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映 | 董雪莹:《“炼”爱》让我更加相信爱情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女性之声单元中有这样一部国产电影,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神奇的设定,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却引发了观看者的强烈共鸣,它就是《“炼”爱》,一部讲述了你我身边每一个普通女生身上都可能发生的故事的纪录片。
影片已于3月18日全国公映,获得了不俗反响。这部北影节展映影片最近登上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独家免费播映,导演董雪莹接受了中国妇女报的独家访问,谈论了这部片子的台前幕后,谈论了它对导演本人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对于导演董雪莹来说,直面问题与现象,坦率表达女性追寻爱情和婚姻道路上的困惑,就达到了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至于解决方案和答案,就留给观众去讨论和思考。
拍完这五位女孩“修炼爱情”的经历后,董雪莹说:“我开始更加向往爱情与不离不弃的婚恋关系。”
《“炼”爱》海报
《“炼”爱》延期至5月17号!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青年女导演董雪莹激动地在微信的朋友圈发出这则消息,这意味着她的院线处女作又多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
导演董雪莹
讨论当代女青年婚恋选择问题的纪录电影《“炼”爱》,是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女性之声单元的好口碑影片。今年3月18日影片公映以来,在清明节假期几部国产剧情片纷纷撤档的情况下,《“炼”爱》的北京院线排片率最高仅为1%。尽管小成本投资的院线电影,票房分账不会影响导演的收入,但董雪莹还是希望“让市场对纪录片更有信心”。
在曲高和寡的纪录电影市场现实面前,董雪莹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选取大众关切的热门话题,让纪录片更加“接地气”。这既是她走向导演道路的市场策略,也是她的心愿——让女性内心的真实经验被看到。
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里,离异单身的哥哥和大龄单身的妹妹争吵起来:
“如果一个女人可以从我一无所有陪着我到一无所缺,我……”哥哥说。
“男人要有上进心,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要物质条件去支持!”妹妹反驳:“难道我是物质女吗?”
“是,你就是。”哥哥毫不留情面。
“行了别吵了,两个都是失败者。”观战的老父亲一句话结束了兄妹俩的战争,影院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出镜人红梅
这是一次纪录片《“炼”爱》的观影现场出现的一幕。影片记录了五位都市单身女性从2018年底至2019年下半年的“追爱”经历。“找对象”问题牵扯出代际冲突、性别差异以及各种婚恋观点的交锋,为影片的现实主义气质赋予一种难得的幽默感。影片中,这样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有20几处,多发生在探讨当代人婚育价值观的“冲突”时刻。比如,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下的“快餐式”爱情?夫妻之间的信任感边界在哪里?家庭经济地位中一定要男强女弱吗?什么样的择偶标准才是好的择偶标准?
片中抛出的一个个议题,任意一个都值得再三讨论,也是当代适婚男女直面的现实问题。
在豆瓣网上,影片《“炼”爱》的词条下有一条高赞短评:“很适合情侣去看,看完可以从很多方面吵很多场架。”
面对这样的评价,导演董雪莹说,她无意挑起性别对立,而是希望这部影片能够促进两性的对话和沟通。
出镜人月儿和朋友
“对于拍摄对象,我没有选择‘厌男’的女性,也没有拍因为不婚主义才单身的女性。因为我想拍让大多数观众更有共鸣的人物和故事。”在创作之初,董雪莹就把影片定义为女性题材的电影,希望记录并表达都市女性的真实经历。“但确实,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观点也不同。”
从农村考上名牌大学的白领红梅、安逸的本地人Kitty、电商主播单亲妈妈李桃、跨国公司高管Maggie、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月儿,历经近半年的调研,剧组最终确定了这五位“大龄单身女青年”作为拍摄对象,她们中有人马不停蹄地相亲、有人期待一个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五个人的处境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也代表了女性在婚恋道路中不同的困惑和价值取向。
出镜人Kitty
从多场点映场的观众反馈来看,女性观众对这部影片普遍有共鸣,能从中看到自己和身边单身女友的影子,而一些男性观众则感受到被冒犯。
不过,也有积极的声音:一些“催婚”的父母看了以后表示对子女婚事不那么焦虑了,还有一些男性观众说自己更能理解女性了。
对于导演董雪莹来说,直面问题与现象,坦率表达女性追寻爱情和婚姻道路上的困惑,就达到了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至于解决方案和答案,就留给观众去讨论和思考。
“没有一个项目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与各种意料外的难题战斗。”董雪莹觉得自从当了导演,自己就像一名战士。她外表娇小文弱,说话时声音不大,语速慢慢的。
董雪莹是“80后”,从小就喜欢画画和看电影,从非电影专业的“门外女”,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第二学历,一路闯荡。她在30岁出头的年纪,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院线电影项目《“炼”爱》。
在拍电影之前,董雪莹短暂地做过一阵影视演员。那时,她用DV记录身边的演员朋友的工作和生活。2013年,董雪莹去一个电影剧组跟拍了四个月,记录下演员们在集体排练中逐渐“入戏”的过程。影片《入戏》在演员和独立纪录片圈子内引起了一定关注,这让董雪莹坚定了自己做纪录片导演的信念。
导演董雪莹
拍纪录片不赚钱,她就靠接影视后期养活自己。“北漂”经历并没有让董雪莹觉得苦,反而因为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倍感幸福。不过,因为太投入工作,董雪莹一直没有找到对象。通过观察北京各大公园的“相亲角”和自己相亲的经历,一个探讨都市大龄女青年婚恋问题的创意应运而生。
2018年,董雪莹把纪录电影项目提案《“炼”爱》拿到西湖纪录片大会上,夺得了当年的最优提案,并顺利拿到了一家电影公司的投资。
董雪莹有一股来自家族女性的“生猛”劲儿。主张女性经济独立的母亲,独自带大五个孩子的姥姥,她们无形中成为她的榜样。
拍摄与自己具有相似经历的人,使董雪莹的纪录片带有强烈的自我指涉性。既是亲历者又是观察者,这是她作为纪录片导演的独特之处。
遇见不愿做出承诺的伴侣、在婚恋市场上遭遇“大龄”的尴尬……这些可能会发生在都市大龄单身女青年身上的“典型事件”,她也曾经历过,也因此想通过纪录影像把它们表达出来。
“在导演之前,我首先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想结婚的女人。”董雪莹说。
导演董雪莹
《“炼”爱》的锋芒,同样印证了她的“生猛”。近三年的跟拍期间,她每天和拍摄对象沟通最近的日程,一旦判断出这个行程可能“有料”,她就带着摄影师王挺赶过去。有时5个人的行程相撞,一天要奔赴好几个场地,还要紧急寻找能机动跟组的摄像。
剧组拍摄了近400小时的素材,整理出60万字的场记稿。董雪莹和剪辑师从这些素材里挑选出ABCD四组,像搭积木一样不断调整结构,最终确认了一种打破线性叙事的结构方式,以分段式结构讲呈现出“群像之下个体状态的切换与流动”。
不同人物之间的转场设计,充满戏谑效果和对照手法。比如Maggie的男性朋友指出她因为过于理性、感性干涸而难以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下一个画面就切到溪水流淌的环境里,一位感性的音乐人月儿演奏空明鼓的画面。再如Kitty的男性友人提到应该对爱情心怀童话般的憧憬,下一场就切换到李桃带着女儿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的场景。无论她是感性的、理性的、浪漫的、现实的,她们都陷入大龄单身的境况。
小时候,她一画画就能画好几个小时,“画画是我很舒服地表达自己的一个状态”,而以视觉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她乐此不疲。
“我干这个是为了钱吗?我就为了坐在这里跟你们聊聊天……”李桃坐在手机镜头前,急切地向进入直播间的粉丝们证明自己是一名演员。
李桃曾经是一名演员,她从上一段婚姻里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和前夫欠下的一百多万的债务。离婚后,小姨特地从四川来北京帮她一起带女儿。董雪莹的镜头记录了这个由女人组建的家庭的生活:搬家时和公司的男工人讨价还价;女儿手术后,李桃晚上直播,白天赶去儿童医院陪伴女儿;李桃和小姨争论要怎样弥补小女孩缺失的“父爱”……
出镜人李桃
李桃的故事定格在她独自驾驶在北京繁华的马路上,哼唱着“这世界车水马龙,谁能与我相拥……”拍摄接近尾声时,单亲妈妈李桃找到了另一半,男方比小她15岁。拍到了素材,董雪莹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把它剪进片子。比起“交代”她找到了另一半,李桃的乐观、坚韧、浪漫才是更加动人的地方,也让影片留下一个悬念。
北京人Kitty的段落中,董雪莹的镜头对准了她的姥姥和姥爷。画面中,两个老人彼此搀扶,Kitty跟随着他们。姥爷说:“我们那代人对感情是很‘守义’的。”这和月儿经历的互联网时代的快餐式爱情形成了一组对照。
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的Maggie不再逼迫自己按部就班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妻子和优秀的母亲”,而是去硅谷创业,致力于“改变世界”,如果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遇见了同路人,就和他一起走下去。
董雪莹说,当她拍到Maggie讲述“兔子的故事”的时候,影片的主题就有了。那是一个关于女孩成长的故事:女孩带着兔子上战场,兔子受伤断了一只耳朵,从伤口处生出刺,兔子变成了一条龙……在苏慧伦的《七岁的影子》的背景音乐下,Maggie平静地烫平衣服的褶皱,说:“后来女孩发现,那条龙还是一只柔软的兔子。”
出镜人Maggie和家人
《“炼”爱》的英文片名是Hard Love,取名初衷是表达一种真爱难寻的无奈,但随着影片的发展,这种艰难却转变成女孩们成长道路上的启迪。人生果实的甘甜,来自充满挑战的探索过程,也来自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一部好口碑院线电影的上映,让董雪莹的导演道路有了更多选择。已经有影视公司向初出茅庐的她抛出了“橄榄枝”,可惜是剧情片方向的指导邀请,她还在犹豫是否要暂时从纪录片创作中抽出来,拍一些剧情片。
不过,做好眼下的事最重要。比方说想方设法争取到《“炼”爱》延期,发起更多点映活动。除了工作之外,董雪莹也在期待一段“守义”的恋爱。拍完这五位女孩“修炼爱情”的经历后,董雪莹说:“我开始更加向往爱情与不离不弃的婚恋关系。”
这部优秀而独特的女性视角纪录片目前已经可以在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独家观看,期待你们可以与董雪莹、与这些可爱的女性们在电影中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