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万人的超大城市,如何重建医疗挂号系统?
APP、小程序、门诊挂号眼花缭乱,医院如何分配号源
文 | 赵天宇
编 | 王小
图/unsplash
“大活已经基本上干完了。”2024年1月17日,一位北京市属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接下来,京通114上的一些功能可能会继续扩面,即拓展到更多的医院,有什么需求再去完成就可以了。
北京市政府牵头的“京通”健康服务·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下称“京通114”),既有预约挂号功能,也囊括了医疗、医保和医药服务,自去年4月8日升级上线后,目前已经覆盖27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中,110家三级医院上线了医保移动支付等功能。
近两年间,北京市各大医院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不断地和京通114进行沟通、调试。
No.1
几乎是从无到有
据一位北京市属医院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替代“京医通”的整体思路是,医院需要自建挂号缴费服务平台、自助机等,然后北京市卫健委再重建类似于“京医通”的平台,也就是京通114,各医院需要对接、入驻,把自己的号源放上去。
“京医通”挂号平台在2022年4月,因经费筹措艰难等诸多因素,运营方考虑停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衡反修告诉财经·大健康,当时该院的线上挂号除了“京医通”,几乎没有更多渠道了,存在一定风险。
一位北京市属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京医通停止服务前,该医院的京医通自助机、线上挂号业务,都归给京医通做。此前一度上级领导是不让这些医院自建网上挂号、缴费功能的,自助机也不行。
早有市属医院发现,一有点事就去找京医通,但后者不太能帮着各家医院去满足全部细致需求,因此早早自建了线上挂号等功能,在京医通停运事件中受影响较小。
虽然北京还有一个预约挂号平台114,早在2011年7月就启用了,十余年间与“京医通”并行,但实际上,对北京市20多家市属医院来说,挂号业务的重心是集中在“京医通”上的,而不是114。
“手工”,一个在信息化、智慧医院大潮中格格不入的词汇,被用来描述彼时的114挂号。
一位北京市属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当时大多数北京市属医院都是这么做的:114是独立挂号系统,和医院HIS系统几乎没有互联, 医院在114单独维护号源,单独挂号,也不另行收费,挂完号把数据导出来,再导入HIS系统。114挂出去的号非常少,比如100个号源,114挂出去5个,这5个号一大早转到医院这边来,人工导入该医院内网HIS系统,以此类推,每天都要倒来倒去。
市属医院因此没有把114当做一个主要平台,直到京医通停运风波,多数医院才与114完成了实质性的线上挂号业务对接,逐步取消了“手工”方式。
北京医院把这活外包出去了。2023年9月15日北京医院发公告,对114预约挂号平台直连接口改造项目进行采购,需要在10月31日前完成医院相关系统与114预约挂号平台的共享直连,完成系统开发,安装部署、联调测试等工作。预算23万元,质保期至少一年。
114 还接手了“京医通”后续,新平台统称为“京通114”。衡反修告诉财经·大健康,原“京医通”运行十年左右,就像一位医生的成长一样,从规培的初级医生到了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不断进行磨合,候诊排队、防号贩子日臻完善。平台调整后,京通114也得从初级阶段慢慢发展到能承载全市医院的挂号、缴费种种业务,需要时间积累,挺有难度的。
No.2
如何统筹各家医院?
医院有APP、小程序等自有挂号渠道,还有统一平台京通114,同时还有门诊挂号窗口,那么医院要如何分配号源?
上述市属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在统一号池里,医院是具备技术手段去控制的,比如要给线下挂号窗口留多少个号,是可控的。但是京通114不希望这样,所以医院号池对京通114都开放,患者先从哪个渠道挂到的就归哪,医院每日放号的总数是一定的。
发现这一问题是,“领导们发现患者用114用得并不太多,于是就调查原因,”一位知情人介绍。
调查出来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各家医院的放号时间问题。每家医院有自己的放号时间,有的在上午八点,有的在下午三点;放号时长也不一样,有的医院最多放三天后的号,有的放七天的,有的放两周的。这给使用者造成了困惑。
还有一个问题是号池一时之间没有统筹得当。医院有号池,京通114直接从号池查该医院有没有号,有一些医院就提前把号发给京通114,比如两周后的号,有人挂到这号,但这两周中间发生变化,医生有事不能出诊了,医院不会再告知——最初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断的,对接不畅。
所以北京市卫健委专门针对上述情况,要求实现“五统一”,即统一放号周期、统一时间、统一科室、统一放号量、统一当日号源,让患者享受到同质化的挂号服务。
一位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统一号池有明确要求,不能从这个平台看有号源,那边看却没号源,患者会有意见。
对患者而言,京通114的优势是能够快速看到各家医院的挂号情况,便于从中选择。
在上述医院信息中心人士看来,如果患者初次来北京看病,用京通114更方便,可以多挂几家医院的号;至于慢病、手术住院、生育等相对长期的需求,患者常去同一家医院,使用该医院的自有平台更便捷。
No.3
时间压力
建京通114,北京市医院的信息科工作人员普遍感受到一种压力。
压力出于时间紧迫。
上述北京市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告诉财经·大健康,当时他做过一次工作总结,记得总共有11件事,来自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市卫健委等,全有限期,要求各个医院完成,“这个限期压力很大”。
11件事均为惠民事项,比如医学影像需要上传到北京市平台,实现跨院区的调用,这些都得按期完成。
诸多惠民事项中,涵盖了“京医通”与京通114过渡的任务。上述北京市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为这件事,北京市卫健委、医保等多个部门和医院一起开过几次会,有市属医院属于试点范畴,要更早就得完成。
如京通114医保支付与医院之间的对接,不仅时间紧迫,也对各大医院信息中心的规划、统筹能力提出考验。
第一批试点医院在2023年2月左右启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在4月被拉进对接清单,告知5月底就得完成。如果交由第三方开发,起码需要到六月底、七月初方能实现,时间上已经来不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门最终决定自己开发。衡反修说,当时工程师们几乎把手里其他活都停了,最终用了三个星期左右基本实现。实现后,还做了接口上等诸多细节上的调整。
2024年1月4日,北京市卫健委宣布,北京市110家三级医院已全部实现了检验检查报告和医疗影像共享查询。患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百度小程序进入“京通”健康服务模块的“报告查询”,便可查询、下载,无需排队打印报告或携带传统胶片。
一位北京患者在1月10日前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做影像检查,医生开完单子就叮嘱道,“不用等片子出,做完了检查直接回诊室找我”。随后,医生便调出了该患者的医疗影像,给出医嘱。这份检查报告的电子版,在“京通”小程序、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小程序上均可以查看到。
这名患者没有打印医疗影像胶片,因此胶片费用也可以在医院窗口办理退还。
不少医院信息科“一把手”明显感受到,北京市领导非常重视医疗层面的信息化,加上在患者服务方面,北方信息化程度与南方还有差异,所以狠抓信息化的惠民。
图/unsplash
No.4
评估挂号服务
无论是114运营者,还是北京卫健委的焦点都在于如何建好一个平台。为此,北京市卫健委请第三方做了一次评估。
此项评估四个重点:一从公众和医院视角,评估预约挂号服务质量;二、以114平台为评估对象,评估预约挂号规范性;三、以问题和需求导向,推进服务供给侧改革;四、以提升公众满意度为目标,提出优化建议。
2023年7月,北京民生智库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入被选为第三方做评估。
一个月后,“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众号,面向用户发放了问卷调查。问卷来自北京市卫健委的调研团队,开展的正是上述评估工作。
这份问卷有长达50道必答题。除去常规问题,更大篇幅用在了调研对114平台的认知,比如是否熟悉114的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医疗影像查询、挂号记录管理功能;满意度评价,比如对号源分配、放号时间、抢号贩卖管制、操作便捷性是否满意;需求建议,如114是否需要简化预约流程、提高挂号成功率,以提升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完善“京通”小程序的健康服务功能,2023年7月至10月期间,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组织过四场“用户体验官”活动,邀请到30位用户参与,收集到29条优化建议;11月期间,已完成3项功能改进,完成多院区地址及医院地址地图导航等功能。
截至2024年1月4日,“用户体验官”活动收集了各类建议40条,进一步优化了服务功能,如常用医院及科室收藏、简化绑定就诊人信息等。
在这个过程中,114防范号贩子的功能也愈加强大,不断的加上算法、人工智能等方式来帮助防范,有亲历者表示,这是一边承担压力、一边逐渐成长的必经过程。
转载 爆料 进读者群
扫码添加小编
往期 · 推荐
别错过优质内容,记得设置星标或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