,家长需要从小事抓起。
▌1 、让孩子认识钱
《告诉孩子怎样花钱》书中提出,从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来分析,中国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0岁至6岁的萌芽期、6岁至12岁的确立期、12岁至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
也就是说,6岁之前,就可以和孩子谈谈钱、让孩子认识钱了。
《老梁观世界》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先让孩子认识硬币,金黄金黄的是5角,银白银白的是1元。
然后再告诉孩子1元的比5角更值钱。
20个1元就是20元钱,20元钱可以买一个小熊玩具或者一个汉堡加一杯可乐。
然后再教孩子认识面值更大的纸币。
就这样,一点一点,让孩子认识到钱的概念和价值。
认识钱,是孩子能够正确花钱的前提。
▌2、 给孩子花钱的机会
缺少日常的实践,会导致孩子在能自主花钱时走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大手大脚,挥霍无节制。
第二个误区,是只攒不花,过于看重钱财。
小学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本上就有这样一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想要孩子成为聪明的消费者,首先就要让他们有自主消费的机会,同时家长要给予适当引导。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花钱的机会。
可以让孩子去买油盐酱醋这些日常用品,让孩子直接体会花钱的感受。
在家长买东西时,也可以让孩子帮助自己进行价格对比,在寻找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对于花钱过程中的浪费与节俭有直观认知,从而在孩子自己花钱时可以更理智。
▌3、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收获”
让孩子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付出来挣钱,让孩子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所有。
著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就是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他鼓励孩子零花钱不够的时候,付出劳动来挣钱。
空暇的时候,孩子可以去拔草、打扫花园或擦皮鞋,从而换取额外的零花钱。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有了通过劳动挣钱的体验,而且对金钱的价值也会理解得更深。
劳动,除了带给孩子零花钱之外,还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带来其他人对于孩子劳动价值的认同,这才是让孩子挣钱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个有正确的金钱观念的人,才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迷失自己。
不要让孩子被贪心迷惑,家长应该和孩子正确谈谈钱,让钱成为孩子这一生中青云直上的铠甲,而不是跌落深渊的绊脚石。
图 | 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 南风摇摇(父母城邦签约作者,宝妈一枚,愿以心笔一枝,为父母解忧愁,为孩子谋乐事。)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 点击一下,收听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