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说话不算话?这3招实战技巧,百试百灵!

关注☛ 父母城邦 2021-09-27


加邦邦妈微信:fmcb001 (领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投稿”,了解征稿需求

后台回复“金句”,获取育儿海报


大家好,我是邦邦妈~

您的孩子是否有过这样的状况:刚刚答应好的事情,转眼就改变了,根本不履行诺言。

没事!这篇文章,将为您提供教育心理学经典的3招对策建议您收藏和转发哦



这两天,同事又跑来跟我诉苦了。


原因竟然是说孩子在总是说话不算话。


大家根据她的诉苦,就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画风了:


昨天晚上,我和7岁的儿子讲好只看30分钟电视。儿子本来答应得好好的,可时间一到,就开始耍赖。


我要关电视,他就拿着遥控器不撒手。


我上前去夺,他就窜上窜下地跑个不停。


我好不容易抓住他了,他就势躺在地上打赖。


他就像只不听话的孙猴子,我却没有能镇住他的「五指山」。


一场鸡飞狗跳后,还是孩子爸爸痛快打一顿才结束。


同事感慨道:「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


说实话,我听完之后,真是哭笑不得。


其实,孩子难不难管,说话算不算数,全看父母用什么方法。


针尖对麦芒,一个劲地死磕,除了激化矛盾,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有情绪,不如有方法,找对方法才是关键。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3个心理学上的技巧,让您轻松解决教育问题。



心理暗示法



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用这句话形容心理暗示法,再合适不过了。


心理暗示法,就是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哈佛大学博士詹青云在《梦想的权利》演讲中,曾经分享她从学渣到学霸的过程。


一年级时,她成绩垫底,妈妈肯定地说:「到了四年级,你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可到了四年级,她还是垫底,但妈妈仍肯定地说:「你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如此深信不移,直到高二,詹青云终于实现妈妈的「预言」,成为年纪第一。



妈妈知道后,也只是淡定地说道:「妈妈早就说你没问题。」


詹妈妈用的方法,就是心理暗示法。


她把「你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这个正面信息,传递给詹青云。结果,如我们所见,詹青云确实成为最优秀的了。


除了有意的心理暗示,还有一种无意的心理暗示。


我们无意说的话,重复得多了,也是一种暗示。


你可以回想一下,有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差?」


「你真是不听话。」


「你作业写得真慢!」


家长说这些话,本意或许是想激励孩子上进。



但孩子却不会这么想,他们想的可能是「爸爸妈妈认为我是很差的、不听话的、写作业慢的。」


当孩子一再接收负面消息,便会真的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学得好,做不来,于是就干脆放弃学习。


否定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更加否定自己。肯定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更加肯定自己。


法国心理学家在《心理暗示力》写道:心理暗示是个咒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孩子身在天堂,还是身处地狱,得看家长是用肯定的心理暗示,还是否定的心理暗示。



拆屋效应



鲁迅曾在《无声的中国》写道: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提一个更大的要求,来使别人让步,间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现象,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的本质,是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或隐藏自己的底线,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面对直来直去的孩子,家长要学会「耍点小心机」,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像孩子想看电视,如果你心理给孩子定的底线是30分钟,那么你要告诉孩子最多只能看20分钟。


等到20分钟后,孩子如果强烈哭闹,你可以「大度」地再给他看5分钟。


等到5分钟后,仍有情绪激烈的,你可以「超级大度」再给他看3分钟。


到这里,孩子基本上不会产生不满情绪,而是充满感激。


个别顽固的,可以再给最后1分钟。


但事不过三,这是底线。



最后,夸夸孩子懂事,能「说到做到」。


这个方法能让孩子「自觉理亏」,不好意思乱发脾气。


同时,也教会孩子,除了发脾气,还可以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而家长,不用发脾气,就能轻松羸得孩子的心。


平淡又琐碎的生活中,家长适当耍点「小聪明」,制造点生活的「小惊喜」,可以很好地融洽亲子关系。


比如,说不能来接他,放学时又出现在他面前,他会更开心。说忘了买礼物,转眼又把礼物放在他手上,他会加倍欢呼。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每个人都有折中思想,你要善于运用这种思想逼别人让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好拆屋效应,家长就能把和孩子间的「斗智斗勇」变成一件好玩有趣的事。


家长的「小心机」,是教育中的大智慧。



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是指将注意力从某种事件或情绪中收回来,放到其他事件或情绪上。


本质,是情绪的转移、态度的转换。


就像有些人半夜独自归家,心里害怕,便用唱歌来驱散心里的恐惧。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同样可行。


家长可以选择不再责骂孩子老看电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上,思考如何让孩子从中获得成长。


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可以陪在孩子身边,「唠叨」下这是谁、在干吗、对不对。


如果孩子被你「唠叨」地烦了,那他对看电视的兴趣就淡了,如果孩子很享受你的「唠叨」,那么这就是难得的相处融洽的「亲子时光」。


如果是前者,值得高兴。如果是后者,更是求之不得。



聪明的家长,不会让教育失败,只会让教育更成功。


网上有位妈妈分享了她的经历。


同样是7岁的孩子,有个坏习惯,家里鞋子成灾,还一直嚷嚷要买新鞋子。


后来,这位妈妈从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中找到灵感。


里面有个维修队长灰灰,最擅长变废为宝,灰灰的口头禅就是:「别丢掉,再利用。」


于是,宝妈每次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就会夸灰灰真厉害,不乱扔东西,还爱动脑筋。


后来,孩子的坏习惯不仅改掉了,还养成了爱思考的好习惯。


看电视的过程,也可以是孩子潜移默化学道理的过程。


不把电视当敌人,电视就可以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多媒体教具。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可见,事情本身无好坏之分,你的反应,你的态度以及态度所带来的一系列行为,才真正决定事情的发展与走向。


父母懂得「借力打力」,先顺着孩子的思路走,最终让孩子顺着父母的思路走。



父母多上进

孩子就能走多远



说完3个教育孩子的技巧,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在教育中起到的角色。


畅销书《终身成长》,提出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他们会把已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后天培养,通过努力、丰富经历来不断提升。


简单地说,固定型的人,更看重过去的事情,认为那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而成长型的人,更关注将来,因为那才是他们可以改变的。


事实证明,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加优秀积极。


因为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里,永远有进步的潜质。


无独有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也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父母的成长,才是孩子进步的最直接动力。


愿所有父母,都保持成长;愿所有孩子,都不负期待。


今天之后,再遇到孩子不听话、说话不算话的情况,请您回想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哦!



图 | 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醉光阴(父母城邦主笔,心理咨询师、教师、宝妈。教好书,带好娃,活好自己。)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更多精选爆文,请长按二维码阅读▼


↓ 每天7分钟,免费听取育儿好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