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母院的王冠与圆明园的兽首

中西艺术解剖 风闻社区 2019-08-15



粉丝数:20

发文数:6


巴黎圣母院大火与圆明园的被毁,虽然并无直接关联,但在中国舆论场里还是被人联系起来。

这两件事到底怎么看,议论的人已经很多了,我还是来谈谈两个相关的典型文物吧:王冠与兽首。除了都有金属材质外,它们至少还有两点相似,首先就是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圆明园兽首的事,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那个金光灿灿的荆棘王冠,怎么就“黑暗”了呢?

在说到黑暗时刻之前,所谓“圣物”的真假问题,中国读者肯定要关心。其实吧,除了少数极端虔诚的人,也没多少老外相信它曾真戴在耶稣头上。

比如说在《美国保守派》杂志的网站上,作者都敢直言自己不信,而且说“巴黎大主教也没有宣称王冠是真的,他们说的只是圣物不能鉴定”。

而在旅游网站上,老外就更直白了。比如说:“没人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耶稣王冠。第一次记载是在5世纪冒出来的,这完全有可能是3世纪或4世纪某个野心勃勃的主教,把几根枝条编在一起,作为真正的王冠推出来,来确保教堂的朝圣生意兴隆。”

但另一方面,王冠流传至今,本身已经是见证中世纪历史的文物。王冠从5世纪起在耶路撒冷断断续续有朝圣者记载,从7世纪到11世纪,有不少圣物都去了君士坦丁堡,主要理由是阿拉伯带来的安全威胁。

王冠约1063年到君士坦丁堡,此后就是完全能确信有据流传的,所以算起来起码也有近1000年历史。

但君士坦丁堡并非金汤永固,不到两百年,它就和王冠见证了一次西方历史上的大阴谋。1204年,十字军在威尼斯人的支持下,居然进攻同样信奉上帝的拜占庭,还建立了所谓的拉丁帝国。王冠同时易手。

这个“威尼斯商人”深深干预的国家也好景不长。和保加利亚的交战互有胜负,拜占庭贵族建立的残余国家之一——尼西亚帝国还一直要恢复拜占庭。等到拉丁帝国要更多贷款,威尼斯人要索取更多“投资”回报时,所谓的“帝国”为了13000多金币,居然只能抵押圣物。

西欧国家也知道拉丁帝国的求援,法国的路易九世就顺势从威尼斯手里买来了荆棘王冠,花了整整10万里弗尔,古货币什么价值不好感受,对比一下,为存放圣物专门建造的圣礼拜堂,只花了6万里弗尔。

(路易九世“心诚则灵”,后来被称为“圣路易”)

在礼拜堂建好前,王冠就在圣母院暂存;此后直到法国大革命,圣礼拜堂受损,王冠才又回到圣母院。

所以王冠的第一层文物意义,是见证了中世纪的阴谋、黑暗与混乱。

第二层文物意义,则是中世纪宗教的进一步“黑化”。

在欧洲,圣物本来还没像后来那么夸张的泛滥,但中世纪进入盛期后,朝圣越来越成为一门大生意,圣物的需求激增。

老外自己都吐槽,如果真十字架的碎片都是真的,那连起来可以有一英里,或者能装满一货船;如果圣徒的遗骸都是真的,每个人能分4个身子。

在这种背景下,不一定真从耶稣身上扒下来、但至少几百年里流传有序的、比较“真”的圣物也难幸免。比如荆棘王冠的棘刺就被一个个拔下来分发出去,用来拉拢各路势力。

所以,现在已经很难将其称为“荆棘”王冠了。

除了都是黑暗时刻的直接见证者,王冠与兽首的第二个相似之处,就是文物价值极高,而艺术价值相当普通,容易为公众在观赏时所误解。

就王冠而言,里面的植物,很难说体现出了什么“编织艺术”。而外面金光闪闪、有纹章装饰的透明管,则是1896年的产品,从风格、工艺上讲都是当时的正常水准,不能说差吧,但也没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兽首也是如此。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就曾经说了大实话:“圆明园12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

虽然在坊间当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甚至引来攻击,但从艺术角度而言,陈履生说得没错。

对于艺术爱好者或者说热衷参观的“善男信女”而言,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把文物性和艺术性混为一谈。

在博物馆或展览馆里,经常能听见中老年妇女在那里赞叹“诶呦”“诶呦”,却不知道背后有什么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或只知道最粗线条的一些皮毛。

这些参观者看过也就看过了,没有留下更多东西。如果能让他们心情舒畅,感动一下,我觉得也很值,但文博界或艺术界需要反思是否可以多做些工作。

现在的展览或报道有时很难尽到普及常识的义务,一件展品到底是因为艺术性高还是文物价值高,学术界的认知如何,这些信息的呈现还是比较有限。哪怕是学界的争议,也可以很有价值。

当然,个人理应有自己的审美倾向,不是说一定要把学界的看法灌输给观众,变成千篇一律的审美观,而是给观众一些方便的参考。

一个人可以喜欢兽首或喜欢王冠的外套,认为它美,但要在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个大博物馆展出了,就默认它既是个文物,又是个绝美的艺术品。从现状看,这种误区的破除,主要还不是参观者的责任,还是文博界、艺术界要多说大实话。



往期精彩回顾巴黎圣母院起火后,中国反应最快的是这两种人
我对巴黎圣母院的惋惜,与我对“文明人”所犯罪行的憎恨何干?
《雷雨》改版删了这个人物,网友不乐意了


戳原文,留下你的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