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深圳第一场书会丨首届「沸腾书会」,限时3天

深圳小新 2022-09-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空体 Author 空体




2022深圳首场艺术书盛会

空体×假杂志 ——「沸腾书会」

2022.1.7-1.9,限时3天


❶....... 11场分享会

❷.... 20位分享嘉宾

❸.............. 4场放映

❹.... 23家书市展商


“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听见什么?”





NO.1

 首届「沸腾书会」,深圳举办 

「沸腾书会」由空体×假杂志举办,打造一个“3天密度输出”的发声空间,涵盖摄影、电影、文学、出版、设计、策划等内容……


在「沸腾书会」中,展现书、人、地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在这个社区内的“灵感高地”,创作者与观众自由分享交流。通票售价¥80,三日内全天活动均可参加。





NO.2

「沸腾书会」· 11场分享会 



 ⏱️2022/01/07 周五 < 



🕛1月7日 16:00~17:00


江波

山浮士多 scheinflut

主理人

分享主题:指向月亮的手 

从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的身份与⻆度出发,以对文字创作与阅读的种种想法与感受展开,其中涉及山浮士多在空体的特展以及新书《指向月亮的手》的创作始末。希望山浮士多的创作能够指引与打开读者观察与思考生活的更多可能。




🕛1月7日 17:10~18:10


林舒

摄影师

分享会将介绍我进行摄影创作以来所参与及出版的摄影书,从2004年策划的手制影像书活动一直到今年出版的《鸩》,其中包括手工书,自出版,独立出版以及杂志,我将通过介绍我的书来触及这些概念。




🕛1月7日 18:20~19:00

江舸(左)& 琳琳(右)

脏像素 Inky Pixel Press主理人 


对谈:BIND杂志分享

BIND杂志是一个分享、交换以及储存想法的社群空间。通过独白、对话和圆桌辩论的形式来探讨每一期的主题。我们将发声者的想法以油墨的形式储存在纸张上,并且希望以BIND杂志为核心构建一个跨文化艺术社群,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物理空间里的再次链接。




 ⏱️2022/01/08 周六 < 




🕛1月8日 13:30~14:30

秦可纯(左)& 郭鹤天(右)

te magazine主编


对谈:《食物的感性》te magazine第一期

te magazine将会与观众分享这本杂志的创作过程,我们会把第一期的内容拆分为三个版块进行讨论,更清晰明了地为大家展示我们的“策展”逻辑与工作方法,并以此延伸出更多食物在人类学中的含义。




🕛1月8日 14:40~16:10


阿桦&SWING&PT

Buzzy Breezy Studio

对谈:Open D啦!——“屎坑计”的PG指引

态度玩笑就是不认真?听起来贬义的评价就当真?三位成员强调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因为先入为主的偏见而错过有趣的人事物。“野生式”记录下的《嚣闻》追求内容有被一再翻阅的价值,具有启发性。




🕛1月8日 16:20~17:50


Tony Yet 

二十面体 主编

分享主题:《全球概览》

《全球概览》是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本杂志,它是一本类似百科全书那样的工具书,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为许多美国年轻人打开了重新认识世界以及自我的大门。半个世纪后,我们重新去看这本书,居然在书上看到了许多对今天依然很有启发的东西。这是为什么?本次讲座Tony yet将尝试对此作一番解读。




🕛1月8日 18:00~19:00


啊昂

啲叻DEALERS 创始人/主编

分享主题:用「旧报纸」做一家「新媒体」

1年,10000+报纸,100+创作者采访,80+空间合作…「啲叻DEALERS」关注青年独立创造与生活选择,创始人/主编阿昂将和我们聊一聊这些数据成果的背后,她如何在今天用一份「旧报纸」做成一家「新媒体」。




 ⏱️2022/01/09 周五 < 



🕛1月9日 13:30~14:30

陈逸飞(左)刺纸&夹山改梁 主编

陆思培(右) 广美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谈:“穿针引线飞书去”

围绕流动的跨地域网络和以书交友的联结形式,分享者将介绍刺纸从“到处飞工作坊”、“落脚点目录”、“微型书展”到“漂流书包”这些玩法,并比照马来西亚“街头书坊”等不同语境下的公共性,亦将分享在展览场域面临的具体问题。




🕛1月9日 14:40~16:10

李一凡(左) 导演 

冯宇(右) 影像策展人


对谈:“空间与社会一一作为研究方法的影像实践”

李一凡:

1966年生于湖北武汉,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家、导演、独立影像作者,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其纪录片作品《淹没》、《乡村档案:龙王村2006影像文件》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道特奖、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多媒体作者联合奖、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人道奖在内的数项国际大奖,并获荷兰IDFA Jan Vrijman Fund电影基金奖、瑞士Vision sud est电影基金奖,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东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举办讲座“中国独立电影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


冯宇:

独立策展人。2007年于深圳创办“圆筒艺术空间”,从事两岸四地华语独立电影的推介。曾发起“圆筒大学生影像展”、“深圳湾艺穗节 · 电影+影像展(艺穗影展)”和在农村展映的乡土影像展,并于两岸四地多个影展出任评委。组织策划的活动将放映行为拓展至城市荒地、厂房、公共场所、乡村祠堂、粮仓等,拉伸影像传播的边界。




🕛1月9日 16:20~17:50

冯俊华 & 欧飞鸿 & 张涵露  等

44剧场


44剧场出现于五年前,是一个流动的创造力共同体。2020年,44剧场为回应COVID中隔离的状况,发明出作为合作方法的《44月报》——通过在一个文件或空间里接力写作、编辑、剪辑和布置,持续地实验集体创作力的潜能。此次,44的成员和朋友们聚头在深圳,希望再次制造一些新经验。




🕛1月9日 18:00~19:30

金特(左) 小说作者

冯俊华(右) 副本制作 编辑


对谈:不搞空间的冬不拉手不是好的小说家?

除了写小说,金特也是满洲飞儿子成员、44剧场成员,近几年,他积极地参与到一些本地的/跨地的青年空间和文化实践中。他怎么理解写作和实践的关系,怎么权衡,其中的障碍和幸运有什么?





NO.3

「沸腾书会」· 4场放映/特别活动 


1月7日 19:30~21:00

连线嘉宾:梁电

交流时间:30分钟

部分片单

   《木官木才 Coffin》

   《柿子树》

   《小灵子Sparky》

查看更多 >>>

小杂志LittleMagazine联合空体带来“造梦计划-独立动画短片展”第四期,将在「沸腾书会」呈现,多部优秀独立动画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绘画内心故事,以多元的表达诠释世间情感。



1月8日 12:00~13:20

嘉宾:CL 

(Steppyplus Issue 出版人)


纪录片放映:《HUA》之回望

影片《HUA》通过平仄声调的不同组合,拼音「HUA」折射出了「huā花」、「huà画」、「huà话」的光影章节。作家金宇澄老师浪蕊浮花,道尽风尘旧事 ; 光影诗人李屏宾用影像雕刻时光 ; 艺术家岳敏君喧哗骚动,一笑置之 ;MORE VFX 造梦者徐建直言中国视觉特效之未来。最后踏足中国西北地区,探索自然生态美和背后的藏区文化,回归自然,回望文化本真。



1月8日 19:30~21:00

万青儿影院短片合辑:

干场、山坡、书与床

嘉宾:万青

部分片单

《第四幕:爱》

   《看不到完整的风景》

《早餐室》(段落)

查看更多 >>>

万青,影像及星相工作者,现生活于广州和武陵山地区(出生地,渝鄂湘黔四省交界处)。万青早期的影像实践着重从公共行动场域出发,一边对社会结构进行梳理,一边清理情绪的惯性模式,并在觉察两者的相互作用中重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意义的不确定性逐渐成为万青影像实践中的标点符号,其语法及心法则是“万物有灵且通感共生”,通过身体反复游动于“广场”“客厅”“植物园”“床”等人为物理组织去遭遇和磕绊,万青试图生成、叙述某种靠近“直接梦境”般的“曲折现实”,以期给僵持慌张的现代生活来点儿从容不迫的惊奇和悬念。



1月9日 15:00~17:00

一树闲谈|播客Live

 纸浆爱好者趴体

嘉宾:Shane&Val&Lavita

往期播客

查看更多 >>>

“盲盒版”摄影书分享会,三位主播和现场观众都可以携带自己喜欢的摄影书,大家一起随机抽签,开启纸浆爱好者们的交流。



“创作是编码,而阅读是解码。” 


读者解码作品,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私密行为,我们并不愿意承认这是所谓 “答案之书”,但是也没必要否认,更愿意说这只是在创作中指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一点小小的思考与发现,而读者如果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答案,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同时恰恰证明了我们的创作不管怎样也还算有些价值。


我们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引领与打开读者观察与思考生活的更多可能。





NO.4

「沸腾书会」· 23家书市展商 



Camo Collective

Camo Collective成立于2017年秋,专注于插画和独立设计,成员们遍布各地。


Camo是一个自由的没有束缚的平台。每当合作新的项目,这个看似自由散漫的团体会很快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凝聚在一起,通过创作表达自己。


推荐刊物


《Riso合集》

查看更多 >>>

Zine3# 第三期:when you visit museum逛美术馆之…


    美术馆和博物馆自然是我们最喜欢逗留的地方,不同的展览也会发生不同的观展小故事。这次的museum主题让每个成员都表达了自己对逛美术馆的感受,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美术馆或博物馆。希望大家在看展的时候尊重展品并且脑洞大开。


双色risograph台湾印制,手工线装制本。




Zine4# 第四期: don’t wanna work

不想上班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上班的经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工作,但我们仍旧非常挣扎的对抗着“办公室生活”。比如不得不吃外卖,因为久坐逐渐变胖的身体,生活节奏过快而感到生无可恋......希望我们都有自由的那一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节奏。


多色risograph台湾印制,手工线装制本。




Zine5# 第五期:play paper games纸上游戏


我们选择了七种纸上游戏,也许在小时候大家都曾玩过这些游戏,Camo特有的创作风格将这些旧时光中的游戏变得更前卫、时髦。没有电脑和手机屏幕,只有单纯的快乐和逻辑思考,总之,请享受这些游戏带来的乐趣吧!


多色risograph台湾印制,手工线装制本。




OCAT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创立于2005年,2012年4月正式登记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包括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并构建了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它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支持的新型艺术机构。


推荐刊物

1

《世界3:艺术史与博物馆》

2

《城市地理:关于城市历史的想象》

3

《会走路的河》

查看更多 >>>

《世界3:艺术史与博物馆》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本书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希望开放性地研究艺术史的起源、现状、发展和方法。

“世界3”第四辑以“艺术史与博物馆”为专题,主要研究学院艺术史与博物馆的关系,以及与其相关的形式主义艺术史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学院与博物馆相辅相成的发展脉络,在关注学院与博物馆学术研究的历史性异同的同时,主张加强两者在多个方面的交流。书中收录了与之相关的艺术史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和译文,也对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报道与评介,精选了多位优秀艺术史研究者的著述,包括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对经典理论的回顾。

博物馆或美术馆近年成为学术界和公众文化一个共同注视的主题,由此也成为联系知识精英和城市大众的一个特殊纽带。特别是中国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把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职能问题推到了前台,多种形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一方面成为衡量现代城市成熟程度的标杆,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的关注对象。因此在中国讨论博物馆,一个自然而然的焦点是它与美术收藏、艺术史研究的关系,也就是本书的主题。《世界3:艺术史与博物馆》将“艺术史”和“博物馆”作为两个持续交叉和互动的框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范畴和当前的研究动向,不仅探讨博物馆的本质和结构,也关注更具现实意义的功能:如何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互动,拉近艺术史与社会各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参观者的距离。




《城市地理:关于城市历史的想象》


“城市地理:关于城市历史的想象”是通过城市的地理变化作为展览的轴线。展览以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西安作为案例,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更迭代入到现实和虚拟的情境中,如同一部小说结构的起承转合,把这个城市带给人们的丰富想象呈现出来。


书中包含这次展览中多位艺术家的创作,探索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以及可见的机遇,强化出城市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种想象空间的舆地。


城市的地理变迁,既是其历史的地表转译。我们对历史遗迹的捕捉往往与当下对于历史性的价值判断保持一致。我们能否用当代艺术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对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产生影响,并提出对未来的焦虑和想象?


通过“巫象与心象”、“遗迹与往昔”、“山水与风景”、“市井故事”、“未来?转向?”、“此间安仁”六个章节进行串联,每一个章节会以不同的情境代入大的时代背景,通过寓言故事、城市变迁的考据和作品的表达三线并进的叙述方式。将城市定格为一个历史文化的“吞噬性”场域,让观者沉浸在这场有关历史的想象中。




《会走路的河》


“会走路的河”是展览“沣水研究计划”开幕对谈活动的主题,同时也是展览出版物的名称。在展览开幕后,我们的工作还很多,例如会有相关的公教活动、对谈、出版物的发行,一系列有关“水”为主题的电影放映活动,让展览持续的发生出新的内容,使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这个展览及相关活动,想想有关这条河的故事或是话题究竟有什么用:这条河肯定想要告诉他们点儿什么。


书中包含展览中四位艺术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方法介入对沣水的研究。


美术理论家彭德先生将通过六个不同的角度(《六双眼睛看丰水》)把沣水三千年的神话故事和人文历史做以考据,在文献中找到一种阐释空间,架构起互文性的阅读模式,使之成为一条展览的心理纽带。

李勇着重研究物与历史之间的叙事文本关联,通过对沣水周边自然地理的实际考证以及现今网络搜索的考察做对比,将长安、胡人陶俑、秦岭养蜂人的蜂箱、社会新闻、旧照和水泥混凝土等元素进行处理,构成一个杂糅的视觉叙事。

常驻西安的年轻艺术家任钊以“水镜”为喻,利用水墨的特性点染,拼凑出一个臆想的世界。他把“沣水”作为风景概念,巧妙地通过碎片化的处理,植物和叠加在其描绘的场景中让观者以一种“心理地理学”的方式游移在他所建构的图像世界中。

艺术家杨欣嘉以“路不拾遗”(《路不拾遗 II》)的方式,将“沣水”这一地方作 为“虚构”的现场去对待,每天穿梭在城市的街头,收集、捡拾当地的物品,这些物品作为小说的线索和物证而存在,同时基于物品和小说这两者的关系,衍生出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及手稿,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在坚固的现实世界中断裂出新的认知与逻辑。




Pügita不及他

pügita不及他是一家新诞生于佛山垂虹片区的本地独立视觉工作室,专注推广原创设计、独立出版与奇趣收藏。


推荐刊物

1

《pink elephant》

2

《如沐爱河》

查看更多 >>>

《pink elephant》


   《pink elephant》我曾旅行于欧洲和美洲,并在美国西南部沙漠和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旅行中更理解来自光的力量。我提取了完美呈现建筑物正视角度的作品汇集成册,同时敏锐地捕捉和利用色彩,一切都弥漫着入侵式的精致的气氛。我致力把建筑物限制在网格系统里,传达更强烈的、无所畏惧的坚固性。我喜欢记录人类这种故意的活动痕迹——复杂化地呈现最基础的几何体块,在光的作用下,成为我热衷的幻觉的舞台。我相信这是有魔力的,经过的人,他们可能毫不知情地上演着不会结束的剧。正如我为了他们而游走于各个城市,每一张都是一句对白——那只粉色的象,黄色的人,叫做宝贝的小吃店,情人节前夕的花店,闹市中的剧院….


pink elephant - 意为 幻觉,回溯以前似梦似幻不得而知。




《如沐爱河》


   “如沐爱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名字——仿佛沉浸在爱里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而我的理解在于强调“如”字。“仿佛”意味着“事实”不明,这是一个真相需要被再次验证的模糊概念。作为“如沐爱河”系列里的一个部分,这本诗集试图用纯碎的文字去表现这一概念。” — Mika


这本诗集记录了作者22首在不同时期、地点的创作。作者把“如沐爱河”献给尚未相爱的人,是幽默,更像悖论,又是确定性的怀疑,正如她把最后的lucky cigarette留给毫不知情的愿望,等待许久就为一片秋叶正落心头,愿意结伴前行却毫无交集。读着她的诗,站在雪地里,数了十下等来了穿越田野的绿皮车,载着相爱的人,怀揣宝剑下的承诺,开往无声深处了。后来会发现,我还是春风里的我,你还是夜色中的你,等甜蜜的梦消失吧,我就借助风跃进你。





刺纸

《刺纸》杂志诞生于2019年,《刺纸》工作坊希望将木刻+做刊物这套工作方法带到更广泛和多元的社区中。“无脑乱挥刀+认真打印”工作坊迄今为止已经到过十一个城市/地区,举办的场地包括艺术机构、社区站、独立书店、自组织空间等。


推荐刊物

1

《刺纸号外:派件》

2

《这样的我》

3

《空间使用指南》系列

查看更多 >>>

《刺纸号外:派件》


由刺纸邀请16位作者为胡安焉书写的快递经历绘制漫画,书页装在一个黑色的快递盒做成的龛中。




《这样的我》


九岁的至柔,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敢面对的困境,

但是之后她拥有了改变这一切的力量。




《空间使用指南》系列


子杰在上海人民公园进行的“三叔计划”项目(MOCA 艺术亭台,2015年8月)中,于空间内搭起帐篷并邀请人们来讨论,事关城市漫游。该项目产生的印刷品作为开端陆续增添,结集为“空 间使用指南系列漫画”,继续讨论城市空间问题。收入这一系列丛书的漫画包括《当季球根栽培 法》《青少年异度空间营造手册》《真的露宿者空间使用指南书》《东湖龙王》等共五本。




豌豆黄

豌豆黄艺术小组是一个开放式艺术小组,目前在北京宋庄设立半开放式的工作室兼驻地艺术空间,由侯冬妮和孟夏发起。设立小组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共同创作、自由创作,不限于任何媒介,以及跨学科交流。


推荐刊物

1

《腿毛独白》

2

《新新人类》

3

《偶然成诗》

查看更多 >>>

《腿毛独白》


腿毛独白是豌豆黄艺术小组的第一个作品。它的一部分以摄影的形式进行一系列街头采访,记录了51位不同年龄、职业、民族的女性腿部肖像与腿部毛发特写;另一部分为基于腿毛的艺术摄影,包括模拟草木、湖泊、山川、戈壁、峡谷、人造物等等的摄影尝试,意在展示腿部毛发美感的多样性。

脱毛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现当代主流审美对于女性体毛的态度大概可以从二战时期说起,虽不能笼统地为脱毛文化的来由做定论,但其多多少少由于男性审美的支配。严肃地讲,女性剃掉自己的腿毛,仅仅是为男性提供了必要的视觉刺激。主流审美的许多倾向满足了男性的窥淫癖,使得他们压抑的快感得到释放。我们难以找到主流审美形成的原因,正因为我们,作为女性,并没有从头到尾亲手塑造主流审美。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的,“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这本书的想法就是从“女性身份”这个带有痛苦和骄傲的词汇中扭打、盘绕而生长出来的。





《新新人类》


《新新人类》是一系列连载刊物,聚焦信息电子化时代的自我表达,以新视角观察当下的审美变化,对观察所得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产物进行二次创作。

本书以美颜相机代替普通相机进行街头摄影,捕捉到的画面却是与美颜文化相距甚远的场景。照片中呈现出的趣味性与幽默感反衬出当下流行审美的一丝怪诞的趣味倾向。




《偶然成诗》


《新新人类》第二刊《偶然成诗》完成于2021年3月。收集了许多网络上有趣的截图,恰巧存在诗意的随手一截,所收录的投稿均来自于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文献查阅网站等的截图。我们保留了投稿图片的原格式,结合内容重新丰富了设计。结尾章节是关于现代诗的讨论,并且节选了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微软AI小冰根据豌豆黄logo用几秒钟的时间所做的三首诗等。诗已经在科技和时代的影响下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一切也许本就是一种偶然。

《新新人类》是一系列连载刊物,聚焦信息电子化时代的自我表达,以新视角观察当下的审美变化,对观察所得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产物进行二次创作。




假杂志

假杂志关注以图片和影像为媒介的创作者及其关心的世界,并致力于以上内容在不同介质上的呈现:线上、杂志、出版、书店、展览、艺术书节,以实践表立场,示在场。


推荐刊物

1

「假杂志」 vol.1

2

山河跳!「中国动物成语卡牌」

3

《一个故乡:二千零六十五公里,三百六十位村民,不可数的苹果和一次离别》

查看更多 >>>

「假杂志」 vol.1


1922年有一部名为《Häxan》 (女巫们或称历代的巫术)的丹麦电影,该影片原本是一部关于巫术的“纪录片”,用以来粉碎当时的人们对女巫的想象,如今看来,它却因禁忌的宗教内容和丰富的电影语言,而使得人们对巫术的想象在历史和文化的流转中变得愈发驳杂。本期杂志以“巫术修辞”为题,正如其名,与其说是借艺术家的脚步回溯不同时代的泛神秘主义叙述,不如说当巫术作为一种修辞时,是如何架空进历代的生活里的。


在作为杂志主体的“专题”部分中,我们以九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基础,局部展示之于分别邀请不同作者展开评论与访谈。而“平行写作”则同样基于泛神秘主义的气氛,收录了三篇半虚构文本。




山河跳!「中国动物成语卡牌」


假杂志与《普遍》(手册)联合出版艺术家小组山河跳!的作品《中国动物成语占卜卡》。这是一本艺术家书,一套卡牌,一个自制占卜系统,亦是来自艺术小组山河跳!的印刷版作品。


本次出版的《中国动物成语占卜卡》由49张纸牌构成,卡面图像是来自艺术家绘制的带有强烈霓虹色的动物形象,并各自对应了49组与动物意象有关的中国成语。据艺术家说,这些从0-48的编号对应了人生不同阶段的隐喻——从人之降生(龙生九子)到初出茅庐(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回转至命运的峰值(鱼跃龙门)与低谷(倦鸟归巢),完成命运转向(浴火凤凰),最终回首(乌飞兔走)……倘若我们按照编号顺序观看,它们几乎构成一套经典“英雄叙事”的标准命运模板。而人之命运的不确定性则随着艺术家所建立的占卜系统被打破,在这里,“洗牌”动作几乎成为了一个出色隐喻——以此可视化命运的发生机制是如何展开的,人的命运又是如何在这套机制中嵌入进动物的隐喻中来的。




张晓「一个故乡:二千零六十五公里,三百六十位村民,不可数的苹果和一次离别」


从2011年开始,张晓将所有的工作都转到了了他最熟悉的故乡,这个与他的成长和记忆密切相关的地方。最早他通过宝利来的移膜工艺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借此隐喻自己与故乡的撕裂了又重新修复的过程。通过这些拼贴的影像,去找到一个回忆与现实的平衡。


而彼时的张晓,对于故乡,更像是一个游荡在台上村的孩童,漫无目地寻捡着故乡“废墟”中反光的硬币。他翻箱倒柜地倾倒出家里旧抽屉的所有老物件,翻着亲戚家的旧相册,闲逛于隐于集市中的照相馆,甚至为了得到村里每个人的肖像而从村委会借用了全村人的农村合作医疗证。


张晓在关于故乡的作品之中引用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话:“每个特定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而这些关于故乡的图像,正是将乡土社会中的复杂关系,投射到平面化的消费意识形态与审美逻辑之下的某种语言。


在这样对故乡的翻阅之中,张晓逐渐构建起了,或是说重新发现了从小就充斥于他身边的“乡村美学”,那种与都市、摩登、现代性格格不入,却某种程度上又承袭自人们对都市、权威的想象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产生的各种视觉观感、图式,文字、颜色搭配。


而在对故乡的散点式的探索中,“苹果”这个符号之于张晓的意义,必然也是比其他作品更加重要。如果将张晓关于故乡的所有作品平铺在地图之上,我们会发现张晓关于苹果的作品,仿佛在这样一个村落的中心,构建起了一个果园。他如是说:“从《他们》,《海岸线》这样宏观视角之下的大范围叙事,到回到故乡,再到苹果,我的创作有一个从“面”到“线”,从“线”再到“点”这样的过程。在这之后我希望把故乡的这个地理上的“点”也消解掉,用一个更加符号化的东西——苹果去代替。”




山浮士多

山浮士多️是来自深圳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在承接对外设计项目的同时,也持续进行以趣味性为起点、信息量为纵深的文创产品创作,通过独特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重视内容的丰富;坚持思辨与自省;挖掘社会与人的多个面向。


推荐刊物

1

《side EFFECT》

2

《was der Fluss sagte》

3

《3L》&《3T》

查看更多 >>>

《side EFFECT》


探讨严肃阅读的重要性。严肃阅读是解毒剂,赋予人们智慧与勇气从种种规训与教条的桎梏里挣脱开去,从“猜你喜欢”与信息投喂的催眠中清醒过来。作品以长条幅与小字体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仔细且审慎的阅读感。




《was der Fluss sagte》


以与朋友的对话萃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这条思考与感受构成的语义之河浮在河面能观察到逻辑、头脑、理性;跳进河中能感受到情绪、心理、感性;潜入河底能体验到宗教、灵魂、自由。作品采用真空包装。




《3L》&《3T》


作为《was der Fluss sagte》的续章,《3L》&《3T》沿着它的河道流动着,形成了一个更完整的河流体系与更广阔的精神地貌。

花不想成为动物,动物不想成为人,存在本身要万物充分享受自己。《3L》侧重于美与热着爱;偏向感性;更形而下;以生活中的感受为主;关于生活、语言与爱情。作品采用Riso-Coral & Turquoise & Yellow三色印刷。

真实之下有真相,真相之下有真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3T》侧重于力与冷着爱;偏向理性;更形而上;以生活中的思考为主;关于文艺、哲学与宗教。作品采用Riso-Mint & Blue & Metallic Gold三色印刷。

 “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的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卡夫卡这两句话可以分别作为《3L》与《3T》的最佳注脚。《3L》&《3T》不仅是创作者的自我对话,也是两本zine的相互对话。Riso独特的色彩表现与印刷质感与《3L》&《3T》种种主题变奏相结合,从而多色随机错位叠加出生活与人性的丰富层次与多种面向。




二十面体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动手而获得知识与理解,而不只是通过文字。我们也时不时举办线上线下工作坊,让读者可以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产生意外发现。


推荐刊物

1

《重返全球概览现场》

2

《埃舍尔专题》

3

《乌力波专题》

查看更多 >>>

《二十面体·地图不是疆域》


由9张海报以及1本小册子组成。介绍的内容围绕半个世纪之前的一本嬉皮士杂志《全球概览》来展开。在本期杂志的组稿阶段,编辑部办了一次工作坊,邀请朋友们共同阅读《全球概览》并且发掘书中的各种精妙细节。最后大家的“考古发掘”成为了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





《二十面体·埃舍尔专题》


第一期主题是埃舍尔,邀请你跟我们一起去关注万事万物背后的数学之美。从埃舍尔创作的“不可能”的版画,到非洲大陆的分形建筑,到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手势,这一切,都是一个个的窗口,有如一个个分形图案,只要我们能够走进去,走得足够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个极为有趣的世界,于是乎,意外之喜不知不觉地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包含一门书和5个可以动手组装的玩具/套件。




《二十面体·乌力波专题》


二十面体乌力波包含一本书和一套卡片,书籍和卡片交织在一起阅读。收纳了乌力波成员的作品,还有成员的介绍。同时编辑们还选择了一些中文乌力波作品,中国古代的回文诗和杂体诗。btr老师还专门创作了一个基于字数格式限制条件的上海公园大观。还有一些人工智能和电子游戏相关的文章,探讨人机互动场景下的乌力波创作方式。




谜雾舍

谜雾舍致力于成为一间集画册设计、展览策划、胶片冲扫、暗房体验、写真拍摄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室。谜雾舍BOOKSTORE是谜雾舍旗下以平面出版物为主的书籍工作室。


推荐刊物

1

《城市谋杀案-Vietnam》

2

《忧心忡忡的美梦》

3

《直到海水消逝》

《城市谋杀案-Vietnam》


随着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资本的人的异化以及人类自我的挣扎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在越南的一次被抢劫的经历,牵出了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境遇。所有的秘密都藏在人们的生活里,在街道上,街头摄影正是这般一边牵着过往一边预示着未来,原原本本地揭示了我们此刻存在的处境。正如一句“魔鬼隐藏在细节里”,所有的秘密可能都藏匿在街头。

作品采用纸上电影的叙事形式,犯罪档案的装帧方式集结成册。

报纸部分可单独成立一个小的《城市谋杀案-Vietnam》作品,各国语言的新闻内容均为在越南遭遇犯罪的经历,暗示全球各国各地区都已卷入“谋杀案”中。充满隐喻的图片以及以真实遭遇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与各种设计细节相结合,拼凑出一个破碎的谋杀案的图景,将观众引入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忧心忡忡的美梦》


19年拍摄于东京及周围城市。

在心心念念了多年后终于踏上东京的土地,可曾经所憧憬的“美好生活”——被动漫与游戏包围,艺术家们聚在一起喝酒谈天然后各自出发创作,文学中的美丽哀愁和日本四月明媚的光线都统统不见踪影,心中怅然若失,正如三岛在《金阁寺》中写到的对金阁美的想象的幻灭。拿起相机在街道上不停游走拍摄,是我对东京幻想的“死”与“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




《直到海水消逝》


在地质上来说,大陆边缘或者大洋地壳只占小部分的地方称之为海。海总是和陆地共同出现。互相作用,互相依赖。陆海交接处,在常年与海的碰撞以及各种外力的侵蚀下,形成了独有的空间景观。交界处充斥着对抗与平衡,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自然平衡。

陆地被作为具现化的载体,在这种碰撞之中被雕刻成型。这种雕刻,因为过于漫长,在人类感受时间的速度上相对静止。凝望此处,就犹如凝望静止的时间本身。这种相互作用会无限的延续下去,直到海水消逝。



脏像素 Inky Pixel Press

脏像素以油墨和像素为载体,致力于研究型设计的创作与出版。


脏像素希望通过对书籍这一原始媒介进行实验性革新,赋予每一种声音独特的物质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一种文化生态。


推荐刊物

1

《BIND》

2

《后屏幕影院》

3

《信息暗面》

查看更多 >>>

BIND


BIND杂志是一个分享、交换以及储存想法的社群空间。通过独白、对话和圆桌辩论的形式来探讨每一期的主题。我们将发声者的想法以油墨的形式储存在纸张上,并且希望以BIND杂志为核心构建一个跨文化艺术社群,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物理空间里的再次链接。

杂志第一期主题「但这就是艺术吗?」现在,是时候来探讨这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艺术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艺术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层级关系也开始消失。当艺术品开始被大批量生产,展馆与艺术家开始形成相互委托的关系。正如圆桌辩论中反复提到的,艺术似乎不再具有特权式的独一性。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其他领域开始入侵艺术的领地,把社会责任、批判性,情绪表达以及概念性思考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因此当我们提问“但这就是艺术吗?”,答案也不再是二选一了。




后屏幕影院:电影的重新物质化和塔可夫斯基式体验


在电子屏幕和移动设备触手可及的时代。电影中的“缓慢”挑战着当代人已数字化的观影模式。移动电子屏幕和短视频平台使得我们对高清图像和宏大场景的渴望可以随时随地被供给。叙事和艺术价值最终变成图像的随从。


假如我们删掉屏幕呢?




信息暗面


社交媒体对于其自身的定义是乌托邦式的公共领域,但实际上科技公司掌握着信息垄断的权力。当我们打开社交媒体时,就进入到了由算法分配信息的被动状态。#脏信息在用户主页上的蔓延强调了乌托邦式的公共领域并不存在。我们是否已经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麻木?



一树Arbre

一个艺术分享类平台,旨在传递多元化的艺术理念。一树定期举办专题性艺术展览与讲座,并开展一系列艺术工作坊。与此同时,一树Arbre定期与相关组织合作,提供各类教育活动计划,致力于社区内艺术氛围的传播与艺术环境的构建。


推荐刊物


《园岭当代艺术》

查看更多 >>>

为城市发声,为社区写诗,书写的是众生的每一天,记录的是脉动的日常。



啲叻DEALERS 

「啲叻DEALERS」:一份创办于2020年的新报纸,关注青年的独立创造与生活选择,每月一个特定 主题,用纸媒与读者产生现实互,呈现当下青年独立积极的创造性生活方式。


推荐刊物


「啲叻DEALERS」月刊

查看更多 >>>

从采访、对谈中探索艺术的边界,每月稳定输出青年人类所感兴趣的内容。



BROMIDE BOOKS

BROMIDE BOOKS 是一家年轻的出版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2 月,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出版好书并在全球销售,发现、推广和传播年轻的、被忽视的或鲜为人知的摄影人才和摄影档案。 


推荐刊物

1

《CUPBOARD_MEMORIES》

2

《OFF SEASON》

3

《Sensuality》

查看更多 >>>

《CUPBOARD_MEMORIES》


Cupboard Memories by Xia Boqian.


Forewords by the Japanese photographer Keiko Nomura, translations in Japanese, Chinese, English.


In Cupboard Memories the Chinese artist Xia Boqian merged together two projects; Out of the closet, where she had covered for a long time people with depression, mental issues due to events and way of life they didn't wanted to share publicly. For the edit of the book this project has been mixed with other "lighter" secrets; hidden feelings, sentimental affairs, secret love... to make a compilation of private moments, improvised stages. What was important during the shooting was to let go and she captured only few pictures of these moments, instantly, without taking care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 (lighting, framing,...) She captured THE MOMENTS. 


The emotions frozen in time are much more valuables a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book, a lot of the archives where irremediably lost, leaving us in doubt about using old scans or previous internet sharing. But it was the story of the book itself: a compilation of imperfect things and moments, that cannot be repeated, so we kept going forward. 


The sequencing was made using the idea of mutual needs: flowers, waters & human connections 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OFF SEASON》



by Fabien Fourcaud.


“If there is some strangeness in the exploration of new lands in search of memories,it comes from the possibility that we do not necessarily find what we were hoping for. Sometimes, one finds oneself in torpor, in the expectation of what will never ever be again.” Fabien Fourcaud


The book st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French,English,and Japanese translation) like a movie. 

The search of something already gone, the wandering in the part of an infinity loop, even the brightest sun is cold here.


The original 2013 series by the artist who shot the off-season seaside on various locations along the french coast has been widely augmented with unreleased pictures to become a dream-like book of 112 pages of fine reproductions.


A wandering from the inside cities to the seashore, mooded with melancholy, nostalgia and the french je-ne-sais-quoi,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the skeleton of holidays, delivered in a pink cotton candy delicate hardcover.


Dream on.





《Sensuality》


tension, hope... and other ingredients

by Wu Yuhang


The young photographer Wu Yuhang lock himself in his darkroom to project his feelings on instant films. The chemicals medium are manhandled, overexposed with various light sources, jogged, crushed, pressed, ... 


“I write the negative film in an interaction between light and body [...] The absence of the camera allows light to drift away from the traces of existence. It allows photography to return to the medium itself. ”


An historic bridge as the chemistry [integral process] uses silver bromide (and dyes), the chemical that democratized the photography as we know it before digital.




不安分书店

不安分书店热衷给读者挖掘和推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众绘本、漫画和zine,还会不定期开展插画展览、主题阅读及分享会等活动,是一个小而“不安分”的独立书店。


推荐刊物


《日系插画集》

查看更多 >>>

本次不安分为沸腾书会精心挑选了非常优秀的日本艺术家的个人作品集,包括安西水丸、长场雄、北村南和木内达朗等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格的插画艺术家,也有荒井良二、樋口裕子等优秀绘本作家的作品和周边。



NaughtyRoll 沙沙滾

2019年成立於澳門的獨立設計、出版品牌工作室。持續輸出傳達快樂的原創插畫、平面設計作品,從Risograph孔版印刷出發但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呈現,鍾愛各種有趣的主題以反差性的手法表達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設計意念。


推荐刊物

1

「Reborn the night A to Z」

2

「HILLMON 山朋損友」

3

「IMBALANCE」

查看更多 >>>

「Reborn the night A to Z」


Naughty Roll聯合澳門年輕攝影師陽森麟出版澳門首個RISOGRAOH攝影作品集。攝影師精選了26幅關於澳門夜景的攝影作品,因應選用risograph印刷的特質,將作品加以後期藝術創作並以A-Z排序,賽博朋克風格結合risograph“不完美的”印刷質感,從新的視覺角度感受澳門本土人文風情、現代與歷史文化碰撞的獨特魅力。




「HILLMON 山朋損友」


澳門插畫師鄭志豪圍繞朋友日常相處的一些有趣的時刻獨立創作13幅插畫,詼諧的將朋友演變成各種山怪型態演繹了12個帶有貶義的粵語辭彙,以反差性的手法表達友情的甘甜苦樂。


作品以A3尺寸應用RIsograph印刷出版。




「IMBALANCE」


插畫師林揚權應用插畫講述一個荒誕世界中荒謬的旅程。


/平衡與失衡,

是否有判定的天平?/


「IMBALANCE」是荒唐的,亦是真實的。

生活是真實的,亦時刻荒唐著。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

值得思考。




Steppyplus

生活方式平台Steppyplus,以优质的深度内容为立足之本,致力为年轻人带来具有前瞻性,有趣的文化信息。


推荐刊物


《HUA》

查看更多 >>>

Steppyplus Issue 第五本特刊,《HUA》即《华》,聚焦于中华文化之美学。中华文化是三棱镜,是万花筒,拼音“HUA”折射出“花”“画”“化”的光影,稍作扭动便能看到不同的花花世界。

“花”是什么?花是美丽的事物,是情感,是信仰,亦是时间。

“画”通过画笔、现代科技以及人的意识,无形有形的交叠,构造出艺术家的世界。

“化”是一个酝酿转化的过程,火与土的燃烧,人与自然的融合。文化潜伏于大地,经过人手的潜心挖掘和反复琢磨,终成美学。

最终《HUA》回归自然,回望文化的本真,为一趟文化远行作出一个小小的记录人“话”,自然的语言。

《HUA》中我们直朗地表达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寄望,相信当下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好时机。 春夏秋冬又一春,新的苞蕾即将再次绽放出繁花。



副本制作

副本制作(instance)创办于2009年2月。我们关注当代汉语及其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呈现,并推动相关的创作、实践和出版。


推荐刊物


《利亚国》


在《利亚国——一种虚构》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遭遇了严重的存在危机,他携带着像个破行李箱一样的躯体和不稳定的Wi-Fi信号般时强时弱的形而上脉冲,安然无恙地穿越了一个被权力之焰煮得沸腾的国度,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了一部由意识形态暴力、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交织而成的“伊利亚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存在——从复数的人当中抽身而出,优先于世界,并迎面遇上了自由。



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80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5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推荐刊物

1

《艺术家隔离日志》

2

《马克·夏加尔》

查看更多 >>>

《艺术家隔离日志》


《艺术家隔离日志》是麓湖·A4美术馆2020年同名线上驻留项目的全记录,包含每一位参与艺术家以居家隔离、网络社交为新常态下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反思。这是新冠疫情期间来自23个国家的79位艺术家的声音,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被打断的状态下进行的一次网络社区实践。




《马克·夏加尔》


《马克·夏加尔》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21年4月至7月举办的展览“马克·夏加尔:爱与希望”的相应展出作品收录。通过“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色彩魔术师”“爱”等七个主题,及画作整体呈现及局部特写,对展出作品进行充分呈现。




官方代售


Design360°

Design360°创办于2005年,是亚洲著名专业综合设计杂志。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卓越新闻奖等国际知名奖项,并曾与 AGI、D&AD 等国际顶尖设计机构深度合作。


推荐刊物

1

《Award360°2021年度100作品集》

2

《Graduate360°年度毕业设计年鉴》

3

《Design360° no.95期 小型字厂》

查看更多 >>>

《Award360°2021年度100作品集》


由Design360°主办的「Award360°2021年度设计奖」已于11月公布年度100设计获奖者,并推出获奖作品集《Award360°2021年度100作品集》。这不仅是所有获奖作品的设计理念与图片的全展示,还包含对最佳设计及新人的详细点评与评委采访。通过这100件作品,Award360°期望呈现年度设计潮流与变化,梳理与展现这一个个截面,为行业提供一个从商业、社会、技术等维度多方面进行讨论与反思的平台。




《Graduate360°年度毕业设计年鉴》


由Design360°主办的Graduate360°2021年度毕设奖,由广煜、木住野彰悟、Jaemin Lee、李永铨、Thonik、UDL、虞琼洁、周子书8组海内外知名设计师组成的专业评审团,又评选出10件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作为TOP10毕设。TOP10作品与年度毕设100一起收录于《Graduate360°年度毕业设计年鉴》,本书对获奖学生及导师进行了深度采访,以呈现这10件毕设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创作历程和深度思考。为设计专业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Design360° no.95期 小型字厂


自由而精致的小型字厂或许也正是这个时代和市场所催生的组织形态——人们愿意接纳更多元的视觉表达,这些创意组织也更大胆地通过更多样的形式突破字库设计的边界与寻找新的可能性。第95期Design360°杂志对话Grilli Type、Dinamo、Sharp Type、lo-ol Type Foundry、三言、Rosetta Type Foundry,感受小型字厂对待字库设计的新态度!



te magazine

《te》是一本关于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双语年刊。我们每一期会根据特定主题,委托来自不

同领域的创 作者探讨地域之间的动态文化景观,包括地方社群的语言、传统、和文化在当

下不断更迭的状态, 以及个体叙事如何因社会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发展而变动。


推荐刊物


te magazine

查看更多 >>>

No·1 失落的协会 Editorial


食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从未产生过如此多的可能性与复杂性,一方面,它构筑了集合着味觉、

文化记忆和历史变迁的体系;另一方面,食物与地域的相互关系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转型的

隐藏动机。te的创刊号以叶无忌撰写的”失落的协会“作为主题,“失落”并不指失去和消亡,

而是暂时的沉寂与失势。也就是,很多所谓的文化只是暂时性地隐迹,有些则转换成了另一种

表象。食物恰好是这一流变的最好例证,而“协会”也指向一种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期里,我

们邀请了13位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以食物的角度切入人类学、社会学、当代艺术的流变现象并

进行反思,旨在揭示食物在不同研究动线中附着的多重概念,同时也将食物与地缘的关系打破

重组。

我们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教授Mary-Jean Chan的诗歌开篇,她以一场日常对话还原了文化差异

造成的误解,开启了关于跨文化产生的误译与个体身份位移的话题。

而对身份的不确定性也会转嫁到阶级属性。人类学家曹雨把槟榔视为连接不同民族历史脉络的

成瘾品,从南岛的流动民系到大陆的帝国,槟榔的语音和功效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转型而发生

变化,背后影射的更是不同时代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分裂。

艺术家组合Cooking Sections在台湾的田野调查中探寻了牡蛎的潜能,牡蛎不仅可以滤水,吃

剩下的牡蛎壳也被人们用作建筑材料。与此同时,牡蛎和人肌体的关系在艺术家的浪漫词藻中

脱离了牡蛎的基础食用价值,转而想象未来的共生关系。

同样脱离食物本身的充饥功能,唐菡与周霄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目睹了食雕在广州地区的兴

盛与衰落,探讨食雕作为一种附带着强烈时代印记的饮食形式,是如何在新时代的快节奏中被

取代或吞噬。

德国艺术家Wolfgang Tillmans的静物照片做到了一种超越时间性与地缘性的存在。静物在洲

际之间,慢慢地随着时间腐烂变质,照片在捕捉日常性的同时也揭示了某种恒定的真理。

明尼苏达的苗族厨师Yia Vang和加拿大华裔艺术家梁超洪Alvin Luong凭借回忆制作了两份食

谱,作为成长于北美的亚裔移民,对他们来讲,食谱承接着一份乡愁式的味觉记忆,当中的食

材与烹饪手法也无疑散发出移民与交融文化的痕迹与结果。

致力于中亚研究的叶无忌在面对庞杂的中亚地缘政治语境时,创立了一个名为“抓饭协会”的

组织,以抓饭为名而消除人的戒备,组织承载了中亚变革的缩影,以虚实难辨的叙事阐释了中

亚民族进程中的重要拐点。

如果说抓饭作为一种泛中亚的共通食品,那么对于一些让人耳熟能详的食品则常常伴随着地缘

政治与消费主义,甚至成为国家争端时的牺牲品。Elia Nurvista从一场基于罗宋汤的讨论开

始,探讨了食物的文化所有权。在这里,食物被边界所区分,也充当了边界。

边界对于林中居民鄂温克人来讲是模糊的,而同样模糊的是他们饮用酒精后的意识,但作为一

种替代品的酒似乎也才是贯穿鄂温克人精神性的铁证。导演顾桃与其父亲顾德清在数次探访东

北边疆民族鄂温克人的时候与酒结缘,从两代人的记录的证据中,我们看到了酒在鄂温克人中

的多重意义,酒也同时在裹挟着这个民族走向未知的路。





时代美术馆

广东时代美术馆认同文化机构的公共使命和艺术的社会周期,我们认识到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使命。


我们在与艺术家合作的同时,努力促成对话,以评估公众对当代艺术的接受程度。我们重视文化机构在公共领域中的活力,用艺术的方式记录重要的文化时刻和社会转变。


推荐刊物


《救赎之歌》

《救赎之歌》


讲述了雷鬼乐产生的历史以及在中国的流传和演变。其中华裔牙买加人在这段历史中的影响,Krish受到了一位音乐人朋友的启发。朋友曾受邀拍摄一部雷鬼乐的纪录片,她去到牙买加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影片叫Always Together,一段预告片挂在网络上,引人好奇。但死活找不到完整版,影片官网也久未更新。问了几圈后,原来后来导演拿走了所有的拍摄资料跑路了,整个拍摄团队的人再也联系不到他,这个片子也一直没有问世,可能还藏在某个硬盘里,不知道有无重见天日的那一天。不过这段历史,你现在都可以在Krish的漫画里读到。 


这次用了贝叶本的形式,一面中文一面英文,页面之间可撕拉。当你有一天突然失去了书本原教旨主义的执念,不甘于它深埋在书柜里,也可以一页页撕开,成为贴在墙上的海报。 





Page Bureau

Page Bureau(书局)是Related Department(有关设计部门)内部的自出版单位,致力于输出和朋友们一起构想、设计、发行的1 Page至N Page的各类型印刷物及虚拟文本。


推荐刊物

1

《原物节语》

2

《灌木》

3

《寻狗启示录》

查看更多 >>>

《原物节语》


《原物节语》是一本关于物品的书,书里包含了二十四句描述节语间酒店里物品的短句,由诗人穆永泉书写。这些物品在句子中用隐喻、典故、拟人等方式被诠释,通过文字和更多的物品和想象产生关联,而不再单纯指向自身。我们从收到的这二十四句短句中提取了关键词,在国内外各类二手交易平台上(闲鱼, Craigslist, Facebook Marketplace等等)进行检索,进行了一种“以词易物”的交易行为。搜索的结果与原始描述的物件不再直接相关,却成了一种新的“词丛”,辅以物品主人的图像和文字描述。一件物品关联着一串词,这串词又关联着无数相关或不相关的物件。整个过程像一连串随机的橱窗购物行为,也像一种解谜的体验,在算法推送的相关结果中谜面被无限折叠,谜底就是解谜的过程本身。这本书,也成为这个网状叙事下的第二十五件物品。书的四个侧面,从书脊到书口用了二十四句短句的相关搜索结果,罗列了一连串相关物品的图像。二十四款书签上有它们的谜底,随机附上。




《灌木》

“灌木”是艺术家RJ Tripodi虚拟雕塑系列。此书以“灌木”这个词的两种含义为启发。通常灌木是指修剪成一定形状和大小以适合景观设计的一种植物。灌木的第二个意思是从英文的俚语翻译过来的,用于描述荒野或丛林,表达一个充满致命威胁但也极具吸引力的地方。同一个词,两种冲突的含义是本书中的一系列数字雕塑的创作背景。这个系列的作品通过数字逻辑在灌木所处环境提取雕塑的色彩和形态,给了我们灵感在编辑、设计和制作工艺中寻找对数字逻辑和“隐形”的表达。所有的图片顺序不再通过视觉关联或叙事逻辑主观排序,而是通过画面RGB色彩的平均色值由浅自深排序,在翻阅中从明亮进入幽暗的灌木丛。这本书共分为三个板块的内容,其中第三板块通过海报呈现,部分文字以光油印刷。




《寻狗启示录》


《寻狗启示录》是下班派对系列的自出版物,由有关设计部门和插画师发烧狗合作完成。灵感来自于互联网上散播的寻狗启示招贴。我们创作了一系列的插画狗的形象作为Lost Dog的主体,  以丰富庞大的野生排版设计为原材料进行了再创作并整理成册。




Be Water Journal 水象

Be Water Journal 水象(简称BWJ)创立于2017年。BWJ以人为连接点,关注来自全球的「文化 创造者」——他们踏实地进行创作与生活,在实践个人理想的同时,积极地对周遭的环境与生态、 当下的社会议题,乃至族群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多样的回应与反思。


推荐刊物


《水象 Be Water Journal》

查看更多 >>>

《水象 Be Water Journal》第2期:移形换影


通过对全球10位文化创造者的访谈,探讨当下的数字科技等新技术,与城市、自然、手工、人的关 系,以及对创作、生活、社会之影响,并延展对未来世界的想象。+64位特约专栏,聚焦传统再 生、服装科技、音乐的社会性。




《水象 Be Water Journal》第3期:自然而然


来自全球的文化创造者,共同探讨当代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艺术实践、自然设计建筑 & 社区营 造、亚马逊地下世界、原住民智慧、田野录音、人类自建系统反思、合成生物学、中医与东方之 道、人类福祉」。




沸腾书会

· 时间:2022年1月7日-1月9日

· 地址: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空体新媒体实验室

· 票价:单日票 ¥50,三日通票 ¥80

· 福利群:扫码进入空体【沸腾书会】交流&福利群



丨 作者:小新

丨 图片、资料来源:空体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