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iser的溃逃~

深度抑郁患者 GIS小丸子
2024-09-03
最近同期毕业准备在体制外翻腾的同门Giser几乎都在准备考公务员了,因为再不准备过不了几年就到了35岁的最高年龄限制了,所以这也为什么平常说35岁是职业很重要的分水岭,因为35岁之后选择会越来越少,人生就开始走独木桥。
所以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要么离开这个行业去更有成长力的行业,要么进入体制内追求稳定的生活,不上不下的就成为了没有选择的人的选择。
我们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会刻意的追求“差异化”,总得给别人一个选择自己的理由。对于工作也是一样,要么是有成就感、要么是钱多、要么是稳定,总得占一样,如果钱不多、也不稳定还没有成就感,人员流失是必然的事情。
据我的观察,大部分选择逃离这个行业的原因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欢迎补充:
1.行业天花板明显,行业天花板其实在我看来可以从客户规模和标杆企业规模两方面来看,做GIS因为做软件开发的原因,所以比较喜欢和互联网行业比,互联网行业体量大核心在于庞大的用户规模,但是大部分GIS传统企业的用户还是政府用户,规模很容易评估,甚至拉一下招采信息都能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字,GIS To C 的主要是一些图商,大部分应该还是在为盈亏平衡在做努力。
在标杆企业方面,其实就看这个行业的老大做到了多大规模,我记得最近有个老铁在朋友圈问我,你觉得超图有前景么?其实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问你觉得GIS在国内有前景么?我没在超图呆过所以里面具体什么样不是很清楚,但是起码从目前来看他还是国内GIS企业的标杆,但是这种标杆在技术的引领和造富上目前来看力度还不够。
2.行业薪酬偏低,上面分析了行业存在一个比较低的行业天花板,所以虽然都是做软件,但是薪资水平和互联网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因为你的产品能够触达的用户和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相应的附加值就变得有限,也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技术水平高所以收入高,技术水平再高,在一些gis公司能开出的薪水也是有限的。
同时面对政府这个客户群体,信息化服务是第一位的,之前一段时间和一位老铁面基,他听到我说我们做技术,他立马纠正我说,我认为我们是做服务的不是做技术的,做技术赋能的产品应该服务的是开发人员。做行业客户最核心的就是你要足够懂你的客户,他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他的痛点是什么?然后为他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取得业务成功,软件只是一个工具,曾经有位老铁骄傲的给我说,他们非常懂业务,他们在什么产品都没有的情况下,光靠讲PPT客户就和他们签合同了。
互联网的产品本质上也是服务,但是没有要到贴身服务这个程度,而政府客户的特点需要“重服务”,重服务的特点就是要贴身服务,长长需要技术人员驻场封闭之类的,有很多老板学习华为的客户服务理念,恨不能把所有的开发都拉倒客户现场,客户不懂信息化管理,你帮我需求托底就好了,而这种服务投入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有大量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客户有时候会刻意追求个性化以及创新,但是这种通常都只能赚个辛苦钱。
曾经有个同事跟我说他们之前公司的成功模式,就是一个政策项目做成基线之后就开始快速简单复制,我就问那为啥工资还开的这么低,那么多人离职?他说因为公司有很多产品线,政策项目做完了也就完了,就需要找新的业务方向,这个时候新的业务方向没有垂直的政策,同时项目不成熟,就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驻场开发,做重服务。
3.管理比较粗犷,我们行业算是软件行业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没有现代化企业治理的结构和能力也没有软件项目工程化的管理能力,还是在使用工程队的模式。对于员工无论走哪个方向,随着经验的积累最后的结果都要出去拉项目,最后都要变成无所不能的超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还要懂商务。
我之前认识的一位老铁他得梦想就是能够一直做gis 的技术开发,但是由于做了很多年项目有很丰富的经验,就被领导逼着做部门管理,做售前,做项目管理,他也很痛苦,不愿意也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但是似乎没有办法,估计他的老板觉得他的工资做技术太浪费了,还是做的多一些划算,也没啥技术可做反正底层都是买的商用GIS平台。
同时中国的企业特别喜欢强调“快”,但是这种一元思维得背后就是缺乏现代化管理体系,既不能持续的培养人才也做不出有质量的成果,我建议那些总想着“快”的管理者自己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组织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了,而不是把自己应该提高的部分总结为员工的能力不行或者“懒”,而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人能够识别出问题,避免新人会走的一些弯路,项目成功有保证,所以经验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法门,而管理能力弱就比较习惯于依赖经验丰富的“超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人生短暂需要好好经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IS小丸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