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鸿祎的忠告:请做个神经粗壮的人

恰五星 2022-09-14

Editor's Note

刀钝好麿,人钝好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良大师 Author 良叔大大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今天文章不长,只想和大家聊一个字:

上篇文章写“邵逸夫”,就写到他很“钝”,不太在乎儿女情长的事儿,别人泼他酒也无所谓。

事实上,一个“钝”字是很多商业大佬的标配。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这样告诫年轻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


这话听起来像鸡汤,但周鸿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良叔有一个朋友,前360高管,周鸿祎身边的人。她对良叔说,周鸿祎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拥有一根粗壮的神经。

2010年3Q大战时,360推出大杀器“360扣扣保镖”,掐死了QQ的所有广告,随后被人以“非法外挂”和“刑事犯罪”告到了公安部。 


30多个警察,将360总部包围,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此时又是360赴美上市之际,一旦周鸿祎被调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无奈之下,周鸿祎出走香港,暂避风头。 


本来第二天,360核心圈有个例会,遇到这么大的事,周鸿祎又不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例会要取消了。 


然而,到了晚上,所有参会人员都收到了周鸿祎秘书的通知:


现场会议改为视频会议,照开不误。 


那天视频里的周鸿祎,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听取各方汇报,安排各项工作,根本不像摊上大事的人。


朋友说,还真不是周鸿祎故作从容,他就是那种“浑不吝”的特质,经常惹些事端,动不动就和别人结梁子,每天一堆抓狂的事,要是一般人,早就崩掉了。

然而,他却任凭风雨摧楼,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他的神经太粗壮了。

你看,这就是周鸿祎身边人的客观评价。

你可能不喜欢周鸿祎,但你不能否认一点,“钝”绝对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而且,以我的观察,多数能成点事儿的人,都属于“钝感体质”,这也是强者和弱者的一个分水岭。
 


1



我在500强时,跟过一位领导,现在已经进入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

那老兄,性格彪悍,精力充沛,标准的工作狂。

当时根据总部要求,我们要做一份宏大的报告,连续加班一周,蹲个大号刷刷手机都是一种享受。

终于到了汇报时间,会议室坐着董事长,加上其他头头脑脑,大概有十几号人。

我领导主讲,还没讲完,董事长就大拍桌子,说这报告做的就是“狗屎”,逻辑有很大的问题,举措也没有亮点。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把报告批的体无完肤。

在大公司干过的人肯定懂得,遇到这种批斗,这辈子对会议室都会产生心理阴影。

我那天也是,甚至不记得是如何走出会议室的,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压压的。

心情低落到极点,想到辛辛苦苦的成果,瞬间被批成“狗屎”,离职的心都有了。

当时真希望领导说一句:“算了,今天不加班了,休息一下.....”

然而,我被叫到他的小格子间,开始探讨如何修改报告。

我还沉浸在“狗屎”之中,一直神游,他却一如既往的专注,时不时把我拉回来。

这期间,他老婆来电,他甚至还有心情和老婆调侃两句。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和这领导的差距,不是级别,也不是技巧,而是“抗干扰”的能力。

我受到一点打击,不但影响了心情,还套牢了注意力。

而那领导呢,受到打击,就像拳头打在棉花堆里,作用力瞬间化解于无形,没有任何痕迹。

或许,那场会议对他来讲,根本就不算打击,只是一个普通会议,他不需要心理建设,也不需要自我安慰,只需正常行事即可。

有句话说,强者钝感,弱者易扰,还真是这样。

有年轻的朋友问我,那些厉害的人,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我回答,有一项能力最突出:抗干扰力。

这种抗干扰力,能让他们对周遭的事务,表现出适当的麻木与迟钝,这就是“钝感”的表现,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2



钝感的反面是敏感,现实中很多人都是过于敏感的。

这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礼让,要为别人考虑,要推己及人,要有共情心。

这倒不是不对,但凡事有个度,太过了,就完犊子了。

前两天,我去一家企业做辅导,和销售们访谈。

销售们都很年轻,向我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和客户沟通,总担心自己说错话,得罪了客户。

其中一位还讲了他的负面案例:客户觉得他讲话太冲,没有采购他们的产品。

这事儿,给这位销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现在每回和客户沟通,都唯唯诺诺,害怕说错话,以至于,客户提出过分的条件,他也不敢拒绝。

虽然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我敢说,这多半个是“错误的归因”。

客户不采购的理由多了,可能是没预算,也可能是别人给的回扣更高,他们不好直说,就随便在你身上挑了一个毛病。

不明真相的你,便把这个当成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开始对自己修修补补,最后把自己搞的越来越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你要相信一点,客户要真想在你这里采购,你“冲”一点,人家也会觉得是直率,真不想在你这里采购,你态度再好也没用。

有句话说:“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这句话挺毁人,有些问题明明不是你造成的,为啥非要赖在自己身上,这不就是心灵上的自残么?

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经常性的陷入自责中,担心和别人发生冲突,你的思想负担会变重,不仅失去做事的魄力,注意力也容易被小事干扰。

我们经常说:“易定者无感,易感者无定”,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能做成点事的人,就算表面上谦虚客气,但其实骨子里都是很自我的,他们很少自责,更不会共情心泛滥。

这很违背常识,但是遵守常识,往往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成事的,终归还是少数人。
 


3



这世界多数工作都是需要你有点钝劲的。

很多人以为作家写作,似乎要敏感点才好,因为触景生情,触类旁通嘛。

然而,真相却是,你必须足够的“钝”,才能持续地创作。

毛姆就说过:

“写作不能靠灵感,就像一个面包店的师傅,客人都在等了,你却说,我今天没灵感,做不出来。”


写作者应该都知道,持续写作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敲出那千把字,也不在于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

而在于,每天总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闯入你的世界,你要克服心境不被扰乱,这才是最难的事。

我认识一位年轻作家,有才华有文笔,可是更新频度极不稳定,有时一个月都发不出一篇。

跟他聊,他说,自己总是静不下来,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儿让自己分心,其实也都是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

被别人洗稿了,被读者骂了,被推广方坑了......所以他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来调整。

很多人大概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准备下班后学几门网络课程, 想到白天被老板训斥的情景,于是宽慰自己,等心情好点再说吧; 


本来计划跑步,想到今天在客户那里受的委屈,于是拿小龙虾来犒劳,养精蓄锐,跑步的事改天再说; 


本想啃一本学术书,脑子里老是浮现和同事的争执,心烦意乱,1个小时后还停留在第1页.....


你看,一个人没办法长时间自律,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具体的行为上,而是经常性的需要调整心情。

这就是对“挫折”的过敏反应。

现在很流行谈“逆商”,朋友圈会经常性出现《逆商会让你强大到不可替代》的文章。

褚时健的身陷囹圄、柳传志的破釜沉舟、任正非的一生磨难......

这些励志故事很让大家喜闻乐见,但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拥有他们的遭遇,也不会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失败。

所以,这世界99%的人并不需要逆商,因为多数人连逆境都不会遇到。

我们遇到更多的,不过是前进路上的蚊虫叮咬,被领导吼了,被同事挤兑了,被客户刁难了.......

有时你还真不能把这些破事当成挫折,否则你对挫折的嗅觉会变的越来越灵敏,啥事都变成了你的阻力。

如果你把人生拉长了看,这些真的都是芝麻小事,根本影响不了你的人生进程,又何必平添烦恼呢?



4



这人啊,真的需要“钝”一点,否则很多行业对你都有不小的挑战。

曾有人问刘润做商业咨询需要什么特质?

刘润说:“擅长睡觉。”

后来他解释道:

做这一行,你必须在任何地方都能睡着,飞机、高铁、汽车、轮船,甚至靠墙站着的时候......


你是手机,宇宙是电源,睡眠就是无线充电。


优秀的咨询顾问,充电5分钟,精神2小时。


如果你换张床就睡不着,就别做这一行了。


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但作为同行的我,知道这就是现实,这行业就是全国巡游,每天挪窝。

如果你太敏感,台下观众的冷眼,客户关键人的差评,就会让你失眠、吃不下饭,那么这行业还真不适合你。

因为,过不了多久,你的身体就会垮掉,还轮不到拼实力,你已经自动出局了。

所以,钝不钝,往往也和健康相关。

冯仑曾讲过一件事儿:

他小时候有个邻居,是个很自私的老太太,和很多人都有矛盾,还总爱骂冯仑。

冯仑就琢磨,戾气这么重的人,应该会折寿吧?

然而,那老太太却活到了99岁......

后来,冯仑想明白了,那老太太骂人归骂人,但骂完的那一刻,就不再纠结了,她不会事后还回想刚才让自己生气的事。

她更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就惴惴不安,这口钝劲,就是老太太的仙气。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冯仑的“结果偏见”,但是太过敏感,肯定会带来焦虑。

而长期焦虑会让人基因中的“端粒”变短,从而危害健康,这是已经被科学证明的。
 


5


今天花了一些篇幅谈了一个你可能已经知道的问题。

但是,我们需要去反复重温一些认知,才能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强化自己。

而且,我也不是说敏感就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敏感是优点,比如善解人意,洞察敏锐,刨根问底......

但是,过度敏感确实弊大于利。

我也不否认,这里面有先天基因的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是敏感一些,但是神经元是可以重新塑造的,只要别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去经历一些事,多去和人打交道。

你的神经元自然就变的有韧性了,敏感圈也会越缩越小。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因为我就曾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一个客户的电话就能让我一夜睡不着觉。

但是,经历多了,就磨钝了。

这世上的事儿不都这样吗,就像至尊宝说的:

“吐啊吐,就吐习惯了......”

 
-END-

恰五星,帮你抓住关键那张好牌

荐读


从数学天才到“华裔赌神”:他靠算牌横扫美国赌场,狂赚千万美金后被封杀


领8亿年终奖,掌2万亿美元公司,他是全球最牛接班人


这碗毒鸡汤,骗惨无数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