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实地探索牛墟文化,了解牛墟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日前,广东财经大学“莞香牛墟”调研队为探索牛墟文化,传承弘扬百年牛墟文化,于7月8-10日奔赴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队一行5人此次走进乡村、企业,了解横沥镇牛产业与牛墟文化发展现状,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一
牛墟的发展与转型
历史
原先牛墟是台湾无设墟为市者,唯卖牛必到墟,墟日有定率,以三日为期,如二、五、八,一、四、七。墟长必铸铁烙牛以字为号,便于识别。从牛行朱场长(朱树轩)了解到,东莞横沥牛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牛行交易地点经历了经数次迁移,直到1995年6月,位于横沥镇区骏马路的现代化牛行正式建成,从此由“牛市”蜕变为“牛行。
图为横沥牛行实景 谢舒琪 摄
现代
随着传统农业日渐退出横沥镇,传统的牛墟已被牛行所替代。为适应工业经济发展,传承牛墟文化,横沥牛墟里原本服务周边农业发展的耕牛交易也演变成了以食用牛肉、出口外销为主的肉牛交易。如今,横沥牛行的牛产业链已发展为活牛交易专业市场、“横沥牛庄”牛文化主题餐饮、“牛尚牛”品牌连锁销售、活牛规模养殖和牛产品深加工等生态圈产业,百年牛行在时代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牛行朱场长(左二)带领队员前往黄牛区
谢舒琪 摄
二
牛墟延续至今的秘诀
产业
朱场长说到,“牛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其中,一年一度的“牛墟风情文化节”大型盛典特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各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娱乐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家投资,这也使得牛行品牌愈发响亮,牛行名声广泛传播,在省内乃至获奖颇多,甚至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以表彰单位的身份得以播出。今天的横沥牛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品牌,一种商业文化的象征。
图为 横沥牛行朱场长为队员讲述牛行发展历史
吴家丽 摄
品德
入行40余年的朱场长在受访中认为,“讲信誉、讲诚信”是牛行多年来口碑良好、人人称赞的重要核心原因,“牙齿当金使”是朱场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牛行风雨百年,唯有讲诚信的理念是代代相传、不曾埋没的,想必这亦是牛墟及其文化延续下来的原因之一。
三
牛墟文化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
餐饮
在此之后,调研队还前往横沥牛庄进行相关调研。在牛庄,调研队采访了牛庄负责人关于牛墟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对横沥牛墟文化了解等的问题。
“对于牛只的品种,我们多为选用广西的小黄牛。黄牛的肉质细,组织紧密,色泽暗红,黄牛产肉性能好,出肉率高,优于奶牛、牦牛、水牛等其他品种的牛只。此外,我们用创新的烹饪方法打造独特的牛肉美食,充分发掘各个部位的美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努力实现经济复苏。”牛庄负责人说道。
图为 牛庄牛文化展示馆 魏家欣 摄
创新
然而如今疫情影响下,牛墟文化所带动的“牛饮食”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较为显著,食材成本上涨,开销费用大,人员流动受限,客流量减少,牛庄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牛庄负责人谈到,我们牛庄没有一昧地通过提高菜品价格来弥补亏损,而是选择用创新的烹饪方法打造独特的牛肉美食,充分发掘各个部位的美味,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品尝这里的牛美食。
四
疫情之下将如何助力牛墟发展
调研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身边的社会现状,通过此次调研,“莞香牛墟”社会实践调研队走进自己生活的城镇,实地了解牛墟文化内涵及发展状况,愿助力发展横沥镇特色的牛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调研队的一名队员在此次调研结束后说到:“看到逸颐艺博物馆通过网络宣传牛墟文化,在特殊节日博物馆也举办特别的活动,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镇上牛墟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里的牛墟文化、牛墟风情。”
面对疫情的反复及其带来地重重挑战,唯有创新经济发展与宣传方式,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让牛墟文化借助经济发展大放光彩,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张栩 吴家丽 魏家欣
编辑:谭舒文
初审:庄恺琳
复审:张予涵
终审:黄晓山
外国语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