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一个GISer的五个思考~

深度抑郁患者 GIS小丸子
2024-09-03

今年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似乎没有引起像往年那样的热度和讨论,大家似乎都忙着吃“郑爽代孕”的瓜,一大早公司的小姑娘们就在义愤填膺的讨论,“我早就看郑爽不是什么好人,心机girl”之类的。

我个人很喜欢听张小龙关于产品方面的分享,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更喜欢看文字稿,因为张小龙的现场演讲水平确实不怎么样,跟罗老师相比还差十个雷军,但是他对于内容上的分享却又都是深入浅出的,他不是在介绍产品而是在介绍产品设计背后的逻辑,而这些逻辑和思考是脱胎于产品之上的一套方法论,所以这和具体的行业无关只和产品设计本身有关。

虽然我从事的主要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但是我觉得张小龙在这次公开课上提到的不少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做传统政府信息化的厂商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01关于视频

张小龙在谈到视频号的时候,针对视频给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见解:第一、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从个人表达,以及消费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方向发展;第二、因此未来的视频应该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它存在云端,有所有的创作者信息,有观众的互动信息,能够很方便的分享。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谈到过视频在空间感知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方面目前的采集手段逐渐向着“空天地”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技术体系下,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时空大数据或者是全息空间,亦或者说是客观世界到数字空间的孪生映射;

另一方面人类也更习惯于使用图像进行信息的感知和记录,这是认知习惯的问题,所以视频是当下可见的最好信息载体。

同时针对视频结构化的理解,视频本身是和应用场景相关联的,而应用场景却又是有明确的结构化信息的,未来视频本身的结构化以及和其他相关结构化信息更深度的融合将会形成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加深多维数据的应用。

02关于ID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着,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多数试图采用“大一统”或者“巨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的项目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

比如在和一些大数据的信息化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他们还是停留在类似“一朵云、一个库、一张图”这样的思路,而且很多信息化厂商对于总结“N个一”特别感兴趣,乐此不疲,我记得曾经有个多年行业经验的前辈在看了我的一些PPT之后,点出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架构中没有总结提炼出“N个一”。

为了实现这N个一,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其实保证数据不迷路,基础系统互联互通最核心就是要实现“一个ID”。

张小龙对于ID的理解也特别直接:“长期以来,微信的最大价值是每个人的微信ID。”,“而这个新的ID,还必须特别方便,不至于在各个场景里遇到身份的冲突。所以处理得不好,双ID会让系统变得非常复杂。比如你评论,就需要选择用哪个ID来评论。”

我们现在的烟囱系统或者数据孤岛大多数情况下的主要问题还是缺少ID对数据进行连接,大数据治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这些数据之间的连接,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硬骨头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去啃,更喜欢卖一套政务云,买一套地图图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提炼多少个一,信息化永远都还是在原地踏步,做个热闹而已。

03关于内容

张小龙将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你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

产品经理下了功夫用户就能少花点功夫,产品经理偷懒了用户就要吃苦头。一个好的作品能够让人如沐春风,这点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这两年大屏可视化的项目众多,形形色色的大屏也见识了很多,也有不少作品让人看了莫名其妙。

数据可视化的本质就是对数据进行降维,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对数据的“压平”,结果上我觉得有一家公司总结的很好就是要“秒懂”,能够做到让人“看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需要对业务有理解,另外一方面对于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展现形式都要细细打磨,而不是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堆叠。

所以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上要让用户花尽量少的精力,在体验上要做到是“娱乐”而不是“学习”,要让用户费脑子的应用是要挨骂的。

04关于迭代

在谈到团队问题上,张小龙给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第一、如果一个问题,三天没有想出答案的话,那么三个月也想不出来,因此要么三天内找到解决方法,要么放弃,去寻找新的路径,而不是耗在那里。第二、做产品也是这样,要么没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如果要做,就要非常快速的迭代。

但是这可能更多的是互联网产品的方法论,对于一般传统的To G的企业来说使用起来是很难的,To G公司的信息反馈是没有那么完整的数据支撑的,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销售对市场的摸底,整个过长是一个漫长的神经反射,能快速的接触到用户同时能够快速的得到数据才是能够迭代的基础,这对企业的组织效率和信息渠道的建立要求都比较高,但是这样的一种机制也是一个公司重要的护城河能力。我们平时对客户说数字化转型,其实企业本身在产品打造上其实才最需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这样企业经营才能通过这种数据能力逐步消除不确定性。

05关于产品

在产品设计上大家最喜欢拿阿里的支付宝和微信进行对比,两个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方案,支付宝的功能五花八门,而微信的主界面常年保持的比较简单和克制,正如张小龙对于产品的吐槽“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这背后不是说加功能会让产品不好,而是加了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加功能的方式不对。

这一点其实我们在做系统建设的时候同样会遇到,很多功能前期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没有挖掘出客户的真正需求,匆匆上马了一个纸面上对标的功能,后面客户对功能不满意,然后产品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再按照客户的需求在增加了一些功能,最后整个系统变得很臃肿,开发团队叫苦不迭,用户最后还是不满意,说不定还要经常问候你的老板,把你数落一顿,而这些表面上“客户的刁蛮”都是产品对于业主业务的不理解,对需求调研和转化的不清楚才导致了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功能。

能力有限,只总结以上五点,抛砖引玉,如果你有独到的见解也欢迎关注公众号,后台私信与我分享,我很乐意倾听学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IS小丸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