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GISer的2021~
2021年的第一天,一觉醒来发现朋友圈多了好多迎接新年的状态,2020年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大家也迫不及待的和它做一个告别。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朋友圈短暂的喘口气,大家又得要马不停蹄的忙活着2021年的生计了,最近有一个应届的硕士毕业生在公众号后台问我,他拿了某个国企GIS的offer,问我知道这个公司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公司可推荐的。
说到有什么可以推荐的公司,我的第一直觉的当然是去钱多,有潜力的公司,2020年也有不少的冒出来的3D可视化新秀公司,但是从技术栈上来说他做传统前端的其实技术路线是不太匹配的,找工作自然一方面是要找一个好平台,另一方面也是要匹配自己的能力。
选个好平台,能够让自己有个好视野,这个非常重要,只有见过好的体制才能建立起好的体制,同时在经济上也能有一个好的回报;匹配自己的能力是职业路径是很长的一个过程,自己擅长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同时自己能够比别人做好什么这个要首先理清楚。
对于个人能力匹配自然是个人的事情,自己要把握好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于平台的发展其实和行业的整体水平相关的,这位老铁说他也投了我们行业某头部平台厂商,但是待遇不是很理想。但是待遇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又进不去,所以就只能考虑比较稳定的国企了。
这确实是当下的一个现状,大部分的行业公司的体量都很小,没有增长空间,所以相应的也就给不出市场有竞争力的薪水,没有有竞争力的薪水自然也就招不到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自然也就没办法积累核心的技术和产品,最起码的领导的战略部署要能够有人能够落实下去才行,而这些东西则是决定了公司增长和利润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一个只能维持低水平竞争的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是看不到希望的,所以很多GISer工作没两年就开始转型纯前端或者纯后端JAVA,可想而知有多失望,但是其实从我们积累的一些招聘数据来看,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目前还是呈现一个资源比较充足的局面,自然薪水也存在议价空间,但是对于一般的行业公司来说,GISer的供给则严重不足。
根据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我们行业公司大部分呈现如下两种状态:一、老大是重视技术的,公司在技术上做了很多长远的投入,但是依然无法形成行业领先的优势,直白点说我们说的“技术垄断”,同时在行业解决方案上投入的又比较少,就会形成不上不下的局面;二、老大是偏销售的,对于市场政策以及咨询方案比较重视,有比较完备的售前和行业研究队伍,但是在技术上积累比较少,大部分这种公司是比较“虚胖”的,项目主要依靠“堆人头”,人均产值比较低。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行业2020年大有一股“学51”的风气出现,因为51和光启元两家公司扎扎实实的给我们这种传统公司上了一课,很多人都说我们行业是没有希望了,但是这两个后起之秀确在用行动证明“是你不行,而不是行业不行!”。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51目前已经准备冲刺上市,据官网公开的数据,其业务量已经实现200%的增长,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水分,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在3D可视化的细分方向上这两家公司确实已经是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所以专注细分,并在这个方向上做到领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不要轻易尝试多元化,这也是我在我之前的很多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如果连你最擅长的领域都做不到第一,轻易去尝试陌生的领域就是自取灭亡。
2020年已经过去了,看人眼热不如埋头做事,在GIS行业未来的机会还是有的,2020年出现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信号,第一个就是长光卫星发布的通过视频卫星来识别道路的交通流量的案例(后台回复“2021”获取该视频~);第二个商汤发布的通过手机的单目相机实现的三维重建案例(后台回复“2021”获取该论文~);这两个案例其实都在反映这我们行业未来的技术底座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长光卫星发布的卫星视频交通流量监测案例
商汤科技发布的单目相机三维重建案例
第一、空天地一体化的趋势,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在智慧化的建设中无论是道路交通流量还是安防的监控主要还是依赖使用地面视频监控设备,这种方式覆盖有限,但是时效性是最高的;目前这几年也出现了依赖无人机进行动态的监测,这种在区域覆盖和机动性方面则更加的灵活,但是时效性没有固定实时监控的效率高;那从这个角度再看长光卫星的通过视频卫星的监测的能力则可以看出卫星的覆盖能力更加的广泛,但是实时性较差,目前单次视频拍摄长度也只有10s左右,但是随着卫星部署密度的提高,卫星回访的周期会大幅度缩短,实际工程价值则会凸显出来;所以融合这三种对地观测的手段对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干掉视频厂商的可能不是同类厂商而可能是卫星厂商。
第二、基于视觉图像的理解和交互变化,我们目前GIS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测绘+”,通过将测绘采集的数据整合到应用中去,但是这种整合和应用是比较低水平的应用,比如对于遥感或者无人机的影像的利用则更多的是看或者作为空间底图,但是对于内容的理解其实都没有做深入的挖掘,未来遥感、无人家会产生更加海量的数据,如何快速的去理解并自动化形成结构化的信息则成为关键的内容,我们目前对于影像的深加工利用还是依赖人力,比如类似“三调”这种或者“影像矢量化”,对于目前最新的倾斜三维的实体化和修模,依然是人力密集型的劳动,所以后端的自动化利用上没有匹配好前端的快速数据采集能力,这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些理解,未来GIS小丸子也会在这些方向上投入更多的内容和经历,服务行业一起见证这种趋势,最后也放几个相关领域的会议,有心人可以关注一下这些会议,这些会议往往都会放出这些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论文质量也都比较高:
1、CVPR
CVPR,英文全称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中文全称是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这个会议是由IEEE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学术性顶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每年CVPR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研讨主题。会议一般在每年六月举行,大部分情况下会议都在美国西部地区举办,也会在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之间循环举办。
2、 ICCV
ICCV,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中文全称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这个会议也是由IEEE主办的全球最高级别学术会议,每两年在世界范围内召开一次,在业内具有极高的评价。ICCV论文录用率非常低,是三大会议中公认级别最高的。与CVPR不同的是,CVPR会议每年都在美国地区举办,而ICCV会议自1987年起至今每两年都会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举办会议,2005年ICCV是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会议。
3、 ECCV
ECCV,英文全称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中文全称欧洲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ECCV每年的论文接受率为25-30%左右,每次会议在全球范围会收录论文300篇左右,收录论文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美国、欧洲等顶级实验室及研究所,中国大陆的收录论文数量在10-20篇之间。
4、NeurIPS
NIPS(NeurIPS),全称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是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的国际会议。该会议固定在每年的12月举行,由NIPS基金会主办。NIPS是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会议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国际学术会议排名中,NIPS为人工智能领域的A类会议 。
5、ISMAR
ISMAR 被评为 AR 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并得到 IEEE 计算机学会和 IEEE 可视化与图形技术委员会的共同支持,旨在为专注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领域的机构及个人提供一个交流技术、分享经验的舞台。除学术机构外,其也吸引了苹果、Facebook、亚马逊、迪士尼、PTC、英特尔和高通等国际巨头企业的积极参与。
2021年GIS打工人不破不立,加油~
公众号后台回复“2021”获取文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