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看点 | 魔都观“如来”,帝都体验“游戏中的生存法则”

Scope Flash weart艺树客 2021-09-26

 


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话题可谓“历久弥新”。近期的展览中,新媒体、多媒体、装置艺术、数字艺术都是关键词,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不同形式的背后,其实还是艺术关于社会话题和问题不同层面的体现和反映。



FLASH LIST 002

宫岛达男:如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游戏中的丛林法则,群展,歌德学院(中国)

惠特尼双年展,惠特尼博物馆(纽约)

人间指南(上),群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瞌充梦东:宋陵个展,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池社

打开折叠:李山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

预见:蒋鹏奕个展,香格纳画廊(北京)

透现:David Evison个展 ,户尔空间(北京)

变量与供养,群展,没顶画廊

金色阶梯,群展,鸿坤美术馆

物墟 · 象浑:胡伟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偏锋新艺术空间

 

上期回顾:LIST 001

 美术馆里租来一块地,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



宫岛达男《生命(无器官身体)系列 No.13 》(2013) 展览现场 2019

宫岛达男《五个对立圈 》(1992) 展览现场 2019

“宫岛达男:如来”上海民生美术馆展览现场


近期在魔都上海的朋友,大概都不会错过这个展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宫岛达男:如来”(2019年5月18日-8月18日),展出艺术家自1988年以来每个阶段代表性的LED装置作品以及行为作品。


“如来”取自于梵语的“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为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ā为“如”,如同或不变,āgata为“来”,如来即“如同来了”或“不来不去”之义。标题强调佛教是宫岛达男重要的思想资源,英文标题“Being Coming”则突显出宫岛作品的生成性概念,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事件”,契合宫岛强调的“Art in you”观念,传达的时每个人都有佛性,宫岛将佛性转化为艺术潜力。


宫岛达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凭借 “Keep Changing, Connect with All, Goes on Forever”(持续蜕变、连接大千、生生不息) 三个核心创作理念, 创作了一系列标志性的作品。LED 数字以格网、高楼屏幕、错综复杂的组合或电路,及简单的电子灯板呈现,体现着艺术家对永续、连系、恒久,以及时空的流动与停顿的关注。艺术家为此展览特别制作了巨型LED装置“时间瀑布”,以及行为作品“时间皮肤”。


这是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迁址至静安新业坊后亮相的首个展览,关于民生美术馆的十年,点这里:前十年,用金融激活艺术;后十年,用艺术改变生活和城市


《日落》 | © Auriea Harvey & Michaël Samyn (Tale of Tales), 2015

《这是我的战争》 | © 11 bit Studios, 2014

《猫与政变》| © Peter Brinson and Kurosh ValaNejad, 2011

 

在“帝都”,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展出的“游戏中的丛林法则”(Games and Politics,2019年5月11日至6月2日),聚焦2004年以来的政治题材类的游戏。电子游戏不仅是社会现状与冲突的(再)显现,它还试图模拟引发冲突的过程与规则。展览探索了游戏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政治性,并试图解答目前游戏中“强制政治化”的趋势是否可感这一问题。


展览所涉及的主题及问题,从决策应变(游戏“民主3”)、性别问题(“完美女人”)、监控机制(“拨号解谜”和“奥威尔”)、无人机战争(“杀人盒子”)到应对难民问题(“逃离伍默拉”)、媒体的力量(“西港独立社”)以及历史与当代社会事件(“猫与政变”以及“马德里”)。玩家扮演的往往是边缘化的人物角色,如边境官员(“请出示证件”)、女管家(“日落”)或战区内的平民(“这是我的战争”)等。其中大部分展品可供参观者体验试玩。 6月1日和2日,歌德学院还将举办连续两天48小时的游戏开发者工作坊,公众可免费参与(需预约报名)。


帝都的另一个数字艺术展,点这里“亚洲数字艺术展”力拓未来海淀文化艺术新地标

 

惠特尼美术馆

Meriem Bennani,Siham&Hafida(2017) 图片 © 艺术家Jason Mandella

Brendan Fernandes作品 The Master and Form 


说到话题,还要看这个双年展。被称为“话题制造机”的惠特尼双年展(2019年5月17日至9月22日)在惠特尼博物馆(www.whitney.org)展出。策展人Jane Panetta和Rujeko Hockley团队走访了25所城市的300个艺术家工作室,最后呈现了一场由75位/组艺术家组成的展览。75位参与者,有一些人被认为是社会活动家,但没有革命者,他们的作品或许有新的想法,却没有攻击性。


值得一看的还有由三位客座策展人选出的十八部电影的专门放映,以及将在整个博物馆的室内、户外或其他场所进行的歌剧和包含社会批评的演出作品。


策展人指出,整个展览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和方法包括:将历史挖掘作为重新构想现在或未来的手段;对种族、性别和公平的思考;和探索身体的脆弱性,以及对社区的关注和社会参与;公共领域里的广泛的辩论浮现在博物馆内部,博物馆本身也成为抗议的场所和主题,就像它的历史一样。


早在去年,就有社会活动人士(其中包含约100名签署协议的惠特尼员工)开始主张罢免惠特尼博物馆的董事会副主席Warren B. Kanders,起因是艺术媒体《Hyperallergic》报道并强调了由其担任董事会主席和所有者的公司Sarariland是催泪瓦斯制造商。在一份“让这个地方去殖民化”的声明里有这样的表述:“在任何地方都不应容忍依靠国家暴力牟利的投机者。


此外,值得关注的展览还包括:


展览现场:“新历史小组阅览室”将艺术家的创作文本资料与创作发生的时代背景并置,让观众在对照中重温那个时代的情景。

展览现场:“上街下厂”,任戬在武汉汉正街街头采购制作“任戬集邮牛仔服”的布料,1992。

王晋作品《叩门—美元上的总统》被用作《新周刊》杂志1999年第14期(总第69期)封面。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人间指南(上)”(2019年5月18日至8月18日),展出陈劭雄、任戬和新历史小组、王晋几位艺术家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的一系列创作,引导观众重新审视九十年代早期。标题取自一部国产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上映),《人间指南》是电视剧中的一份杂志,这个词也因此暗示了九十年代初那个流变不居的年代,面对价值的虚焦和断裂,公众所产生的焦虑、困惑和对价值重建的期待。


展览将艺术品与汇集了档案资料的阅览室并置展示,勾勒出一道九十年代初消费和开放社会来临后的价值坍塌、自我放逐或重建想象的“曲线路径”,并审视艺术家们所采取的或退出社会领域,或一头扎进新兴消费文化的应对策略。


消费”在今天不再只是一种为满足经济需求而产生的购买行为,更成为了一种渗透于知识、欲望甚至是主体建构过程内部的要素。在当今内化于知识界和社会个体中的矛盾性并未消失,在此背景之下,展览试图将艺术作品视为过去时刻的“方位浮标”,在时间轴中重新理解塑造了我们当下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工作简史,并试图获得一种“温故知新”。


《瞌充梦东》展览现场

《虚构 20号》172×90cm×3,纸本水墨 ,2019

《临摹 3》40×40cm,纸本水墨 ,2017

《无意义的选择?9号》 73×82 cm,绢本水墨 ,1986 ,宋陵“85”时期作品 非本次展览展出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池社“池社”名称源自张培力、耿建翌、王强和宋陵等艺术家在1986年创办的艺术团体名称,旨在提供艺术交流互动的平台),展出“池社”成员第二场展览《瞌充梦东》——宋陵个展(2019年5月18日-6月17日)。“瞌充梦东”是宋陵的一枚印章,语出杭州方言的发音,意为“半梦半醒、迷迷糊糊”。策展人刘畑取用为展览标题,并将其再次音译为“Catch the Muddle”(捕获糊涂)。


此次呈现的作品,几乎是此前均未展出、甚至未曾被选用的作品。展出有《梦的时间》《无题》《美妙的痛苦》《器件》及《静物》系列。作为一位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淡出国内视野、但在创造上又是极其活跃的艺术家,宋陵回国后以“回顾展”之名做过的数次展览,所传播、形成的某种固化印象,也成为了此次实验展览希望超克的对象。



“打开折叠”香格纳画廊上海空间展览现场

李山《打开折叠 8》124x93x3.5cm 布上丙烯 2017


同时八五时期的艺术家,李山个展《打开折叠》(2019年5月18日-7月21日)在香格纳画廊(上海)展出,关于近年来在生物艺术领域更为成熟的思考。“打开折叠”意为基因组双螺旋结构的铺平展开,进而对生物信息进行读取、写入、编辑等一系列人为干预。个展的视觉形式囊括绘画、摄影和影像,作品试图从物种的本质层面展开信息与生命的深度对话。这是继2017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之后,李山的基因编辑研究逐渐深入至分子层面的艺术性展示。其首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于1998年诞生。



蒋鹏奕个展《预见》现场,香格纳北京,2019 

预见 No.10| 蒋鹏奕| 2017-2018 |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纯铝板,钢化亚克力


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展出蒋鹏奕个展《预见》(2019年5月18日-7月06),呈现艺术家自2014年起,反复实验、推敲、破坏和重置后呈现的全新作品。“去介质化”成为他在这段时期里重要的实验方向。蒋鹏奕尝试去掉相机、镜头、拍摄手法等外部法则,以及作为艺术家或拍摄(制作)主体的主观控制,只保留底片、对象(物体)、时间和极其有限且不确定的人为介入。由某种在执着和放弃之间来回摆荡的张力所推动,这些作品既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深的是其背后艺术家对光和成像的观念性理解,对社会生活、个体精神的开放性探索。


顾铮曾评价蒋鹏奕的作品:“只有迷恋光,敏感与敏锐于光,同时也敏感于生命的人,才会发明这样绚丽的光的叙事与寓言。”关注光的形态及其再现问题,蒋鹏奕的摄影创作反复触及和“毁灭”相关的命题,即使表面绚丽迷人,抑或安稳静谧,底下也隐藏着某种激烈的暴力冲突。



展览现场

余大伟 温暖雪纺5 2019  


英国艺术家余大伟个展 “透现” 在户尔北京空间展出(2019年5月11日-6月15日),David Evison 试图在展览中,通过对维京时期建筑木板教堂结构的研究,转化为对雕塑结构的理解,这是自他 2003 年以来发现中国明清时期木雕及维京乌尔内斯风格的浮雕艺术在形式上的偶然相似性后,以内在结构的角度探讨建筑与雕塑在内、外部的反差所构成有趣关系正如艺术家所言:“我的灵感之一是挪威的木板教堂,小而高,看起来像巨大的雕塑……4000年前最伟大的雕塑给我带来了与过去100年间相似的灵感。雕塑这门艺术有着宏伟且必须保持的传统,而我的目标正是全力以赴地不断尝试。”



“变量与供养”展览现场

陈文波《政治沙发1》2019,布上油画  220 x 180 cm

龚剑,“第欧根尼的碗” 系列,2019,布面丙烯 230 x 170 cm, 230 x 170 cm

刘娃《看最后会到哪》2019,双频影像装置 7’30’’


没顶画廊群展“变量与供养”(2019年5月18日-6月30日),展出陈文波、丁力、龚剑、李汉威、刘娃、陆平原、佩恩恩等7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60后到90后。


虚拟作为一种能力,令人类在现实之外同时构建了日渐庞大和复杂的非物理性状的世界。展览呈现艺术家们对这一非物理世界的描述与反应,7位艺术家从各自的经验出发,从审美、故事、游戏等不同的角度,不断展开虚拟感知,深入虚拟空间内部,探求其深层结构、喂养路径与权力关系,对“虚拟”进行不同的沉湎、查探与解析。




黄静远作品现场

郭锦泓作品现场

贺勋作品现场


鸿坤美术馆群展”金色楼梯”(2019年4月20日-7月19日),展览由冯兮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包括程广、戴陈连、郭锦泓、贺勋、黄静远、黄朔菲、卢莹、牛合印、任芷田、徐若涛共10位。


展览将楼梯的物理行程,视为存在着向上与向下两种相悖的动作逻辑,通过楼梯所处的不同位置,对应着多种矛盾且对立的人群关系。自带的分级属性,描述有关人的阶级与地位等社会属性的差异。艺术家们作品串联生成的动线关系,由美术馆两层的楼体结构作为分割线,带出由上至下和自上而下,顺向和反向的回溯观展逻辑。无论在楼梯的上端或者下层,亲历者都似乎身处于每个含混不清却意志抖擞的时代中。



展览现场

倪军 《调色板人生》 2018


偏锋新艺术空间展览“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2019年5月16日6月26日由艺术史学者于渺策划。在倪军长达四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简单归类的当代艺术个案。通过呈现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展览试图将倪军丰富的艺术实践放置到多重艺术史的框架中比照和思考。生于1963年的倪军1979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系继续学习。多年的学院训练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写实绘画的基础。


1989年,倪军远赴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学习,之后在全球各地游走。遍览西方现当代艺术后,倪军依然执迷于绘画这一“过时”的媒介,并有意识地与当代艺术的潮流保持刻意的距离。2001年回国后,倪军转向研究董希文、吴作人、朱屹瞻、袁运甫等中国现代美术家,并且持续从马奈、柯罗、库尔贝等19世纪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绘画中汲取营养,同时努力内化宋代绘画的精髓。



胡伟,《书卷》二十一,木质构造,麻纸,麻布,宣纸,矿物 · 植物 · 土质颜料,箔,金属渣,2013

胡伟,《迹》,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金银粉、金属渣、箔 ,2018

胡伟,《黄山云雾》,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蚕丝,2015

胡伟,《黄山云雾》(局部), 蚕丝、宣纸、墨, 2015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时举办胡伟个展“物墟 · 象浑”(2019年5月10日—6月29日),展出众多综合材料及装置作品。这是迄今胡伟最大规模的个展,亦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拓展当代艺术之本土性研究的一次重要实践。


胡伟的艺术创作从中国传统绘画出发,将传统的水墨媒介拓展至综合材料领域,又将技法层面的媒材升格为本体层面的“物性”,最终在当代创作中完成了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深层次连接。胡伟使用的材料及物品,包括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金属、陶、木、贝壳、蚕丝、棉、麻等,在将材料转化为语言的过程中,让物的具体属性无穷“延异”。


图片来源:各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


- end -




近期热读


如何创建全球博物馆 |《Scope艺术客》

总第27期上市!



谦逊的美术馆即是亚马逊的生态球吗?

如何创建全球博物馆:对话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柯嘉比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博物馆都消失了,未来的博物馆要如何重建?


前十年,用金融激活艺术;后十年,用艺术改变生活和城市


美术馆里租来一块地,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折射一个时代的光怪陆离

ART CHENGDU是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现象?


艺术北京上的“九0后”,以及何以让艺术接近大众?





顾问 

范迪安/方振宁/黄笃/李振华/邵亦扬/王春辰/

徐冰/徐累/尹吉男/赵力/张子康/朱朱


主编 郭静

策划编辑 杨杨

资深编辑 张宗希

编辑 徐伟/李珺

设计总监 曲嫣

广告总监 刘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A座3107

邮编:100020

官方微信:scopeart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7740

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08/G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