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遥控器父母”、“直升机父母”:别让过度管教折了孩子的翅膀
闺蜜最近遇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烦心事。
她的女儿读幼儿园大班,她写的一首小诗,被老师推荐到杂志上刊登,一不小心还上了微博的热搜。
本来这是一件让她特别自豪的事,可女儿在诗作里所表达的无奈和吐槽,却让妈妈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在诗中写道:
“妈妈是一只遥控器,我是一台可怜的电视机。
1频道 语文,2频道 奥数,3频道 外语,
4频道 赶路,5频道 青少年宫,6频道 家教,
星期天,我一直被开着,播放着妈妈喜欢的节目。”
她全心全意地扑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事无巨细地为女儿打点好一切。然而,在女儿的心目中,妈妈遥控着自己的全部生活,自己非常“可怜”。
闺蜜反思自己,当她义不容辞地成为孩子的服务生、私人助理和保姆时,没想到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清单式童年”,效果适得其反。
斯坦福新生教导主任朱莉曾说:父母的过度帮忙,过度保护和引导,关怀备至,剥夺了孩子们建立“有效自我管理人生能力”的机会。
的确,父母抓得紧,孩子的短期成绩会不错。但从长远来看,父母的过度管教,牺牲的却是孩子的自我成长。
女孩在诗歌中把妈妈比喻做遥控器,一部台湾电视剧中的妈妈却真有一个可以控制儿子的遥控器。
影片的妈妈望子成龙,机缘巧合下,她获得了一个可以改变时间的遥控器,如果儿子不妥协,就可以将他一直困在同一天里反复纠错。
第一次,妈妈发现儿子修改了考卷的分数,将时间倒流,直到儿子主动将成绩单交出来才让时间继续。
第二次,妈妈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逼迫儿子吃苦瓜,否则就会无限循环吃饭的时间。
第三次,妈妈把时间卡在同一节补习课,她说“你的同学永远是第一次学那堂课,而你可以学十遍、百遍,怎么也会比他们学得好”。
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用遥控器,掌控儿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感情。孩子痛不欲生,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但没想到妈妈连他的生死都能控制。他绝望地问妈妈:“你到底要我死多少次才满意?”
影片中的妈妈是极端的,但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直升机父母”却不在少数。
这些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生活上过度照顾孩子,不让孩子插手一切家务,甚至基本的自理能力。他们总是说:“你好好学习就行,其它什么都不用做。”
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却忽略了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直升机父母”帮孩子安排了一条定制的人生轨迹,坚信自己用几十年经验换来的人生规划对孩子才是最好的。但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台湾女艺人狄莹生下孩子后,对儿子的教育即严格又溺爱。
她要求孩子的饭量要达到大人的标准,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严厉惩罚,同时又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儿子自己做。
在妈妈的长期掌控下,孩子一获得自由就强烈反弹,任性妄为。在美国留学时竟扬言要炸了学校,警察在他的房间搜出了1600发子弹和一支枪,最后因为涉嫌恐攻被捕入狱。
法官在宣判时当庭告诫这对父母:“当你的儿子释放以后,我要你们保证你的儿子会长大,变成一个成熟的人。”
有一次朋友带着7岁大的儿子和我们一起去郊游。
一路上孩子好奇地探索着见到的新事物,可他的妈妈却不断地在他身后追逐呵斥着他,“不许乱跑”,“不许乱摸”,“不许离开我的视线”…
午餐时,我们在公园的草地上扎营,搭建帐篷,准备进行野餐。小男孩兴致勃勃地和大人一起研究怎么支帐篷,跃跃欲试地想尝试这个新技能。
他的妈妈发现后,立刻阻止道:“你乖乖呆在一边坐着,不许过来捣乱”。
男孩委屈地嘟囔道:“我没有捣乱,我是想帮忙。” 我们问她为什么总是管着孩子,她说:“我还不是担心他,万一伤着了怎么办!”
原本出门游玩是带孩子探索世界的经历,而让孩子参与到帮助父母劳动的过程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妈妈的过度关心和管束,却让这些体验大打折扣。
当父母武断地命令孩子“不许”时,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尝试独立的成长机会。
许多事业有成的父母,虽然可以为孩子创造最好条件,但他们反而更注重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因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是赋予他成功的支点。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从小就让孩子读寄宿制学校,毕业后也让孩子自己找工作,在社会上经历风浪和锻炼。
"沃尔玛集团"的华顿家族非常富有,但他却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商店帮忙擦地板,搬货物,然后父亲会按照工人的标准付工资给他们。
如果孩子的成长是化茧成蝶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努力呵护他,引导他,鼓励他,却唯独不能替代他去成长。
当父母好心地为孩子剪掉茧壳,却有可能因此折了孩子飞翔的翅膀。
瑞典文学大师林格伦曾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但是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和独立。
正在热播的《少年派》中,在林妙妙的妈妈身上,几乎可以看到所有妈妈的影子。她对女儿关怀备至,即使女儿已经上初中了,但在她眼里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刷牙,洗手,吃饭,上厕所,痛经,几乎女儿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她都要操心,担心女儿住校后照顾不好自己。
但实际上开始住宿生活的女儿就像放飞的小鸟,不仅把自己照顾地很好,而且还会照顾同寝室的室友,在学校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独立能力其实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与其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的将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下,不如教会孩子振翅高飞,独立面对风雨,成为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
教会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不仅事关孩子未来的发展,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前些天在小区,看到一个男孩拿着另一个孩子的玩具玩得起劲。过一会儿,另一个孩子要走了,男孩不愿意,嚷着还要继续玩。
妈妈看见他情绪非常激动,蹲下身温柔地对他说:“你说过玩一会儿就还给哥哥的,所以妈妈现在不能答应你。妈妈很爱你,现在妈妈需要一个拥抱。”
起先孩子还哭闹哼唧,过了一小阵,男孩冷静下来,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要抱抱。”随后孩子又开心地玩耍。
父母应该坚持正面管教的原则,多用理解,鼓励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学会对孩子尊重地说不,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吴尊对教育很有心得,他认为让孩子树立规则感非常重要。
有一次记者到他家采访,两个孩子还在午睡。他没有迎合节目组叫醒孩子,而是让他们不要影响孩子休息。
女儿醒来后,顽皮地要去叫醒弟弟。吴尊坚持不同意,他温和而坚定地对女儿说:“弟弟在睡觉时,不可以去打扰。”
这个细节藏着很大的教育学问:告知记者不打扰孩子是在建立自我边界,而不让女儿打扰弟弟,是在引导孩子遵守家庭规则。
其实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父母能否坚持住原则很有关系。如果他们发现父母会不断放弃自己的规则,便会不断地试探底线,最后再也不把规则当回事。
引导孩子建立人际边界,遵守规则,才能学会自律,学会尊重他人,爱惜自己。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规则之内,才能真正地自由地做自己。
一个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
我们与孩子有缘结为父母和子女,愿意用一生的付出和关爱来陪伴他们长大。但却不会因此剥夺孩子选择和独立的机会。
为人父母,终其一生,只愿孩子平安喜乐,按照他的心意,成为他自己。
正如海桑写给孩子的诗中那样: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图 | 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 黄小羊(父母城邦签约作者,带娃工作两不误的职场妈妈。愿用爱和理解,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 点击一下,收听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